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春明编写的这本《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实例》将动态能力理论与自主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企业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与绩效关系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DIP模型),并建立了假设命题。然后在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开展对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本书同时也提出了针对集群企业的超动态能力层次结构模型、自主创新机制模型及自主创新绩效评价的体系。本书基于超动态能力的新视角提出的关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理论及方法,对于科学规划集群发展方向、不断提高集群战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群的发展
1.1.2 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需求
1.1.3 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书主旨
1.2.2 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从动态到超动态:理论述评与前瞻
2.1 动态能力理论发展回顾
2.2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2.2.1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2.2.2 企业动态能力的特征
2.3 动态能力研究面临的问题
2.4 企业超动态能力观的提出
第3章 企业集群与集群企业
3.1 企业集群
3.1.1 企业集群的概念
3.1.2 国内外典型的企业集群
3.1.3 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3.2 集群企业
3.2.1 集群企业概念的界定
3.2.2 集群企业与集群关联方的协同效应
第4章 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机制
4.1 技术创新理论
4.1.1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4.1.2 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的比较
4.2 自主创新的辨析
4.2.1 自主创新的定义
4.2.2 自主创新的层次
4.2.3 自主创新的特征
4.2.4 对自主创新的进一步探讨
4.3 自主创新机制
4.3.1 自主创新机制系统学机理分析
4.3.2 自主创新机制释义
4.3.3 我国自主创新机制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4.4 自主创新绩效
第5章 理论框架、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设
5.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模型的建立
5.1.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
5.1.2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与三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模型
5.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和模型的建立
5.2.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系统特性
5.2.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
5.2.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模型的建立
5.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及评价
5.3.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
5.3.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研究
5.4 集群企业动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和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1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
5.5.2 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3 与传统技术范式及技术演化动态性的对比
第6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及方法
6.1 研究变量测量体系的构建
6.1.1 测量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
6.1.2 对集群企业的资源、组织及学习三个维度的测量
6.1.3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测量体系的构建
6.1.4 对自主创新子机制的测量
6.1.5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的测量
6.1.6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测量体系的构建
6.2 数据获取
6.2.1 抽样方案设计
6.2.2 调查问卷设计
6.2.3 数据样本量
6.2.4 样本描述
6.3 信度与效度
6.3.1 信度与效度的意义
6.3.2 信度测量
6.3.3 效度
6.4 统计技术
6.4.1 SPSS分析方法
6.4.2 结构方程建模
第7章 基于三个维度的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
7.1 超动态能力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2 信度及效度检验
7.3 AMO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7.4 数据的输人、处理
7.5 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及修正
7.6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8章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及五个子机制关系的实证研究
8.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8.2 信度及效度检验
8.2.1 信度
8.2.2 效度
8.3 AMO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8.4 数据的输入、处理
8.5 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
8.6 模型修正及报表解读
8.7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9章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9.1 集群企业DIP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2 信度及效度检验
9.2.1 信度
9.2.2 效度
9.3 AM0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9.4 数据的输人、处理及输出
9.4.1 数据的输入及处理
9.4.2 初始模拟后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
9.5 模型修正及输出结果分析
9.6 超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分析
9.7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10章 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
10.1 研究方法
10.2 相关资料的获取
10.3 台州的企业集群
10.3.1 台州的区位特点及经济发展概况
10.3.2 台州企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10.3.3 台州企业集群的成长特征
10.3.4 台州企业集群的成长机理
10.4 星星集团的案例
10.4.1 星星集团的基本情况
10.4.2 基于三维的星星集团的超动态能力分析
10.4.3 星星集团的自主创新机制及五个子机制
10.4.4 星星集团的自主创新绩效
10.4.5 对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验证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1.1 研究结果
11.1.2 应用价值
11.2 建议
11.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1 研究背景
1.1.1 集群的发展
1.1.2 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需求
1.1.3 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书主旨
1.2.2 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从动态到超动态:理论述评与前瞻
2.1 动态能力理论发展回顾
2.2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2.2.1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2.2.2 企业动态能力的特征
2.3 动态能力研究面临的问题
2.4 企业超动态能力观的提出
第3章 企业集群与集群企业
3.1 企业集群
3.1.1 企业集群的概念
3.1.2 国内外典型的企业集群
3.1.3 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3.2 集群企业
3.2.1 集群企业概念的界定
3.2.2 集群企业与集群关联方的协同效应
第4章 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机制
4.1 技术创新理论
4.1.1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4.1.2 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的比较
4.2 自主创新的辨析
4.2.1 自主创新的定义
4.2.2 自主创新的层次
4.2.3 自主创新的特征
4.2.4 对自主创新的进一步探讨
4.3 自主创新机制
4.3.1 自主创新机制系统学机理分析
4.3.2 自主创新机制释义
4.3.3 我国自主创新机制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4.4 自主创新绩效
第5章 理论框架、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设
5.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模型的建立
5.1.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
5.1.2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与三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模型
5.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和模型的建立
5.2.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系统特性
5.2.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
5.2.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模型的建立
5.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及评价
5.3.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
5.3.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研究
5.4 集群企业动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和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1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
5.5.2 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3 与传统技术范式及技术演化动态性的对比
第6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及方法
6.1 研究变量测量体系的构建
6.1.1 测量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
6.1.2 对集群企业的资源、组织及学习三个维度的测量
6.1.3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测量体系的构建
6.1.4 对自主创新子机制的测量
6.1.5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的测量
6.1.6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测量体系的构建
6.2 数据获取
6.2.1 抽样方案设计
6.2.2 调查问卷设计
6.2.3 数据样本量
6.2.4 样本描述
6.3 信度与效度
6.3.1 信度与效度的意义
6.3.2 信度测量
6.3.3 效度
6.4 统计技术
6.4.1 SPSS分析方法
6.4.2 结构方程建模
第7章 基于三个维度的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
7.1 超动态能力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2 信度及效度检验
7.3 AMO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7.4 数据的输人、处理
7.5 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及修正
7.6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8章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及五个子机制关系的实证研究
8.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8.2 信度及效度检验
8.2.1 信度
8.2.2 效度
8.3 AMO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8.4 数据的输入、处理
8.5 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
8.6 模型修正及报表解读
8.7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9章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9.1 集群企业DIP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2 信度及效度检验
9.2.1 信度
9.2.2 效度
9.3 AM0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9.4 数据的输人、处理及输出
9.4.1 数据的输入及处理
9.4.2 初始模拟后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
9.5 模型修正及输出结果分析
9.6 超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分析
9.7 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10章 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
10.1 研究方法
10.2 相关资料的获取
10.3 台州的企业集群
10.3.1 台州的区位特点及经济发展概况
10.3.2 台州企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10.3.3 台州企业集群的成长特征
10.3.4 台州企业集群的成长机理
10.4 星星集团的案例
10.4.1 星星集团的基本情况
10.4.2 基于三维的星星集团的超动态能力分析
10.4.3 星星集团的自主创新机制及五个子机制
10.4.4 星星集团的自主创新绩效
10.4.5 对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验证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1.1 研究结果
11.1.2 应用价值
11.2 建议
11.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实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