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文化文学专题十三讲(名校名师名课实录)》编著者王攸欣。
一部著作的出版,作者自然会反复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叔本华在其名著《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序言里,希望那部书的读者至少循环往复地阅读两遍,方能较好地理解他的哲学。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建议。我对这部讲课实录的读者,也有一点微耒希望:爱好文学的普通读者,可以从《张爱玲小说》那一讲开始,一讲一讲往前读,这样可能更容易进入一点。关于《庄子》的两讲,讲课时学生现场理解并不难,但化为文本后,阅读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有哲学爱好的读者,可以从《庄子要义》那一讲开始,按顺序往后读。讲课中,有时兴之所至,谈得稍微枝蔓、随便一点,编辑者为显示现场感计,希望能保留,我也就尽量少作芟夷。课堂中也时有师生问答,本来复原现场气氛的效果应较显著,但并非每课都有,作为文本读,也觉有时打断了讲述的条理,经过权衡,为整齐体例计,即予刊除了。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庄子》要义——道通为一,至人无己
第二讲 《至人无己·逍遥游》的疏通和细读
第三讲 《宋书·陶潜传》的作者问题
第四讲 陈寅恪研究陶渊明的方法和结论
第五讲 《红楼梦》艺术的根本——复调性
第六讲 王国维境界说和中国传统意境论的异同
第七讲 朱光潜的学术人格
第八讲 朱光潜对尼采的接受
第九讲 朱光潜美学的传统文化渊源
第十讲 从闻一多文化观看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第十一讲 冯至《十四行集》的传统根脉和他对中西传统的超越
第十二讲 穆旦晚年处境和荒原意识
第十三讲 张爱玲的小说
第一讲 《庄子》要义——道通为一,至人无己
第二讲 《至人无己·逍遥游》的疏通和细读
第三讲 《宋书·陶潜传》的作者问题
第四讲 陈寅恪研究陶渊明的方法和结论
第五讲 《红楼梦》艺术的根本——复调性
第六讲 王国维境界说和中国传统意境论的异同
第七讲 朱光潜的学术人格
第八讲 朱光潜对尼采的接受
第九讲 朱光潜美学的传统文化渊源
第十讲 从闻一多文化观看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第十一讲 冯至《十四行集》的传统根脉和他对中西传统的超越
第十二讲 穆旦晚年处境和荒原意识
第十三讲 张爱玲的小说
中国文化文学专题十三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