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医护理学包括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内容涵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经络腧穴 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一般护理、中医 用药护理及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中医自我调护、常 见病证的中医调护。 郝玉芳和马良宵主编的《中医护理学》适用于中 医及西医护理院校护理研究生、本科生作为必修或选 修课程,尤其适用于涉外方向的护理本科生作为必修 课程;也适用于各类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留学生 ;也可作为各种短期培训班教材。
目录
总论第一章 中医与中医护理学概述第一节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医文化源流及发展简史二、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三、中医与中国古代科技、宗教、军事、地理四、中西医学的异同与融合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古代中医护理学二、现代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第二节 经络腧穴一、经络二、腧穴第三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施护第四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一、扶正祛邪二、护病求本三、标本缓急四、调整阴阳五、三因制宜六、预防护理各论第三章 中医护理常用方法与技术第一节 耳穴压丸法一、耳廓表面解剖二、耳穴的分布三、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四、耳穴压丸法的临床应用第二节 推拿法一、推拿法的适应证二、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三、成人常用推拿手法四、实用自我推拿保健第三节 穴位按压法一、穴位按压法的适应证二、穴位按压常用手法及穴位三、穴位按压禁忌证四、穴位按压注意事项第四节 灸法一、灸法的适应范围二、灸法的禁忌证三、灸法的种类四、常用灸法操作第五节 拔罐法一、拔罐法的适应范围二、拔罐法的禁忌证三、罐的种类四、罐的吸附方法五、起罐方法六、火罐操作法七、拔罐法的临床应用八、拔罐法的注意事项第六节 刮痧法一、刮痧法的适应范围二、刮痧法的禁忌证三、刮痧工具四、常用刮痧部位五、刮痧法的操作六、刮痧法的注意事项第七节 热熨法一、热熨法的目的二、热熨法的禁忌证三、热熨方法第八节 熏洗法一、熏洗法的目的二、熏洗法的适应证三、熏洗法的禁忌证四、熏洗法的用物准备五、熏洗法的操作步骤六、注意事项第四章 一般调护方法第一节 起居调护一、顺应四时,调养形神二、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三、睡眠有节四、二便调畅第二节 中医饮食调护一、食物的性味二、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三、辨体施膳四、四季饮食养生第三节 情志调护一、中医“养心”思想二、不良情志的调护方法第四节 运动调护一、中国传统健身术二、运动调护的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项第五章 实用中医自我调护第一节 口腔调护一、固齿保健法二、唾液保健法第二节 颜面调护一、科学洗面二、按摩美容三、饮食美容四、药物美容五、情志美容第三节 头发调护一、梳理、按摩二、合理洗发三、饮食健发四、药物美发第四节 眼睛调护一、运目保健二、按摩健目三、闭目养神四、饮食健目五、药物健目第五节 耳部调护一、耳勿极听二、按摩健耳三、梳耳法四、药枕保健第六节 鼻部调护一、浴鼻训练二、鼻部按摩三、药物健鼻四、纠正不良习惯第七节 颈椎调护一、保持正确的坐姿二、加强颈部功能锻炼三、合理用枕四、自我按摩第八节 手足调护一、手的调护二、足的调护第九节 胸背腰腹调护一、胸部调护二、背部调护三、腰部调护四、腹部调护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中医调护第一节 感冒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二节 不寐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三节 胃痛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四节 便秘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五节 积滞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六节 痹证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七节 痛经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第八节 缺乳一、基本证型二、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