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副标题:无

作   者:胡山林主编

分类号:I06

ISBN:978730217840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部基础的入门性文学理论著作,其基本宗旨着眼于读者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介绍了文学欣赏的角度、原则和方法,重点推荐了“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意在使文学中的普世性精华从专业范围里解放出来,走向大众,走向人生,让文学与每个人的心灵生活发生联系,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本书寓理论导引于具体例证的分析之中,行文通俗易懂,语言平易流畅,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作为中文专业和各类非中文专业本、专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教材,也适合于广大文学爱好者自学。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必要的理论准备
第一章 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的学科属性
一、 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二、 人文学科的对象和特点
三、 人文学科的使命
四、 本书的宗旨
第二节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一、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二、 文学欣赏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文学特征的全景扫描
一、 非直观性
二、 抒写范围的无限性
三、 虚拟性
四、 形象性
五、 情感性
六、 主体性
七、 独创性
八、 模糊性
九、 象征性
十、 审美性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
一、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与文学欣赏的基本角度
二、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
第二篇 文学欣赏的角度
第二章 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第一节 字句、音节与神气
一、 音节(音韵、节奏)与意味的关系
二、 从音节入手把握作品意味
三、 音节的艺术功能
四、 音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
一、 字词的两种含义
二、 字词的暗含意味举例
三、 不同语种为什么不能全息对应互译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语气的把握
一、 语气=情感、态度
二、 文学作品的语气例析
三、 把握语气对文学欣赏的意义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文体的奥秘
一、 文体的含义
二、 “文体”即“文学”
三、 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握文体
思考练习题
第三章 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第一节 意象:作家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一、 什么是意象
二、 意象乃作家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三、 怎样通过意象欣赏作品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意境:心灵化的艺术空间
一、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
二、 意境的特征
三、 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人物性格的基本类型
一、 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小说(人物小说)
二、 人物形态分类
三、 几点补充说明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一、 概述
二、 通过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题
思考练习题
第五节 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一、 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概述
二、 从人物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哪些方面
三、 从反面形象“看”作者
四、 人物形象与作者关系的复杂性
思考练习题
第六节 性格丰富≠性格分裂
一、 性格丰富≠性格分裂
二、 区别人物性格是丰富还是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思考练习题
第七节 把握故事情节
一、 故事情节对于叙事作品的重要意义
二、 怎样把握一篇(部)作品的故事情节
三、 情节的基本形态
思考练习题
第八节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一、 关云长为什么不杀曹操
二、 性格决定情节,情节展现性格
三、 必要的补充
思考练习题
第九节 情节处理与作家的创作意图
一、 从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天网恢恢》谈起
二、 作家创作意图与情节处理之关系
思考练习题
第十节 评价情节的基本原则
一、 看情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二、 看情节是否符合作家的创作意图
三、 看情节能否产生好的社会效果
第十一节 背景的作用
一、 背景的含义
二、 背景的构成因素
三、 背景的作用
四、 几点必要的补充
思考练习题
第十二节 氛围的抒情性
一、 什么是氛围
二、 氛围的艺术品性
三、 氛围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 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第一节 意蕴的含义
一、 意蕴的含义
二、 意蕴与意义有什么不同?
三、 意蕴≠作品的立意≠作家的创作意图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意蕴的类型
一、 文学作品的意蕴与人类精神生活
二、 意蕴的类型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意蕴的多义性
一、 什么是意蕴的多义性
二、 多义性的表现
三、 欣赏视角、欣赏范围、理论观念与多义性的关系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一、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二、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举例
三、 方法论意义
思考练习题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综合元素
第一节 情调
一、 情调的含义
二、 情调是怎样形成的
三、 怎样从情调中看作家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格调
一、 格调的含义
二、 格调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气势
一、 “气”、“文气”的含义
二、 “气”与创作的关系
三、 怎样把握文学作品的“气”
四、 “势”与“气”的关系
五、 “势”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传神
一、 “传神”的含义
二、 “神”的特征
思考练习题
第五节 趣
一、 “趣”之于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 “趣”的含义
三、 “趣”的类型
思考练习题
第六节 风格
一、 什么是艺术风格
二、 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三、 从哪些方面辨识和把握艺术风格
思考练习题
第六章 表现手法举隅
第一节 结构
一、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结构
二、 结构的艺术功能
三、 艺术结构的类型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象征
一、 什么是象征
二、 象征的主要类型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叙事角度
一、 叙事角度的意义
二、 几种常见的叙事角度
三、 几种常见叙事角度的特点
思考练习题
第三篇 欣赏视角推荐:人生——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第七章 “人生”应当成为解读文学的独立视角之一
思考练习题
第八章 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举例
第一节 人生视角解读《项链》
一、 命运的不合理性
二、 命运的偶然性
三、 命运的荒诞性
四、 命运的辩证性
五、 人生选择的严肃性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人生视角解读《悲惨世界》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人生视角解读《安娜·卡列尼娜》
一、 追求个人幸福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两难困境
二、 两种性格、两种活法的冲突:跟着感觉走与跟着理念走
三、 爱毁于爱
四、 卡列宁和伏伦斯基是坏人吗?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人生视角解读《堂·吉诃德》
一、 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调侃
二、 当局者迷
三、 对人性的实验与理解
思考练习题
第九章 借助文学透视人生举例
第一节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一、 人性的基本元素
二、 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因
三、 两种元素的关系
四、 人,都一样吗?
五、 讨论人性的意义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认识你自己
一、 本我与超我
二、 内我与外我
三、 主我与客我
四、 个我与他我
五、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一、 从终极视角看,人生是无意义的
二、 从社会视角看,人生是有意义的
三、 人生意义的悖论
四、 反抗虚无,挑战绝望
五、 人生意义是自己创造的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人生总有缺憾
一、 从几部“渴望激情”的 作品说起
二、 人生总有缺憾
三、 有缺憾才有美
思考练习题
第十章 文学欣赏的原则
第一节 不可当真
一、 痴迷的读者(观众)
二、 艺术≠生活
三、 不可当真
四、 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
思考练习题
第二节 保持适当心理距离
一、 毛泽东观看《白蛇传》
二、 欣赏艺术,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什么?
三、 怎样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思考练习题
第三节 用心灵拥抱对象
一、 衡量艺术不能拘泥于常识
二、 欣赏艺术不能拘泥于常理
三、 不能以科学眼光阐释艺术
思考练习题
第四节 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一、 《潘金莲》是“瞎胡闹”吗?
二、 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思考练习题
第五节 只可意会而不可求甚解
思考练习题
第六节 知人论世与从文本出发
一、 从叶嘉莹对两首词的分析说起
二、 知人论世
三、 从文本出发
思考练习题
第七节 从实际出发接受作品
思考练习题
第八节 用历史的眼光看作品
一、 “安娜有什么好”
二、 用历史眼光看作品
思考练习题
附录一 答读者问
附录二 综合练习(欣赏实践个案)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文学欣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