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growth between two culture

副标题:无

作   者:孙雷,周凌波著

分类号:

ISBN:978730212016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和隔离。技术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要力争在这两种文化间融会贯通,才能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全面塑造自我。本书详细归纳了信息技术人才成长中的各类社会客观环境、个体主观修炼以及基本人文视野等因素,系统分析了信息技术中的内在人文文化现象,进而提出了信息技术人才在这两种文化间成长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性。本书力争深入浅出,既有条分缕析的逻辑建构和推演,也给出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是技术人才学方面的前沿之作。本书适合作为信息技术各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培训教材、信息技术咨询顾问的拓展资料,以及社会各类技术人才及技术爱好者们参考阅读。 [前言]  前言信息技术人才,诗意地成长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致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引自: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以上是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海德格尔通过解析这首诗,尤其是其中“人,诗意地安居”这个很美的意象,来阐述了人的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对技术有着深刻的反思和反省,他以此阐述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立足之地、如何度量、最终归宿等问题的理解和结论。这是对技术条件下人的存在的最有“诗意”的见解。海德格尔的“安居”说,用来理解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是最好不过了。按照社会的理解,信息技术人才可不就是“诗意地安居”的!他们精通高技术,满口新理论,坐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说着几国的语言,挣着不低的薪酬,衣衫鲜亮,宝马香车,是空中飞人,劳顿并快乐着。这是号称“白领人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社会的梦想,是时代的诗意。真是这样的吗?海德格尔在分析荷尔德林的诗句时,特别注意到诗人写道的“诗意地安居……”之后的“于这块大地之上”这个补充。他分析说,“诗意地”一般会被人理解为虚幻缥缈的,是在现实的上空。但这却是一个误会。人无论有多大的劳绩,也不能飞翔凌越于大地之上,脱离大地的束缚。更进一步地,海德格尔说道,其实正是诗,才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安居。人们所看到的信息技术人才的“诗意地安居”,是他们所取得的劳绩,让别人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在一个现实的上空,在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实际上,信息技术人才不能、也从来没有脱离过大地。什么是“大地”?海德格尔说,大地就是人的立足之地。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何处?立足于他们成长的所有环境要素之中。成长是一个平常的话题,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话题,是一个终身的话题。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来说,这个话题和其他的群体还有所不同,充满了许多新鲜的、特定的、变动的东西,其中有很多感受,是身临其境的人冷暖自知、莫可名状、不足为外人道的,于是就造成了外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种种误解;更重要的是,那些身临其境的人,也往往混沌而不自知,不知自己立足于何处,以什么状态成长和生存,将要寻求什么,以什么作为价值标准,等等。如此说来,成长和存在就均失去了“诗意”。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这些概念的辨析之中。如果不思考这些概念,就不能理解信息技术人才心灵和血脉中的特质何在,也就是说,他们和一般的人才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这需要纵览整个社会的发展史,从历史的大视野、大尺度中,可以欣赏到信息技术人才诞生前后的社会波澜,品味出什么叫做“时势造英雄”,什么叫“天降大任”。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比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如果不拨开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就难以看清信息技术人才身处的外界环境如何,以及环境如何与他们相互作用。从而就难以回答,在同样的时代和社会中,何以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图景会与他人不同。这需要梳理社会的微观结构,以一种解剖的、细部的视野,来探究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属性,从中感触到他们成长的艰难、成功的不易和成才的可贵。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他们内在的因素之中,包括身体的、心理的、思维的、情感的、学习理念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如果不反躬自省,就不会理解这种内在的秉性是如何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在暗中把持着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这需要深入人的心灵,以人文主义的关怀来关照它对成长的影响,从中发现当我们向技术靠拢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却在远离自己,这是多么值得警惕的事!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他们的视野之中。成长以时间计算,总有限度;以视野计算,则大到不可限量,不可数说,如佛祖所说之恒河沙。作为技术人才,总要有一些人文的大视野,总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这需要跳出技术的圈套,俯视它,审读它,分析它,反思它。从中会发现,技术对于人的塑造固然有用、有利,却难有趣,也少有“诗意”。所以需要呼吁,信息技术人才理应诗意地成长!时代和社会将一个最壮观的事业交给这群人,也就是将未来托付给他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美的事情。如果身临其境的人,反而没有了一种从容,一种大气,一种美感,一种诗意,那可见他们还并没有做好准备;如果他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舒服,感觉到爽朗,感觉到诗意,他才真正地站在立足之地。请思考海德格尔的话:正是诗,才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安居。由此要记住:诗并不是成长的结果,而是成长的原因。更进一步,“诗”是什么?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度测”,这有些晦涩。本书中将诗理解为一种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状态。对成长状态的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或者说“度测”,“诗”可能代表着那种尽善尽美的、健康的状态。标准来源于两个文化体系: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之间有很多矛盾冲突之处,但并非不可融合。单凭某一种文化,是可以确定出某种标准的,但是只有从两种文化交叉的地方所确定的标准,才最接近“诗”的本意和境界。本书的各个章节,都是力图来诠释这个理念,展示信息技术人才立足的大地,究竟是怎样一种风貌;展示信息技术人才在两种文化之间,究竟在如何追求“诗意”的成长。这种展示,也许有人觉得分辨率太高,有人觉得还粗;有人觉得不够聚焦,有人觉得过于具象。但是不管如何,它们都是试图在传达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信息技术人才,诗意地成长。

