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古代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教学六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的范畴,建构表现主义文学原理体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功能不仅在于能帮助今人切中肯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奥秘,而且在于它具有一种指向现实的穿透力。
目录
目 录
*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
*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远古歌谣与远古神话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
三、魏晋南北朝的骈文、散文与小说
第三节 宋辽金时期的文学
一、北宋的诗与词
二、宋辽金时期的文学人物
三、两宋诗歌
四、辽金文学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
一、元代的文学
二、明代的文学
三、清代的文学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节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
一、“文学以文字为准”——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
二、“文,心学也”——中国古代的文学表现论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方法
一、“训诂”——名言概念的阐释方法
二、“折中”——矛盾关系的分析方法
三、“类比”——因果关系的推理方法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主潮
一、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
二、“中间作品”问题的讨论
第四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热
一、人文—自然科学的结合
二、宏观研究思潮的率先兴起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
*节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
一、卫武公“自儆”与礼乐制度的解构
二、尹吉甫“作诵”与诗歌功能的蜕变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一、“诗言志”与原始乐教
二、“献诗陈志”与西周礼教
三、“赋诗言志”与春秋诗教
第三节 孔子后学的文学观念
一、“四教”与孔门“四科”
二、文治教化:孔子文学观念的核心
第四节 道家的文学观念
一、“清静”“无为”:老子的政治理论
二、“绝学无忧”:老子的文学观念
三、“逍遥游”:庄子的精神自由
四、“精诚动人”:庄子的文学观念
五、道家文学观念的影响
第五节 法家的文学观念
一、商鞅与前期法家的文学观念
二、韩非的文学思想和观念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
*节 文学生产、传播的理论架构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
二、文学传播方式、途径
第二节 《诗经》的传播
一、《诗经》的生产概说
二、《诗经》的传播动因
第三节 楚辞的传播
一、楚辞的生产概说
二、楚辞的传播动因
第四节 “六经”的传播
一、“六经”的传播动因
二、“六经”的传播媒介
第五章 古代文学的文化批评
*节 文学题材与民俗文化
一、古代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及观念新变
二、古代人鬼遇合故事的主题类型与文化蕴涵
第二节 文学观念与教化文化
一、孔子的《诗》教观探微
二、杜甫“哭”诗的家国情怀
第三节 古代文学批评文体
一、两汉史书体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二、六朝文学价值观下的批评文体
第四节 文学研究的学术反思
一、古代文学世家研究的学术巡视与前瞻
二、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教学
*节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教育基础
一、春秋时期的教育改革与文学勃兴
二、文化主体变迁与文学观念的发生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
一、古代文学与史学关系研究
二、古代文学与哲学关系研究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视角下的教育教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理念的再审视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跨文化对话
一、比较文学的引入与发展
二、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参考文献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