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工程力学(1)》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考虑到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已成共识。为适应改革,很多学校的基础力学课程已经由原来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工程力学课程。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也有大幅度减少。
著者针对上述教学改革形势,在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力图在新编的工程力学教材中,做到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既掌握最基本的经典内容,又能了解基础力学的工程应用以及最新进展;同时,希望这本新编的工程力学教材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能够为广大院校所采用。
全书分(1)、(2)两卷。《工程力学(1)》为第(1)卷。第(1)卷为工程静力学和弹性静力学,第(2)卷为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和工程力学专题。这种模块式结构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工程力学(1)》可作为少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1)》和《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可作为中学时的课程教材;全书(1)、(2)两卷适用于多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力学专题主要涉及能量法、动应力和材料的力学行为等新内容,可以供各院校选用。
《工程力学(1)》配有《工程力学电子教案》、《工程力学电子书》、《工程力学习题全解》及《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及解题指南》。
目录
工程力学课程总论
§1 工程与工程力学
§2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2 工程力学的两种主要模型
§3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3-1 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
3-2 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1篇 工程静力学
.第1章 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1-1 静力学模型
§1-2 力的基本概念
§1-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1-4 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5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力系等效定理
§2-2 力偶与力偶系
§2-3 力系的简化
§2-4 结论和讨论
习 题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平衡与平衡条件
§3-2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3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平衡方程的应用
§3-5 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3-6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7 结论和讨论
习 题
第4章 刚体静力学专门问题
§4-1 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
§4-2 摩擦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3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2篇 弹性静力学
第5章 静力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弹性体
§5-2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内
§5-2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内力分量
§5-3 外力与内力之间的相依关系
§5-4 内力图
§5-5 刚架的内力
§5-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6章 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6-1 弹性静力学概述
§6-2 弹性体及其理想化
§6-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6-4 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6-5 正应变与切应变
§6-6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
§6-7工程结构与构件
§6-8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9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7章 简单的弹性静力学问题
§7-1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分量与应力
§7-2 拉、压杆的变形分析
§7-3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算例
§7-4 强度设计概述
§7-5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7-6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7-7 强度失效与失效控制
§7-8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过程与算例
§7-9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8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1 预备知识-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8-2 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3 正应力公式的应用
§8-4 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8-5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9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9-1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9-2 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9-3 薄壁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流与弯曲中心
§9-4 横向载荷作用下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变形
§9-5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0章 应力状态分析
§10-1 一点处应力状态描述及其分类
§10-2 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
§10-3 主应力、主方向与面内最大切应力
§10-4 类比法的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圆
§10-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10-6 一般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0-7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0-8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1章 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
§11-1 构件失效概念与失效分类
§11-2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概述
§11-3 屈服准则
§11-4 断裂准则
§11-5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的应用
§11-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2章 杆类构件的静载强度设计
§12-l 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12-2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概述
§12-3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过程与应用举例
§12-4 斜弯曲强度设计示例
§12-5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强度计算示例
§12-6 轴的静载强度设计
*§12-6 连接件的工程假定计算
§12-7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3章 弹性杆件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13-1 变形与位移的相依关系
§13-2 奇异函数及其在确定梁位移中的应用
§13-3 工程中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
§13-4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3-5 梁和轴的刚度设计
§13-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4章 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
§14-1 弹性体平衡构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4-2 确定分叉载荷的平衡方法
§14-3柔度 非弹性屈曲
*§14-3 弹性屈曲的实验验证
§14-4压杆失效与稳定性设计准则
§14-5 应用举例
§14-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附录a 学习研究问题集
附录b 型钢规格表
附录c 索引
附录d 习题答案
§1 工程与工程力学
§2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2 工程力学的两种主要模型
§3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3-1 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
3-2 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1篇 工程静力学
.第1章 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1-1 静力学模型
§1-2 力的基本概念
§1-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1-4 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5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力系等效定理
§2-2 力偶与力偶系
§2-3 力系的简化
§2-4 结论和讨论
习 题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平衡与平衡条件
§3-2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3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平衡方程的应用
§3-5 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3-6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7 结论和讨论
习 题
第4章 刚体静力学专门问题
§4-1 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
§4-2 摩擦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3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2篇 弹性静力学
第5章 静力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弹性体
§5-2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内
§5-2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内力分量
§5-3 外力与内力之间的相依关系
§5-4 内力图
§5-5 刚架的内力
§5-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6章 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6-1 弹性静力学概述
§6-2 弹性体及其理想化
§6-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6-4 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6-5 正应变与切应变
§6-6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
§6-7工程结构与构件
§6-8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9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7章 简单的弹性静力学问题
§7-1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分量与应力
§7-2 拉、压杆的变形分析
§7-3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算例
§7-4 强度设计概述
§7-5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7-6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7-7 强度失效与失效控制
§7-8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过程与算例
§7-9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8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1 预备知识-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8-2 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3 正应力公式的应用
§8-4 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8-5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9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9-1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9-2 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9-3 薄壁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流与弯曲中心
§9-4 横向载荷作用下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变形
§9-5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0章 应力状态分析
§10-1 一点处应力状态描述及其分类
§10-2 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
§10-3 主应力、主方向与面内最大切应力
§10-4 类比法的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圆
§10-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10-6 一般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0-7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0-8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1章 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
§11-1 构件失效概念与失效分类
§11-2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概述
§11-3 屈服准则
§11-4 断裂准则
§11-5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的应用
§11-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2章 杆类构件的静载强度设计
§12-l 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12-2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概述
§12-3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过程与应用举例
§12-4 斜弯曲强度设计示例
§12-5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强度计算示例
§12-6 轴的静载强度设计
*§12-6 连接件的工程假定计算
§12-7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3章 弹性杆件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13-1 变形与位移的相依关系
§13-2 奇异函数及其在确定梁位移中的应用
§13-3 工程中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
§13-4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3-5 梁和轴的刚度设计
§13-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第14章 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
§14-1 弹性体平衡构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4-2 确定分叉载荷的平衡方法
§14-3柔度 非弹性屈曲
*§14-3 弹性屈曲的实验验证
§14-4压杆失效与稳定性设计准则
§14-5 应用举例
§14-6 结论与讨论
习 题
附录a 学习研究问题集
附录b 型钢规格表
附录c 索引
附录d 习题答案
Engineering Mechanics.1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