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陈文新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选取近代以来的30位学术名家的29篇有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典代表作,根据权威版本校录。读者可从本书所选文章中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和学术发展脉络及该领域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学史”撰写问题的研究、思考与实践。本书还配以“经典导读”对所选“经典原文”进行简要点评,介绍原作者其人、其学及其学术贡献,并列出“延伸阅读文献”,指导读者拓展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可供文学专业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及对中国文学史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古今”视野与“古今”问题——代前言(陈文新)
黄人与《中国文学史·总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自序》(林传甲)
谢无量与《中国大文学史·绪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纲·序例》(曾毅)
陈中凡与《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
胡适与《白话文学史·引子》
鲁迅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傅斯年与《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胡小石与《中国文学史讲稿·通论》
钱基博与《中国文学史·绪论》
刘永济与《十四朝文学要略·叙论》
林庚与《中国文学史·自序》
郑振铎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附录:《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陆侃如、冯沅君)
刘大杰与《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游国恩与《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
附录:《从“魏晋南北朝”一代谈文学史的编写问题》(郭预衡)
吉川幸次郎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特色》
范宁与《论研究中国文学史规律问题》
邓绍基与《我对探索文学史规律的看法》
程千帆与《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序》
附录:《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董乃斌)
袁行霈与《中国文学史·总绪论》
章培恒与《中国文学史新著·导论》
附录:《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骆玉明)
袁世硕与《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陈文新与《中国文学编年史·总序》
陈平原与《史识、体例与趣味:文学史编写断想》
杨义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索引
后记
出版说明
黄人与《中国文学史·总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自序》(林传甲)
谢无量与《中国大文学史·绪论》
附录:《中国文学史纲·序例》(曾毅)
陈中凡与《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
胡适与《白话文学史·引子》
鲁迅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傅斯年与《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胡小石与《中国文学史讲稿·通论》
钱基博与《中国文学史·绪论》
刘永济与《十四朝文学要略·叙论》
林庚与《中国文学史·自序》
郑振铎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附录:《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陆侃如、冯沅君)
刘大杰与《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游国恩与《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
附录:《从“魏晋南北朝”一代谈文学史的编写问题》(郭预衡)
吉川幸次郎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特色》
范宁与《论研究中国文学史规律问题》
邓绍基与《我对探索文学史规律的看法》
程千帆与《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序》
附录:《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董乃斌)
袁行霈与《中国文学史·总绪论》
章培恒与《中国文学史新著·导论》
附录:《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骆玉明)
袁世硕与《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陈文新与《中国文学编年史·总序》
陈平原与《史识、体例与趣味:文学史编写断想》
杨义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索引
后记
出版说明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