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2010
副标题:无
作 者:刘世锦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972011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值此推出《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蓝皮书,“瞻前顾后”进行相关工作总结和展望。2010年蓝皮书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事业这五年。这与2008年蓝皮书的主题“文化遗产事业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及2009年蓝皮书的主题“文化遗产关系民生大计”相比,由虚渐实,更加注重事业发展阶段性的总结,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由刘世锦主编的《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蓝皮书,仍由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组成,延续了“主题报告统领全书”、“技术报告解释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共同为主题报告提供支持”的体例,保持了“定位明确、突出主题、体例延续、关注变量”的特色。课题组不仅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见长的特点,还辅以诸多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说明书,系统、具体并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十一五”以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经验、新问题,使文物系统的管理者能从延续的体例中了解到各省在“十一五”期间的“此起彼伏”并能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使有兴趣的读者能从多样的案例中了解到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上的“千姿百态”并能发现这个事业的确关系“国计民生”。
具体来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精细化”都在“十一五”期间与时俱进,且这种进步的方向有了高屋建瓴的指示——李长春同志在2010年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指明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大目标和新方向。以此为标准,蓝皮书按如下线索组织了2010年的研究成果:“十一五”以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国家和社会给予文化遗产事业极大的关注,并加大了投入力度,文物系统也将投入更高效、更全面地转化为教育、科研、经济方面的产出。但相对“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之处凸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够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文化遗产事业公益价值和经济价值全面、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需要总结各方面力图实现“规范、统一、高效”的行业管理的改革经验,并从管理水平角度找出文物系统内部提高相关行政资源配置效率的“短板”,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经验制度化、将“短板”补齐。
按照此线索,作为文化遗产事业“鸟瞰图”的主题报告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状况,对“十一五”相关规划中所列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解读,尽可能用定量的数据去评判定性的任务完成情况。结果发现,“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事业规模在超常规地扩大,事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这些方面都较好地完成了相关规划目标。总结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相关“十二五”规划目标时就有据可依了。
第二章定量描述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有了突破,大文化遗产体系开始更全面地、更大幅度地惠及民众,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本章在沿用前两年蓝皮书核算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有了“五年”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总体回顾,且将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大头”——文物旅游——进行了单列计量,使2010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旅游局签订的《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的重要工作——《全国文物旅游发展报告》——有了依托。按照李长春同志文化遗产日署名文章的精神来衡量,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仍有不少潜力可挖——这需要积极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章分析了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的问题。先总结了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难点,然后通过若干文物系统改革热点案例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改革方向。“十一五”期间,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范围以及保护和利用的统一,成为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蓝皮书通过北京文化遗产事业体制改革、敦煌研究院完善管理措施、重庆“红岩联线”工作机制创新以及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案例,从不同层面解答上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创建遗产管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提供成功的经验。
第四章围绕提高管理水平“做文章”。课题组继续使用GAP分析方法,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位,完善了GAP分析的指标。分析表明,我国文物系统亟须调整相应的行政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相应地区文物事业发展的要求。从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出发,可将GAP分析的结果与文物工作中的文物修复、人员队伍结构、资金投入及其利用效率、信息化设施配备以及展览举办等工作挂钩,更易于达成“研以致用”的目标。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水平,还与文物系统内部行政资源的配置方向有关。为此,作为文化遗产事业“地形图”的评估报告结合年度主题,根据李长春同志文化遗产日署名文章精神进行了相关创新。首先是在指标体系权重安排上按李长春同志文章精神突出了经济功能,其次在时间范围和评估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同时力求“尽量三贴近、保持科学性”,更加侧重于解读评估报告的实际运用方法,在可能产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辅以案例说明。通过定量分析、DEA方法以及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整体分析,对“十一五”期间遗产事业的发展作出评估:投入角度,我国对文化遗产事业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与之伴随的是更多的经济投入,并保持着快速增长;效率角度,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技术效率较高,而技术进步较差,进而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变化不一的局面。考虑到评估报告是蓝皮书技术性最强的部分,根据往年各方面的反馈,评估报告从以下两方面加强了“深入浅出”:增加了“说明书”,使评估与基层文物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能结合起来;每一章的小结,都详细论述了评估结果对各省现实情况的指导作用。
总之,2010年的蓝皮书力争使相关研究能更好地“研以致用”,对文物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用,对文物系统制定相关规划有用,对旅游系统以及关心文物旅游的读者有用,并使广大有兴趣的读者发现这是一本让他们对文化遗产事业更有兴趣、“不虚此读”的工具书。
目录
前言 文化遗产事业这五年001
主题报告
第一章 文化遗产事业这五年001
1 有关文件展望的“十一五”前景综述 002
2 对文物系统完成“十一五”期间相关工作的定性总结 003
3 对文物系统完成“十一五”期间相关工作的定量总结 005
3.1 数据来源说明 005
3.2 投入方面 006
3.3 产出方面 012
3.4 保障方面 017
3.5 其他工作 019
4 在规划完成情况分析基础上的经验教训总结 019
4.1 主要目标顺利完成的经验总结 019
4.2 事业发展问题总结 021
5 基于“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新形势展望“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023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024
1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经验总结 027
1.1 经验总结 027
1.2 从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角度对新形势的分析 028
2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总结分析 029
2.1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33
2.2 博物馆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44
