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现代汉语教程

副标题:无

作   者:韩荔华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637107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详细阐述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书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章节,都贯串了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体现了理论和应用的紧密联系。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 语言
(一) 什么是语言
(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三) 语言的分类
二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一) 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二) 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三)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四 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 语音方面
(二) 词汇方面
(三) 语法方面
五 现代汉语方言
六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一) 从语言发展看
(二) 从使用的人口和地域看
(三) 从在世界上的影响看
思考与练习
语音篇
第一章 普通话语音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语音
第二节 语音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二 生理性质
三 社会性质
第三节 语音的组成
一 语音的分析
二 音素
三 音位
第四节 注音方法
一 国际通行的注音方法——国际音标
二 汉语的注音方法
思考与练习
【附录一】 汉语拼音方案
【附录二】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国际音标对照表
第二章 普通话声母与声母辨正
第一节 声母及其类别
一 声母
二 声母的类别
第二节 声母辨正
一 zh、ch、sh和z、c、s
二 n和l
三 f和h
四 改尖音为团音
五 改浊音为清音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普通话韵母和韵母辨正
第一节 韵母及其类别
一 韵母
二 韵母的类别
第二节 押韵
一 什么是押韵
二 押韵和韵母
三 十三辙和十八韵
第三节 韵母辨正
一 i和ü
二 o和e
三 er和i或-i〓
四 -n和-ng
五 防止丢失韵头i或u
六 防止丢失鼻音韵尾-n
七 念准复元音韵母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普通话声调
第一节 什么是声调
第二节 调值与调类
一 调值
二 调类
第三节 普通话声调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普通话音节
第一节 音节的结构
一 音节结构类型
二 音节结构特点
第二节 音节的拼合
一 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关系
二 声母、韵母、声调的拼合关系
第三节 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 y、w的用法
二 隔音符号
三 ü上两点的省略
四 〓和iu、ui、un
五 标调法
六 音节连写
思考与练习
【附录三】 《普通话声韵调配合总表》
第六章 普通话音变
第一节 变调
一 上声变调
二 去声变调
三 “一”、“不”变调
四 轻声变调
第二节 儿化
第三节 “啊”的音变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语调处理
第一节 停顿
一 语法停顿
二 强调停顿
三 心理停顿
第二节 重音
一 语法重音
二 强调重音
第三节 句调
一 升调
二 降调
三 平调
四 曲折调
思考与练习
汉字篇
第八章 汉字概述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 汉字的性质
二 汉字的作用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
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 甲骨文
(二) 金文
(三) 篆文
(四) 隶书
(五) 楷书
(六) 草书
(七) 行书
二 现代汉字的形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汉字的构造
第一节 古代汉字的构造
一 象形
二 指事
三 会意
四 形声
五 转注
六 假借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构造
