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慎评”的学术眼光,对鲁迅与茅盾进行相当全面深入的考察、比较和评析,认为鲁、茅都是20世纪中国新文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就其总体特色而言,鲁迅主要是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思想家相当完美的结合,是新型文化的开路派,前卫派;茅盾则主要是伟大的文学家与重要的政治家相当完美的结合,是新型文化的建构派,稳健派。尽管他们存在着差异,人格和文格有明显的不同,但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具有充沛创造力的文学大师,都有着相当大的世界性和后续性影响。即使他们自身存在着矛盾或不足,也足可引为今人与后人的镜鉴。本书
目录
序
绪论全人视境和全人比较
第一节 回避酷评选择慎评
第二节 “全人研究”的收获
第三节 走向“全人比较研究”
第一章 乡土滋育和异地求学
第一节来自故乡摇篮的心理积淀
第二节 异地求学的艰难和收获
第三节 早年人生与文学的结缘
第二章文化创造和文化姿态
第一节 与五四同在的弄潮儿
第二节 从文者的文化创造
第三节 入世者的文化姿态
第四节创造者的焦虑和孤独
第三章同受批判和同一目标
第一节 “落伍”者的遭遇与求索
第二节 从“神交”到“同志”
第三节 强强联合与偶有不快
第四节 著书亦为稻粱谋
第四章主体重建和文体建构
第一节 作家主体的自我更新
第二节 面对民族主体的文学探索
第三节 现代文体的选择和特征
第四节文体史视野中的鲁体与茅体
第五章交友交心和婚恋人生
第一节 友谊人生的积极拓展
第二节相知相助的评论
第三节 异性交友与人生风景
第四节 “围城”内外的悲和喜
第六章晚年生活和身后影响
第一节 老有所为重晚晴
第二节 回忆、疾病与忧患
第三节 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四节延伸比较:胡风与茅盾
余论立于当代平台的点滴思考
之一:冲破新的“文化围剿”
之二:向“沉重”的人生致敬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绪论全人视境和全人比较
第一节 回避酷评选择慎评
第二节 “全人研究”的收获
第三节 走向“全人比较研究”
第一章 乡土滋育和异地求学
第一节来自故乡摇篮的心理积淀
第二节 异地求学的艰难和收获
第三节 早年人生与文学的结缘
第二章文化创造和文化姿态
第一节 与五四同在的弄潮儿
第二节 从文者的文化创造
第三节 入世者的文化姿态
第四节创造者的焦虑和孤独
第三章同受批判和同一目标
第一节 “落伍”者的遭遇与求索
第二节 从“神交”到“同志”
第三节 强强联合与偶有不快
第四节 著书亦为稻粱谋
第四章主体重建和文体建构
第一节 作家主体的自我更新
第二节 面对民族主体的文学探索
第三节 现代文体的选择和特征
第四节文体史视野中的鲁体与茅体
第五章交友交心和婚恋人生
第一节 友谊人生的积极拓展
第二节相知相助的评论
第三节 异性交友与人生风景
第四节 “围城”内外的悲和喜
第六章晚年生活和身后影响
第一节 老有所为重晚晴
第二节 回忆、疾病与忧患
第三节 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四节延伸比较:胡风与茅盾
余论立于当代平台的点滴思考
之一:冲破新的“文化围剿”
之二:向“沉重”的人生致敬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鲁迅与茅盾比较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