2.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51
3 “十二五”期间加大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重要方向 054
3.1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055
3.2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 056
4 小结 057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验总结和前景分析059
1 文化遗产事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内外环境和热点问题 060
1.1 管理角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060
1.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 064
1.3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的热点问题 066
2 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模式分类和案例分析 067
2.1 改革模式分类和相关案例代表性分析 068
2.2 案例分析 070
2.3 总结 078
3 宏观体制改革对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十二五”期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前景080
3.1 宏观体制改革对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 080
3.2 “十二五”期间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前景 083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分析——基于GAP方法 085
1 从项目实施和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概况 087
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GAP分析090
2.1 “十一五”期间文物系统文博单位量的变化 090
2.2 GAP分析方法的调整之处092
2.3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095
3 GAP分析结果在相关“十二五”规划中的应用100
3.1 GAP分析结果的应用方式100
3.2 GAP分析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初步考虑101
4 小结 103
技术报告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及国家公园建设情况105
1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现状 105
1.1 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概念阐释 105
1.2 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体系概述 108
2 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发展动向 111
2.1 统一、规范、高效的发展方向 111
2.2 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 112
2.3 相关法规的动向及其与文物系统管理的关系 114
3 文物系统相关管理体系的发展及问题 115
3.1 大文化遗产体系的建设进展 115
3.2 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16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算119
1 基本测算方法说明 119
2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贡献 122
2.1 直接贡献 122
2.2 间接贡献 123
2.3 全部贡献 147
2.4 投入产出分析 149
3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56
3.1 直接贡献 157
3.2 间接贡献 158
3.3 全部贡献 168
3.4 投入产出分析 171
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76
4.1 从文化遗产角度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176
4.2 计算方法和结论 186
5 小结 187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总结和方向分析188
1 文化遗产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管理体制机制变化 188
1.1 文化遗产“规则”环境的改善 188
1.2 文化遗产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 189
1.3 小结 192
2 文化遗产事业的新问题及新认识 192
2.1 文化遗产事业的新问题 192
2.2 对文化遗产事业的新认识和热点问题 195
3 改革的分类和案例的代表性分析 198
3.1 分类 198
3.2 案例代表性分析 199
4 案例的深入分析 201
4.1 事业体制改革的北京案例 201
4.2 敦煌研究院完善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 203
4.3 工作机制创新的“红岩联线”案例分析 207
4.4 大遗址建设管理体制的大明宫案例分析 212
4.5 小结 215
5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方向 216
5.1 文化遗产事业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 217
5.2 文化遗产事业内部机制的变化 217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220
1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总体进展 220
1.1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水平 221
1.2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工作概况 222
1.3 基于管理水平角度的风景名胜区与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差异分析 229
2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水平评价——基于GAP分析230
2.1 对照文化遗产事业相关文件的工作完成情况分析 230
2.2 构建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234
2.3 2009年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情况的GAP分析242
3 GAP分析与相关“十二五”规划的衔接259
3.1 GAP分析的结果和启示261
3.2 GAP分析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267
评估报告
第一章 评估报告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意义275
1 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275
2 各地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及改进方向 277
3 将评估报告成果应用于实际管理的方法 278
第二章 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294
1 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295
2 各省“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状况 297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评估311
1 效率评估的工作基础 311
2 2008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 315
3 2009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 323
4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的对比分析 331
5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动态效率计算 336
6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排名情况 339
第四章 评估报告结论341
1 对“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总体评价 342
2 对“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的总体评价 344
3 对“十二五”改善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和发展效率的建议 345
特别关注一 文化遗产事业投入产出比分析说明348
1 前言 348
2 算法调整说明 349
3 计算结果的应用范围 350
4 今后进一步完善算法的思路 351
特别关注二 从国家公园体系的角度看待大遗址项目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352
1 前言 352
2 对当前大遗址项目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的判断 353
3 从国家公园体系的角度看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353
4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356
主题报告
第一章 文化遗产事业这五年001
1 有关文件展望的“十一五”前景综述 002
2 对文物系统完成“十一五”期间相关工作的定性总结 003
3 对文物系统完成“十一五”期间相关工作的定量总结 005
3.1 数据来源说明 005
3.2 投入方面 006
3.3 产出方面 012
3.4 保障方面 017
3.5 其他工作 019
4 在规划完成情况分析基础上的经验教训总结 019
4.1 主要目标顺利完成的经验总结 019
4.2 事业发展问题总结 021
5 基于“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新形势展望“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023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024
