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 geostress field and unstability problem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Erlangshan highway tunnel
副标题:无
作 者:王兰生[等]著
分类号:U459.2
ISBN:97871160500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二郎山隧道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问题》介绍了川藏公路二郎山越岭长隧道建设过程,开展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问题研究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该项研究以地质分析为基础,配合现场测试和岩石力学实验,建立了一套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变形破裂预测预报评价分析管理系统(TMFS),对二郎山隧道信息化施工提出了指导性措施和优化设计建议,对类似的工程建设和理论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郎山隧道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问题》可供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一、 总论
1 绪论
1.1 二郎山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1.2 本项目研究目的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隧道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与区域稳定性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演化特征
2.5 水文地质
3 施工地质围岩分类
3.1 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现状
3.2 隧道围岩分类系统研究
二、 山区深埋隧道地应力场的研究
4 初始地应力场的测试与研究
4.1 初始地应力水力压裂法测试成果及分析
4.2 初始地应力场的应力解除法现场测试及分析
4.3 初始地应力场的声发射(Kaiser效应)测试及分析
4.4 初始地应力状况的α杯测试及分析
4.5 地应力场形成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4.6 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
5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测试与研究
5.1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现场测试
5.2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5.3 围岩二次应力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三、 围岩岩爆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
6 岩爆的烈度分级和形成机制
6.1 岩爆的定义和烈度分级问题
6.2 二郎山隧道岩爆实录与现场调研
6.3 岩爆形成机制的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6.4 岩爆岩石的微观研究
6.5 岩爆形成机制模式
6.6 岩爆分类研究
7 隧道围岩岩爆预测预报与防治对策研究
7.1 二郎山隧道岩爆发育分布的基本规律
7.2 岩爆预测预报研究
7.3 岩爆防治措施研究与实施
四、 围岩变形及围岩稳定性
8 围岩变形监测
8.1 围岩监控量测
8.2 TMS测试
8.3 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9 围岩稳定性评价预测
9.1 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
9.2 围岩变形与围岩稳定性评价
9.3 位移监测信息与二次支护时间的确定
围岩稳定性信息化控制
10 围岩稳定性信息化施工控制的综合集成系统(TMFS)
10.1 概述
10.2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组成
10.3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实施
10.4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应用效果
11 TMFS综合集成系统应用实录
11.1 实录1——1997年12月简报要点
11.2 实录2——1998年1月简报要点
11.3 实录3——1998年3月简报要点
11.4 实录4——1998年4月简报要点
11.5 实录5——1998年5月简报要点
11.6 实录6——1998年7月简报要点
11.7 实录7——1998年9月简报要点
11.8 实录8——1999年1月简报要点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
序
前言
一、 总论
1 绪论
1.1 二郎山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1.2 本项目研究目的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隧道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与区域稳定性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及其应力场演化特征
2.5 水文地质
3 施工地质围岩分类
3.1 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现状
3.2 隧道围岩分类系统研究
二、 山区深埋隧道地应力场的研究
4 初始地应力场的测试与研究
4.1 初始地应力水力压裂法测试成果及分析
4.2 初始地应力场的应力解除法现场测试及分析
4.3 初始地应力场的声发射(Kaiser效应)测试及分析
4.4 初始地应力状况的α杯测试及分析
4.5 地应力场形成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4.6 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
5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测试与研究
5.1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现场测试
5.2 围岩二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5.3 围岩二次应力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三、 围岩岩爆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
6 岩爆的烈度分级和形成机制
6.1 岩爆的定义和烈度分级问题
6.2 二郎山隧道岩爆实录与现场调研
6.3 岩爆形成机制的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6.4 岩爆岩石的微观研究
6.5 岩爆形成机制模式
6.6 岩爆分类研究
7 隧道围岩岩爆预测预报与防治对策研究
7.1 二郎山隧道岩爆发育分布的基本规律
7.2 岩爆预测预报研究
7.3 岩爆防治措施研究与实施
四、 围岩变形及围岩稳定性
8 围岩变形监测
8.1 围岩监控量测
8.2 TMS测试
8.3 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9 围岩稳定性评价预测
9.1 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
9.2 围岩变形与围岩稳定性评价
9.3 位移监测信息与二次支护时间的确定
围岩稳定性信息化控制
10 围岩稳定性信息化施工控制的综合集成系统(TMFS)
10.1 概述
10.2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组成
10.3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实施
10.4 TMFS综合集成系统的应用效果
11 TMFS综合集成系统应用实录
11.1 实录1——1997年12月简报要点
11.2 实录2——1998年1月简报要点
11.3 实录3——1998年3月简报要点
11.4 实录4——1998年4月简报要点
11.5 实录5——1998年5月简报要点
11.6 实录6——1998年7月简报要点
11.7 实录7——1998年9月简报要点
11.8 实录8——1999年1月简报要点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
High geostress field and unstability problem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Erlangshan highway tunnel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