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第3版)》从经典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先基础后应用,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将经典与现代、基础与前沿融合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经典理论和原理(包括溶液和胶体、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原理、物质结构等)→化学分析概论→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法融合的内容→仪器分析方法(吸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及其他分析方法简介)→生命元素概述。《无机及分析化学(第3版)》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第二层次是深入提高的内容,用星号标出,供教学中选用;第三层次是拓宽知识面的内容,用小字体印刷,供学生阅读参考。提高和拓宽部分的素材大多取材与农业和生命现象有关的领域,便于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也描述了学科当前的发展方向。符合农科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也符合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目录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结论
0.1 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
0.2 化学与化学的分支学科
0.3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0.4 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预备知识
第1章 分散体系
1.1 溶液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3 电解质溶液
1.4 胶体溶液
1.5 乳浊液和高分子溶液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热化学
2.3 熵
2.4 自由能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4 催化剂
3.5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3.6 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摩尔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3.7 化学平衡的移动
3.8 生物化学标准平衡常数
第4章 物质结构
4.1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4.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3 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4.4 离子化合物
4.5 共价化合物
4.6 杂化轨道理论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
4.8 晶体结构
第5章 化学分析
5.1 分析化学概述
5.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5.3 滴定分析法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6.1 酸碱质子理论
6.2 酸碱平衡的移动
6.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6.4 缓冲溶液
6.5 酸碱指示剂
6.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6.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分析法
7.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7.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7.3 沉淀滴定法
7.4 重量分析法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8.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8.3 配位平衡
8.4 螯合物
8.5 edta的性质及配位滴定
8.6 影响金属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8.7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
8.8 金属离子指示剂
8.9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8.10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9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9.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9.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9.6 条件电极电势
9.7 氧化还原滴定法
9.8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
10.1 电势分析法概述
10.2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第11章 吸光光度法
11.1 概述
11.2 光吸收定律
11.3 分光光度计
11.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1.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1.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12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12.1 光谱分析法
12.2 电分析法
12.3 色谱分析法
12.4 其他分析方法
第13章 元素选述
13.1 卤素及其化合物
13.2 氧、硫、硒及其化合物
13.3 氮、磷、砷及其化合物
13.4 碳、硅、硼及其化合物
13.5 稀有气体、大气和大气污染
13.6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13.7 过渡金属元素
13.8 稀土元素及其应用
13.9 生命元素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常见物质的δfh-m、δfg-m、s-m(298.15k,100kpa)
附录ⅱ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
附录ⅲ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98.15k)
附录ⅳ 常用的缓冲溶液
附录ⅴ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f(298.15k)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ⅶ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φ′(298.15k)
附录ⅷ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ⅸ 国际单位制
附录ⅹ 希腊字母表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结论
0.1 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
0.2 化学与化学的分支学科
0.3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0.4 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预备知识
第1章 分散体系
1.1 溶液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3 电解质溶液
1.4 胶体溶液
1.5 乳浊液和高分子溶液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热化学
2.3 熵
2.4 自由能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4 催化剂
3.5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3.6 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摩尔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3.7 化学平衡的移动
3.8 生物化学标准平衡常数
第4章 物质结构
4.1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4.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3 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4.4 离子化合物
4.5 共价化合物
4.6 杂化轨道理论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
4.8 晶体结构
第5章 化学分析
5.1 分析化学概述
5.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5.3 滴定分析法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6.1 酸碱质子理论
6.2 酸碱平衡的移动
6.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6.4 缓冲溶液
6.5 酸碱指示剂
6.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6.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分析法
7.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7.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7.3 沉淀滴定法
7.4 重量分析法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8.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8.3 配位平衡
8.4 螯合物
8.5 edta的性质及配位滴定
8.6 影响金属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8.7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
8.8 金属离子指示剂
8.9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8.10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9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9.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9.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9.6 条件电极电势
9.7 氧化还原滴定法
9.8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
10.1 电势分析法概述
10.2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第11章 吸光光度法
11.1 概述
11.2 光吸收定律
11.3 分光光度计
11.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1.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1.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12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12.1 光谱分析法
12.2 电分析法
12.3 色谱分析法
12.4 其他分析方法
第13章 元素选述
13.1 卤素及其化合物
13.2 氧、硫、硒及其化合物
13.3 氮、磷、砷及其化合物
13.4 碳、硅、硼及其化合物
13.5 稀有气体、大气和大气污染
13.6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13.7 过渡金属元素
13.8 稀土元素及其应用
13.9 生命元素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常见物质的δfh-m、δfg-m、s-m(298.15k,100kpa)
附录ⅱ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
附录ⅲ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98.15k)
附录ⅳ 常用的缓冲溶液
附录ⅴ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f(298.15k)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ⅶ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φ′(298.15k)
附录ⅷ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ⅸ 国际单位制
附录ⅹ 希腊字母表
无机及分析化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