一 与古代造字方法相同的
二 现代汉字新的造字方法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 结构单位
二 结构方式
三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电脑输入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汉字的简化
第一节 汉字简化的意义
一 减少学习和使用的困难
二 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汉字简化的方法
一 精简笔画
二 减少字数
思考与练习
【附录四】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第十一章 现代汉字的应用
第一节 正确认读汉字
一 注意形声字的声符
二 注意多音字
三 注意不要类推误读
四 注意形似字读音的差别
第二节 正确书写汉字
一 使用规范汉字
二 不写错别字
思考与练习
【附录五】 容易读错的字
【附录六】 容易写错的字
词汇篇
第十二章 语素
第一节 语素概述
一 什么是语素
二 分析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
一 以音节多少为标准
二 以语素的构词作用为标准
三 以语素的意义类型为标准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词的构成
第一节 词的概述
一 什么是词
二 词、语素、音节、字的关系
第二节 词的结构分类
一 单纯词
二 合成词及其构成方式
(一) 复合法
(二) 派生法
(三) 重叠法
(四) 简缩法
思考与练习
【附录七】 现代汉语词的构成分类表
第十四章 词义
第一节 词义概述
一 词义的性质
二 词义的类型
第二节 语义的聚合
一 单义词
二 多义词
三 同义词
四 反义词
五 褒义词和贬义词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现代汉语词汇概况
第一节 词汇的主要类别
一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 文言词汇
三 新词汇
四 方言词汇
五 外来词汇
六 行业语
七 术语
第二节 词汇的固定组合
一 成语
二 谚语
三 惯用语
四 歇后语
第三节 汉语词汇特点
思考与练习
语法篇
第十六章 语法概述
第一节 语法及其特点
一 什么是语法
二 语法的特点
(一) 抽象性
(二) 递归性
(三) 民族性
第二节 语法学
一 什么是语法学
二 语法学类别
三 语法的单位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七章 词类
第一节 划分词类的标准
一 划分词类的一般标准
二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标准
第二节 实词及其运用
一 名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 动词、形容词
三 副词
四 实词的运用
(一) 兼类
(二) 活用
(三) 误用
第三节 虚词及其运用
一 介词及其运用
二 连词及其运用
三 助词及其运用
四 语气词及其运用
五 叹词
第四节 汉语词法特点
思考与练习
第十八章 词组
第一节 词组及其构成
一 什么是词组
二 汉语词组的重要地位
三 构成词组的语法手段
(一) 语序
(二) 虚词
四 词、词组、句子的关系
第二节 词组的结构类型
一 一般词组
(一) 联合词组
(二) 偏正词组
(三) 动宾词组
(四) 谓补词组
(五) 主谓词组
(六) 复指词组
(七) 连动词组
(八) 兼语词组
二 以特定词为标志的词组
(一) 方位词组
(二) 介词词组
(三) “的”字词组
(四) “所”字词组
(五) 比况词组
三 特殊词组
第三节 复杂词组
一 什么是复杂词组
二 复杂词组的分析
第四节 词组运用中的问题
一 动宾词组与介词词组混杂
二 动宾词组与主谓词组混杂
三 介词词组与主谓词组混杂
思考与练习
第十九章 单句
第一节 句子概述
一 什么是句子
二 句子的成分
(一) 句子成分
(二) 句法成分
(三) 特殊成分
第二节 主语和谓语
一 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二 什么单位可以充当主语
(一) 名词性单位
(二) 动词性单位
(三) 小句形式
三 谓语的类型
(一) 动词性谓语
(二) 形容词性谓语
(三) 名词性谓语
(四) 主谓谓语
四 主语与谓语的关系
第三节 宾语和补语
一 宾语
二 补语
三 宾语与补语的顺序
四 宾语与补语的区别
第四节 定语和状语
一 定语
二 状语
第五节 外位语和独立语
一 外位语
二 独立语
第六节 单句例析
第七节 单句运用中的问题
一 搭配不当
(一) 主谓搭配不当
(二) 主宾搭配不当
(三) 动宾搭配不当
(四) 谓补搭配不当
(五) 状谓搭配不当
(六) 状补不相协调
(七) 定中搭配不当
(八) 定状不相协调
二 成分残缺
(一) 主语残缺
(二) 谓语残缺
(三) 宾语残缺
(四) 定语残缺
(五) 状语残缺
三 成分赘余
(一) 主语赘余
(二) 谓语赘余
(三) 宾语赘余
(四) 定语赘余
(五) 状语赘余
四 语序不当
(一) 谓语语序不当
(二) 定语语序不当
(三) 多项状语顺序不当
五 成分误用
(一) 定语误用为状语
(二) 状语误用为定语
(三) 谓语误用为定语
(四) 补语误用为定语
(五) 补语误用为状语
(六) 状语误用为补语