目录

上篇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社会背景
第一章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理论背景
第一节信息技术:新的范式
一、信息的本质
二、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等概念的辨析
三、信息技术范式
第二节信息社会:新的舞台
一、信息技术革命
二、信息社会的结构
三、信息社会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信息技术人才:新的成长
一、信息技术的界说
二、信息技术人才界说
三、成长问题的重要性
四、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信息技术人才成长与国际政治环境
一、信息社会中国际政治的新动向
二、国际政治发展中有关信息技术人才的政策
三、国际政治要素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信息技术人才成长与新经济模式
一、信息社会的经济模式
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
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四、经济要素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三节信息技术人才成长与文化发展
一、信息时代的文化问题
二、信息技术文化
三、文化要素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中篇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个体修炼
第三章信息技术人才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信息技术人才的生理健康
一、信息技术工作环境的污染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当工作方式
三、身体健康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信息技术人才的心理健康
一、信息技术人才的心理特点
二、信息技术带来的典型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信息技术人才的思维与情感
第一节信息技术人才的思维特点
一、信息技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二、信息思维的特点
三、思维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信息技术人才的情感特点
一、信息技术下的人际情感
二、信息技术下的人机情感
三、信息技术下的自我情感
四、情感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信息技术人才的学习和流动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学习理念
一、终身学习理念
二、复合式学习理念
三、个性化学习理念
四、学习理念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流动
一、信息技术对人才社会地位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人才社会流动的特点
三、社会流动对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影响
四、实现信息技术人才正常社会流动的对策
下篇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人文视野
第六章信息技术的哲学审视
第一节从信息本质到信息哲学
一、信息论
二、信息科学
三、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研究运动
四、赛伯空间和虚拟现实
第二节信息技术哲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一、消除不确定性--信息技术的基本问题
二、虚拟世界--信息技术创造的人工自然
三、信息对称--信息技术与社会
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人
第七章信息技术的生态与伦理追问
第一节信息技术的污染及生态化
一、信息技术所造成的污染类型
二、造成信息技术污染问题的原因
三、信息技术的生态化
第二节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问题
一、责任原则
二、权利冲突
三、社会公正
四、生命尊严
附录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专题研究
第一节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和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三、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使命
一、大学的精神及其载体
二、大学文化的特征和使命
第三节BBS:考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领
一、BBS的言论特点及演变规律
二、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三、正确引导高校BBS健康发展
第四节CIO的社会化
一、CIO的社会地位
二、CIO的社会角色
三、CIO社会化的内容
四、CIO社会化的机构
五、CIO社会化的过程
第五节信息化学习的立法考量
一、事实与规则
二、人生与人心
三、法意与法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growth between two cultur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