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分为绪论和12章,绪
论部分讲授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1-12章分别讲授我国各种景观资
源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与遗迹、城市建筑与工程、园林艺术、宗教艺术、古
墓葬、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以及我国主要旅游区概述。每章前设置本章概要
、学习目标、关键性术语、章首案例,章后设置复习题、经验性训练、案例
分析、本章推荐阅读书目等项目。全书结构清晰,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观
点新颖,应用性强。本书主要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也可作为
风景区管理者、导游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人员、旅游科研人
员和旅行社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关于旅游地理学
0.1.1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0.1.2 旅游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0.1.3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
0.2 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0.2.1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0.2.2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内容
0.3 关于旅游资源
0.3.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0.3.2 旅游资源特点
0.3.3 旅游资源的评价
0.3.4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1章 地文景观
1.1 我国地文景观资源概况
1.1.1 我国地貌特点
1.1.2 我国基本地貌类型
1.1.3 显著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因素
1.1.4 我国地文景观主要类型及开发前景
1.2 花岗岩景观
1.2.1 花岗岩景观特点
1.2.2 花岗岩景观在我国的主要分布
1.3 岩溶景观
1.3.1 岩溶地貌的概念
1.3.2 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景观类型
1.3.3 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和典型代表
1.4 熔岩景观
1.4.1 熔岩地貌的形成
1.4.2 我国熔岩地貌的分布
1.5 海岸景观
1.5.1 山地丘陵海岸
1.5.2 平原海岸
1.5.3 生物海岸
1.6 流纹岩景观
1.6.1 流纹岩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1.6.2 流纹岩地貌景观的分布
1.7 丹霞景观
1.7.1 丹霞地貌的成因与特点
1.7.2 我国丹霞景观的典型代表
1.8 其他地貌简介
1.8.1 风沙地貌
1.8.2 冰川景观
1.8.3 黄土地貌景观
1.8.4 地震遗迹
1.9 我国的旅游名山
1.9.1 中华五岳
1.9.2 宗教名山
1.9.3 风景名山
1.9.4 极高山
第2章 水域风光
2.1 水的旅游价值
2.2 海滨旅游资源
2.2.1 “三S”景观
2.2.2 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胜地
2.3 江河旅游资源
2.3.1 我国河流概况
2.3.2 主要江河旅游线
2.4 湖泊旅游资源
2.4.1 我国湖泊概况
2.4.2 重点旅游湖泊
2.5 涌泉与瀑布
2.5.1 涌泉景观
2.5.2 瀑布景观
第3章 生物景观
3.1 生物景观与旅游
3.2 我国动物景观资源
3.2.1 我国动物景观概况
3.2.2 珍禽异兽及其主要分布
3.2.3 动物的传统文化内涵
3.3 我国植物景观资源
3.3.1 珍稀植物
3.3.2 著名植物景观旅游地
3.3.3 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
3.4 我国自然保护区
3.4.1 自然保护区概念及发展
3.4.2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3.4.3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
3.4.4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第4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4.1 天象、气候与旅游
4.2 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4.2.1 云、雾、雨景
4.2.2 冰雪、凇景
4.2.3 日、月、霞光景观
4.2.4 佛光、蜃景
4.3 我国气候特征及景观地域差异
4.3.1 我国气候特征
4.3.2 我国气候景观地域差异
第5章 遗址与遗迹
5.1 遗址、遗迹主要类别
5.1.1 古人类遗址
5.1.2 废城遗址
5.1.3 古战场、古关隘遗址
5.1.4 古道路遗址
5.1.5 古桥梁遗址
5.2 遗址、遗迹的主要遗存
5.2.1 古人类遗址类
5.2.2 废城遗址类
5.2.3 古战场、古关隘遗址类
5.2.4 古道路遗址类
5.2.5 古桥梁遗址类
第6章 城市、古建筑与工程
6.1 城市旅游资源
6.1.1 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6.1.2 城市发展旅游的优势
6.1.3 城市模式的中西差异
6.1.4 我国城市旅游资源
6.2 古建筑
6.2.1 宫廷建筑
6.2.2 礼制性建筑
6.3 古代工程
6.3.1 古代军事工程——长城
6.3.2 古代水利工程
6.3.3 古交通工程
第7章 园林艺术
7.1 我国园林的历史沿革
7.1.1 萌芽时期
7.1.2 形成时期
7.1.3 转型时期
7.1.4 成熟时期
7.1.5 高峰时期
7.2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7.2.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7.2.2 中国园林的成就
7.3 园林要素及构景手法
7.3.1 园林要素
7.3.2 构景手法
7.4 园林的分类
7.4.1 按照园林所在地区及艺术风格分类
7.4.2 按照园林的性质分类
7.5 我国现存著名园林
7.5.1 代表性皇家园林
7.5.2 代表性私家园林
第8章 宗教艺术
8.1 佛教
8.1.1 佛寺
8.1.2 石窟
8.1.3 佛塔
8.2 其他宗教
8.2.1 道教
8.2.2 基督教
8.2.3 伊斯兰教
第9章 古墓葬
9.1 我国古墓葬的历史沿革
9.1.1 原始社会,葬仪极简
9.1.2 奴隶社会,厚葬盛行
9.1.3 春秋时期,始封土为坟
9.1.4 秦汉两代,高冢大墓
9.1.5 唐代“因山为陵”
9.1.6 宋代恢复“方上”形式
9.1.7 元朝蒙古密葬,不留痕迹
9.1.8 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9.2 古墓葬的旅游价值
9.2.1 科学文化价值
9.2.2 历史价值
