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monetary policy report.Quarter four, 2008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晓慧,刘薇总纂;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编]
分类号:
ISBN:978750495011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形
势需要适时调整,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全年货币信贷保
持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
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0.1万亿元,同比
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9%。
2008年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
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当时经
济运行情况和通货膨胀形势看,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3%;全球普遍
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并屡创新高,
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CPI涨幅为8%,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攀升,8月份
达到10.1%的高点。综合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中国人民银行
加强对通货膨胀内外部成因的分辨和预测,灵活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
工具。在2007年六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
策保持平稳。针对“双顺差”继续扩大、夕1,1E大量流入的态势,主要采
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对冲多余流动性,上半年五次提高存款准备
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的流动性大约占新增外汇占款所吐出流动性的
70%。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规划。年初,按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事求是地安排了全年新增贷款规划3.87万亿元。冰雪灾害发生后,为满
足抗灾救灾的资金需求,2月份根据金融机构类型和各地受灾情况,引导金
融机构加快了第一季度信贷投放进度。5月份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放开了
灾区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规划约束,并引导全国性银行加强系统内信贷资
源调剂,加大对灾区的信贷投入。
2008年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
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按照既要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
度,将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提高至4万亿元以上,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
总量,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等倾斜。
进入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及时发出确保经济
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
备金率,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
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2008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万亿元,同比增长
17.8%,增速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0.3万亿元,同比
增长18.8%。人民币贷款分布更为均衡,全年新增4.9万亿元,各季分别为
1.33万亿元、1.12万亿元、1.03万亿元和1.4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先
升后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3%,较年内高点8
月份下降1.96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1.66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
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08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46
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
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
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但总体上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较
大,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
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
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促进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
贷合理平稳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同时,稳步推进利率
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发展直
接融资。
目录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上年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稳定增长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
五、利率呈先升后降态势
六、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四、适度发挥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
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七、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二、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
附件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专栏
专栏1 中外利率体系比较
专栏2 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
专栏3 工业企业存货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专栏4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表
表1 2008年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表
表2 2008年1~12月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表
表3 2008年1~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表
表4 2008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
表5 2008年金融机构回购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表
表6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情况表
表7 2008年主要债券发行情况表
表8 2008年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表
图
图1 2008年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图2 原材料存货水平与价格变动密切相关
附录一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附录二 2008年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一、美联储
二、欧洲中央银行
三、 日本银行
四、英格兰银行
附录三 中国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
二、价格走势
1.各种价格指数一览
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3.分类指数
三、就业、失业与收入
四、国内需求
1.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4.房地产
五、对外部门
1.外贸
2.外资
3.国际收支
4.外汇储备
5.外债
六、财政收支与债务
七、货币、银行
1.货币供应量
2.存贷款
3.基础货币
4.利率
八、金融市场
1.货币市场
2.债券市场
3.股票市场
4.票据市场
5.外汇市场
九、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附录四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金融指标
一、经济增长率
二、消费价格指数
三、失业率
四、国际收支
五、利率
1.中央银行目标利率
2.短期利率
3.长期利率
六、汇率
七、股票市场指数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上年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稳定增长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
五、利率呈先升后降态势
六、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四、适度发挥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
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七、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二、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
附件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专栏
专栏1 中外利率体系比较
专栏2 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
专栏3 工业企业存货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专栏4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表
表1 2008年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表
表2 2008年1~12月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表
表3 2008年1~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表
表4 2008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
表5 2008年金融机构回购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表
表6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情况表
表7 2008年主要债券发行情况表
表8 2008年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表
图
图1 2008年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图2 原材料存货水平与价格变动密切相关
附录一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附录二 2008年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一、美联储
二、欧洲中央银行
三、 日本银行
四、英格兰银行
附录三 中国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
二、价格走势
1.各种价格指数一览
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3.分类指数
三、就业、失业与收入
四、国内需求
1.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4.房地产
五、对外部门
1.外贸
2.外资
3.国际收支
4.外汇储备
5.外债
六、财政收支与债务
七、货币、银行
1.货币供应量
2.存贷款
3.基础货币
4.利率
八、金融市场
1.货币市场
2.债券市场
3.股票市场
4.票据市场
5.外汇市场
九、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附录四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金融指标
一、经济增长率
二、消费价格指数
三、失业率
四、国际收支
五、利率
1.中央银行目标利率
2.短期利率
3.长期利率
六、汇率
七、股票市场指数
China monetary policy report.Quarter four, 2008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