六 句子成分杂糅
第八节 单句的类型
一 从言语表达角度划分
二 从句法结构角度划分
第九节 汉语句法特点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章 复句
第一节 复句概述
一 什么是复句
二 复句的构成
三 复句中各分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
四 复句的类型
五 复句和关联词语
第二节 一般复句
一 并列复句
二 连贯复句
三 选择复句
四 解说复句
五 递进复句
六 转折复句
七 假设复句
八 条件复句
九 因果复句
十 目的复句
十一 连锁复句
第三节 多重复句
一 多重复句的分析要领
二 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
三 多重复句例析
第四节 紧缩复句
一 什么是紧缩复句
二 紧缩复句的类型
第五节 复句运用中的问题
一 关联词语不当
(一)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二) 关联词语残缺
(三) 滥用关联词语
(四)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二 违背逻辑事理
(一) 分句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二) 强加关系
三 分句组合不当
(一) 分句顺序颠倒
(二) 分句之间相互矛盾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一章 句群
第一节 句群概述
一 什么是句群
二 句群的特点
三 句群的组合手段
四 句群与复句
五 句群与段落
第二节 句群的类型
一 并列句群
二 承接句群
三 选择句群
四 递进句群
五 转折句群
六 因果句群
七 假设句群
八 条件句群
九 解说句群
第三节 多重句群及其分析
一 多重句群分析方法
二 多重句群例析
第四节 句群的组织与运用
一 句群的组织
二 句群运用中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修辞篇
第二十二章 修辞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修辞
一 修辞活动
二 修辞现象
三 修辞学
第二节 修辞的原则
一 适应题旨
二 适应语境
三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三章 语音的锤炼
第一节 锤炼语音的要求
一 声调配合要抑扬顿挫
二 音节、节奏要匀称、平稳
三 韵脚要和谐自然
第二节 锤炼语音的技巧
一 运用双声叠韵
二 选用叠音形式
三 拟声
四 顺口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四章 语义的锤炼
第一节 锤炼语义的要求
一 达意准确
(一) 掌握确切含义
(二) 衡量语义轻重
(三) 比较范围大小
(四) 辨析适用对象
二 色彩得体
(一) 辨别感情色彩
(二) 适应语体风格
第二节 锤炼语义的技巧
一 变文
二 降用
三 体变
四 移时
五 别解
六 双关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五章 词语的锤炼
第一节 锤炼词语的要求
一 简洁
(一) 字面不要重复
(二) 意义不可重复
(三) 避免堆砌辞藻
二 规范
(一) 不能滥用文言词
(二) 避免滥用方言词
(三) 不要滥用外来词
(四) 切忌滥用行业语
(五) 杜绝生造词语
第二节 锤炼词语的技巧
一 同异
二 变序
三 拈连
四 比拟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六章 句子的锤炼
第一节 锤炼句子的要求
一 叙述角度要一致
(一) 话题不能随便转换
(二) 主语不能随意更换
二 句子顺序有章法
三 句式搭配求协调
(一) 忌句式不一致
(二) 忌长短不和谐
(三) 忌主动被动不协调
四 表达语气相贯通
五 句式风格要协调
六 情景氛围多适应
七 前后兼顾多推敲
(一) 忌语法不搭配
(二) 忌词义不搭配
(三) 忌习惯不搭配
(四) 忌前后相矛盾
第二节 句式的选择
一 常式句与变式句
二 长句与短句
三 紧句与松句
四 整句与散句
五 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
六 肯定句式与否定句式
七 直陈句式与反问句式
八 白话句式与文言句式
九 传统句式与外来句式
第三节 锤炼句子的技巧
一 排比
二 对偶
三 顶真
四 回文
五 层递
六 比喻
七 夸张
八 对比
九 映衬
思考与练习
第二十七章 语体
第一节 语体概述
一 语体的定义
二 语体的特征
(一) 功能变体
(二) 语体交融
三 语体的功能
(一) 形成同义手段
(二) 分化语言材料
(三) 定位选择
(四) 解释归类
四 语体的分类
第二节 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一 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形成的根源
二 日常谈话语体
三 政论语体
四 文艺语体
第三节 通语语体
一 通语语体形成的根源
二 导游语体
思考与练习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实用现代汉语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