9.2.3 美学价值
9.3 我国著名古墓葬
9.3.1 历代帝王陵寝
9.3.2 其他著名古墓葬
第10章 旅游商品
10.1 地方风味饮食
10.1.1 八大菜系
10.1.2 地方特色小吃和民族风味
10.2 土特产品
10.2.1 瓷器
10.2.2 织绣工艺
10.2.3 茶叶
10.2.4 中草药
10.2.5 中国名酒
10.3 工艺品
10.3.1 特种工艺美术品
10.3.2 民间工艺美术品
第11章 人文活动
11.1 文学与旅游
11.1.1 因文学作品而知名的旅游地
11.1.2 著名文学家故居、纪念地
11.2 艺术与旅游
11.2.1 传统戏剧
11.2.2 绘画艺术
11.2.3 书法艺术
11.2.4 著名艺术家故居、纪念地
11.3 民俗与旅游
11.3.1 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11.3.2 民俗旅游
11.3.3 我国民俗概况
第12章 主要旅游区概述
12.1 东北旅游区
12.1.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1.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1.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2 华北旅游区
12.2.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2.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2.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3 华东旅游区
12.3.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3.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3.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4 华中旅游区
12.4.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4.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4.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5 东南沿海旅游区
12.5.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5.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5.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6 西南旅游区
12.6.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6.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6.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7 西北旅游区
12.7.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7.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7.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8 青藏旅游区
12.8.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8.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8.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附录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附录3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附录4 我国的世界遗产
附录5 我国优秀旅游城市
附录6 中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26个自然保护区
附录7 中国历史纪元表
k4;x
序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关于旅游地理学
0.1.1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0.1.2 旅游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0.1.3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
0.2 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0.2.1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0.2.2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内容
0.3 关于旅游资源
0.3.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0.3.2 旅游资源特点
0.3.3 旅游资源的评价
0.3.4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1章 地文景观
1.1 我国地文景观资源概况
1.1.1 我国地貌特点
1.1.2 我国基本地貌类型
1.1.3 显著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因素
1.1.4 我国地文景观主要类型及开发前景
1.2 花岗岩景观
1.2.1 花岗岩景观特点
1.2.2 花岗岩景观在我国的主要分布
1.3 岩溶景观
1.3.1 岩溶地貌的概念
1.3.2 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景观类型
1.3.3 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和典型代表
1.4 熔岩景观
1.4.1 熔岩地貌的形成
1.4.2 我国熔岩地貌的分布
1.5 海岸景观
1.5.1 山地丘陵海岸
1.5.2 平原海岸
1.5.3 生物海岸
1.6 流纹岩景观
1.6.1 流纹岩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1.6.2 流纹岩地貌景观的分布
1.7 丹霞景观
1.7.1 丹霞地貌的成因与特点
1.7.2 我国丹霞景观的典型代表
1.8 其他地貌简介
1.8.1 风沙地貌
1.8.2 冰川景观
1.8.3 黄土地貌景观
1.8.4 地震遗迹
1.9 我国的旅游名山
1.9.1 中华五岳
1.9.2 宗教名山
1.9.3 风景名山
1.9.4 极高山
第2章 水域风光
2.1 水的旅游价值
2.2 海滨旅游资源
2.2.1 “三S”景观
2.2.2 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胜地
2.3 江河旅游资源
2.3.1 我国河流概况
2.3.2 主要江河旅游线
2.4 湖泊旅游资源
2.4.1 我国湖泊概况
2.4.2 重点旅游湖泊
2.5 涌泉与瀑布
2.5.1 涌泉景观
2.5.2 瀑布景观
第3章 生物景观
3.1 生物景观与旅游
3.2 我国动物景观资源
3.2.1 我国动物景观概况
3.2.2 珍禽异兽及其主要分布
3.2.3 动物的传统文化内涵
3.3 我国植物景观资源
3.3.1 珍稀植物
3.3.2 著名植物景观旅游地
