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教程.上册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宏章, 傅云龙, 束际成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35005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哲学的产生 0

第一节 从原始思维向哲学思维的演进 0

一、原始思维的发生和演变 0

二、古代科学与哲学思维的形成 0

第二节 商周之际哲学思想的萌芽 0

一、《洪范》中“五行”元素论雏形 0

二、《易经》中朴素辩证法因素 0

第三节 西周末期“五行”元素论的形成和“阴阳”矛盾观的出现 0

一、史伯“和实生物”的“五行”元素论 0

二、伯阳父“阴阳之序”的朴素对立同一观 0

第四节 春秋时期“天人”之辩思潮的兴起与史墨物“皆有贰”的朴素矛盾观 0

一、“重民轻神”和“天人相分”思想的出现 0

二、史墨的物“皆有贰”的朴素矛盾观 0

第二章 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阶段 0

第一节 老子以“道”为本的哲学思想 0

一、以“道”为本的哲学基本性质 0

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0

三、“道”是可知的认识论思想 0

四、“道”是社会生活的准则 0

第二节 孔子的仁学和仁的价值观 0

一、仁者爱人的伦理观 0

二、“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观 0

三、“仁,无以尚之”的价值观 0

四、“中庸”的方法论 0

五、“学而知之”的认识论 0

第三节 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0

一、“兼以易别”的社会政治思想 0

二、“天志”、“明鬼”的天道观 0

三、“言有三表”的方法论 0

第三章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0

第一节 孟子以性善论为核心的唯心主义哲学 0

一、性善论及其价值观 0

二、“尽心、知性、知天”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0

三、“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 0

第二节 庄子以相对主义为特征的哲学思想 0

一、以“道”为本原的宇宙观 0

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0

三、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0

第三节 兵家的朴素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 0

一、《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0

二、《孙膑兵法》的哲学思想 0

第四节 惠施、公孙龙的名辩哲学 0

一、惠施的“历物十事”及其“合同异”倾向 0

二、公孙龙的绝对主义名辩哲学 0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臼然哲学和认识论 0

一、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宇宙观 0

二、“以名举实”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 0

第六节 《易传》的哲学思想 0

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形成论 0

二、“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天人协调论 0

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辩证法 0

四、《易传》的宗教神学思想和形而上学 0

第七节 先秦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 0

一、“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0

二、以“解蔽”为中心的认识论 0

三、“化性起伪”的人性论和“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 0

第八节 韩非的哲学思想 0

一、“道尽稽万物之理”的天道观 0

二、“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认识论 0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学说和进化的社会历史观 0

第四章 经学神学的盛衰 0

第一节 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0

一、具有两重性和一定神秘色彩的天道观 0

二、“阴阳备物,化变乃生”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0

三、社会历史观中的思想矛盾 0

第二节 《淮南子》的哲学思想 0

一、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及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倾向 0

二、社会历史观的主要思想 0

三、“物至而神应”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0

第三节 董仲舒的经学神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0

一、“奉天”、“法天”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宇宙观 0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发展观 0

三、“名各顺于天”的神学唯心主义认识论 0

四、神秘主义人性论和“三纲”、“五常”道德观 0

第四节 王充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0

一、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0

二、形神关系论和对世俗迷信的批判 0

三、“知物由学”和重“效验”的认识论 0

四、以自然宿命论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观 0

第五节 仲长统的唯物主义基本倾向 0

一、“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天人关系论 0

二、重“行”的认识论 0

三、以进步思想为主要方面的社会历史观 0

第五章 玄学的盛行和佛道的传播 0

第一节 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贵无论 0

一、“以无为本”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0

二、“修本废言”、“得意忘言”的认识论 0

三、“举本统末”、“守母存子”的方法论 0

第二节 裴頠《崇有论》对老子和玄学贵无论的清算 0

一、“总混群本,宗极之道”和“自生必体有” 0

二、济有者皆有 0

三、“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 0

第三节 欧阳建《言尽意论》对言不尽意论的驳难 0

第四节 郭象无待独化的崇有学说 0

一、“造物者无物”、“物各自造”的自然观 0

二、“性分之外”不可知的认识论 0

三、“无为”、“逍遥”的政治历史观 0

第五节 道教的产生、《太平经》、葛洪 0

一、《太平经》 0

二、官方道教的理论奠基人——葛洪 0

第六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演变 0

第七节 范缜的反佛斗争和神灭论 0

一、“无以折其锋锐”的反神学斗争品格 0

二、“形神相即”和“形质神用”的无神论思想 0

三、揭露浮屠害政,桑门蠹俗的祸害 0

第六章 佛教哲学与儒学的重新兴起 0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0

一、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0

二、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0

三、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0

四、禅宗的哲学思想 0

第二节 反佛斗争中新儒学的兴起 0

一、韩愈、李翱的道统说 0

二、韩愈、李翱的人性说 0

第三节 天人关系问题发展的崭新阶段 0

一、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 0

二、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 0

第七章 新儒家的形成及其学派 0

第一节 王安石的“荆公新学” 0

一、“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人才观 0

二、“道有本末”——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 0

三、“新故相除”的发展观 0

第二节 张载“天人一气”的宇宙本体论 0

一、“天人一气”的宇宙本体论 0

二、“一物两体”的辩证发展观 0

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性论 0

四、见闻、穷理和尽性的认识论 0

五、“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 0

第三节 程颢、程颐的“体用一源”的理气观 0

一、“体用一源”的理气观 0

二、“无独必有对”的朴素辩证法 0

三、“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0

第四节 朱熹理一元论的哲学体系 0

一、理本气末 0

二、理一分殊 0

三、一分为二 0

四、格物致知和知行观 0

五、天理人欲之辨 0

第五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0

一、陈亮和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 0

二、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 0

第六节 心学的确立——陆九渊的哲学 0

一、“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0

二、“存心、养心、求放心”的先验主义认识论 0

三、朱陆之辩及其哲学意义 0

第七节 心学的集大成——王守仁的哲学 0

一、“良知”为“天下之本”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0

二、“致良知”的认识论与道德修养论 0

三、“身亲履历”的“知行合一”论 0

四、心学的历史作用 0

第八节 王廷相的战斗的唯物主义 0

一、“气者造化之本”的气一元论 0

二、“气有盛衰,则形有壮老”的发展观 0

三、“内外相须”、“知行兼举”的认识论 0

四、“五行者,王政之根本”的历史观 0

第八章 古代哲学的总结 0

第一节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0

一、理气(道器)说与实有说 0

二、论“日新之化” 0

三、“能必副其所”与“行可兼知” 0

四、“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0

五、“日生日成”的人性论 0

第二节 颜元的自然人性论和重实行的认识论 0

一、“非气质无以为性” 0

二、对“格物致知”的新解释 0

第三节 戴震对理欲之辩的批判 0

一、论“血气心知” 0

二、人欲即人性 0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哲学史教程.上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