俄罗斯的中国形象

副标题:无

作   者:孙芳,陈金鹏等著

分类号:C955

ISBN:978701008934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内容简介: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出现了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兄弟之邦”。“哲人之邦”的形象类型出现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欧启蒙思想中美化、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进入俄罗斯。现代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多受西方的影响。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同样在俄罗斯思想界获得反响。俄罗斯文化界,不管是西欧派还是斯拉夫派,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是一致的:中国形象从道德高尚、制度开明的“哲人之邦”转向停滞腐败、专制无能、野蛮堕落的东方帝国。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俄罗斯的中国形象素来与俄罗斯帝国特有的文化政治传统相关,是俄罗斯文化身份确认与地缘政治想象的产物。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形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贯穿俄罗斯历史的扩张主义思想与激情。“衰朽之邦”是现代俄罗斯扩张主义思潮的产物,分享着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东方主义想象;而苏联时期的“兄弟之邦”形象,则是“红色帝国”苏联的全球战略格局的想象性实现,甚至继承了“第三罗马”与“斯拉夫帝国”的文化传统。在从十月革命到中苏交恶的近半个世纪里,中俄之间的政治友谊代替了文化敌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一度成为“兄弟之邦”。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历史的回顾
  第一节 双头鹰初遇东方龙
  第二节 “中国风”东渐
  
  第二章 熊看龙:俄罗斯中国形象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兄弟之邦
  第二节 真形象:为俄罗斯自我建构他者
  
  第三章 “俄罗斯思想”中的“中国”
  第一节 西方派的东方主义:现代性阴影中的中国
  第二节 超越东—西方主义:斯拉夫派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构建“俄罗斯性”
  第三节 现代俄罗斯文化自觉的隐喻
  第四节 不辨东西南北:20世纪“中国形象”失去思想深度
  
  第四章 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一次关于中国的论争
  第一节 “中国之争”的历史缘起
  第二节 丹尼列夫斯基的中国观
  第三节 丹尼列夫斯基中国观的理论基石
  第四节 索洛维约夫的中国观
  第五节 索洛维约夫的《中国与欧洲》
  第六节 丹、索之争引发的思考
  
  第五章 格奥尔吉耶夫基—汉家中国观
  第一节 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中国宗教的思考
  第三节 中国形象:停滞亦或进步
  第四节 关于中西历史特征的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