1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经验总结 027
1.1 经验总结 027
1.2 从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角度对新形势的分析 028
2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总结分析 029
2.1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33
2.2 博物馆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44
2.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051
3 “十二五”期间加大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重要方向 054
3.1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055
3.2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 056
4 小结 057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验总结和前景分析059
1 文化遗产事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内外环境和热点问题 060
1.1 管理角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060
1.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 064
1.3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的热点问题 066
2 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模式分类和案例分析 067
2.1 改革模式分类和相关案例代表性分析 068
2.2 案例分析 070
2.3 总结 078
3 宏观体制改革对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十二五”期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前景080
3.1 宏观体制改革对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 080
3.2 “十二五”期间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前景 083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分析——基于GAP方法 085
1 从项目实施和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概况 087
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GAP分析090
2.1 “十一五”期间文物系统文博单位量的变化 090
2.2 GAP分析方法的调整之处092
2.3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095
3 GAP分析结果在相关“十二五”规划中的应用100
3.1 GAP分析结果的应用方式100
3.2 GAP分析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初步考虑101
4 小结 103
技术报告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及国家公园建设情况105
1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现状 105
1.1 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概念阐释 105
1.2 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体系概述 108
2 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发展动向 111
2.1 统一、规范、高效的发展方向 111
2.2 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 112
2.3 相关法规的动向及其与文物系统管理的关系 114
3 文物系统相关管理体系的发展及问题 115
3.1 大文化遗产体系的建设进展 115
3.2 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16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算119
1 基本测算方法说明 119
2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贡献 122
2.1 直接贡献 122
2.2 间接贡献 123
2.3 全部贡献 147
2.4 投入产出分析 149
3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56
3.1 直接贡献 157
3.2 间接贡献 158
3.3 全部贡献 168
3.4 投入产出分析 171
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76
4.1 从文化遗产角度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176
4.2 计算方法和结论 186
5 小结 187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总结和方向分析188
1 文化遗产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管理体制机制变化 188
1.1 文化遗产“规则”环境的改善 188
1.2 文化遗产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 189
1.3 小结 192
2 文化遗产事业的新问题及新认识 192
2.1 文化遗产事业的新问题 192
2.2 对文化遗产事业的新认识和热点问题 195
3 改革的分类和案例的代表性分析 198
3.1 分类 198
3.2 案例代表性分析 199
4 案例的深入分析 201
4.1 事业体制改革的北京案例 201
4.2 敦煌研究院完善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 203
4.3 工作机制创新的“红岩联线”案例分析 207
4.4 大遗址建设管理体制的大明宫案例分析 212
4.5 小结 215
5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方向 216
5.1 文化遗产事业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 217
5.2 文化遗产事业内部机制的变化 217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220
1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总体进展 220
1.1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水平 221
1.2 从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工作概况 222
1.3 基于管理水平角度的风景名胜区与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差异分析 229
2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水平评价——基于GAP分析230
2.1 对照文化遗产事业相关文件的工作完成情况分析 230
2.2 构建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234
2.3 2009年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情况的GAP分析242
3 GAP分析与相关“十二五”规划的衔接259
3.1 GAP分析的结果和启示261
3.2 GAP分析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267
评估报告
第一章 评估报告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意义275
1 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275
2 各地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及改进方向 277
3 将评估报告成果应用于实际管理的方法 278
第二章 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294
1 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295
2 各省“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状况 297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评估311
1 效率评估的工作基础 311
2 2008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 315
3 2009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 323
4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的对比分析 331
5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动态效率计算 336
6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排名情况 339
第四章 评估报告结论341
1 对“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总体评价 342
2 对“十一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的总体评价 344
3 对“十二五”改善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和发展效率的建议 345
特别关注一 文化遗产事业投入产出比分析说明348
1 前言 348
2 算法调整说明 349
3 计算结果的应用范围 350
4 今后进一步完善算法的思路 351
特别关注二 从国家公园体系的角度看待大遗址项目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352
1 前言 352
2 对当前大遗址项目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的判断 353
3 从国家公园体系的角度看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353
4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356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2010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