3.3.3 植物的传统文化内涵
3.4 我国自然保护区
3.4.1 自然保护区概念及发展
3.4.2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3.4.3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
3.4.4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第4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4.1 天象、气候与旅游
4.2 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4.2.1 云、雾、雨景
4.2.2 冰雪、凇景
4.2.3 日、月、霞光景观
4.2.4 佛光、蜃景
4.3 我国气候特征及景观地域差异
4.3.1 我国气候特征
4.3.2 我国气候景观地域差异
第5章 遗址与遗迹
5.1 遗址、遗迹主要类别
5.1.1 古人类遗址
5.1.2 废城遗址
5.1.3 古战场、古关隘遗址
5.1.4 古道路遗址
5.1.5 古桥梁遗址
5.2 遗址、遗迹的主要遗存
5.2.1 古人类遗址类
5.2.2 废城遗址类
5.2.3 古战场、古关隘遗址类
5.2.4 古道路遗址类
5.2.5 古桥梁遗址类
第6章 城市、古建筑与工程
6.1 城市旅游资源
6.1.1 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6.1.2 城市发展旅游的优势
6.1.3 城市模式的中西差异
6.1.4 我国城市旅游资源
6.2 古建筑
6.2.1 宫廷建筑
6.2.2 礼制性建筑
6.3 古代工程
6.3.1 古代军事工程——长城
6.3.2 古代水利工程
6.3.3 古交通工程
第7章 园林艺术
7.1 我国园林的历史沿革
7.1.1 萌芽时期
7.1.2 形成时期
7.1.3 转型时期
7.1.4 成熟时期
7.1.5 高峰时期
7.2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7.2.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7.2.2 中国园林的成就
7.3 园林要素及构景手法
7.3.1 园林要素
7.3.2 构景手法
7.4 园林的分类
7.4.1 按照园林所在地区及艺术风格分类
7.4.2 按照园林的性质分类
7.5 我国现存著名园林
7.5.1 代表性皇家园林
7.5.2 代表性私家园林
第8章 宗教艺术
8.1 佛教
8.1.1 佛寺
8.1.2 石窟
8.1.3 佛塔
8.2 其他宗教
8.2.1 道教
8.2.2 基督教
8.2.3 伊斯兰教
第9章 古墓葬
9.1 我国古墓葬的历史沿革
9.1.1 原始社会,葬仪极简
9.1.2 奴隶社会,厚葬盛行
9.1.3 春秋时期,始封土为坟
9.1.4 秦汉两代,高冢大墓
9.1.5 唐代“因山为陵”
9.1.6 宋代恢复“方上”形式
9.1.7 元朝蒙古密葬,不留痕迹
9.1.8 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9.2 古墓葬的旅游价值
9.2.1 科学文化价值
9.2.2 历史价值
9.2.3 美学价值
9.3 我国著名古墓葬
9.3.1 历代帝王陵寝
9.3.2 其他著名古墓葬
第10章 旅游商品
10.1 地方风味饮食
10.1.1 八大菜系
10.1.2 地方特色小吃和民族风味
10.2 土特产品
10.2.1 瓷器
10.2.2 织绣工艺
10.2.3 茶叶
10.2.4 中草药
10.2.5 中国名酒
10.3 工艺品
10.3.1 特种工艺美术品
10.3.2 民间工艺美术品
第11章 人文活动
11.1 文学与旅游
11.1.1 因文学作品而知名的旅游地
11.1.2 著名文学家故居、纪念地
11.2 艺术与旅游
11.2.1 传统戏剧
11.2.2 绘画艺术
11.2.3 书法艺术
11.2.4 著名艺术家故居、纪念地
11.3 民俗与旅游
11.3.1 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11.3.2 民俗旅游
11.3.3 我国民俗概况
第12章 主要旅游区概述
12.1 东北旅游区
12.1.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1.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1.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2 华北旅游区
12.2.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2.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2.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3 华东旅游区
12.3.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3.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3.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4 华中旅游区
12.4.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4.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4.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5 东南沿海旅游区
12.5.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5.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5.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6 西南旅游区
12.6.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6.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6.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7 西北旅游区
12.7.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7.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7.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12.8 青藏旅游区
12.8.1 区域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12.8.2 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景区
12.8.3 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附录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附录3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附录4 我国的世界遗产
附录5 我国优秀旅游城市
附录6 中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26个自然保护区
附录7 中国历史纪元表
k4;x
中国旅游地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