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副标题:无

作   者:彼得·伽里森

分类号:

ISBN:97873131505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作者聚焦于“理论如何从现代物理实验室产生”这一问题,通过对20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微观物理学实验的刻画,勾勒出物理学实验中理论、仪器与实验三种文化之间相互交织的复杂关联,展现了物理学实验由工作台逐步发展为耗资不菲的大型加速器的物质文化史。本书兼具历史及哲学的分析视角,适合具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从业者,以及对历史、哲学和实验室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第1章 引言

论证的策略

实验误差与终结

预设与实验自主性的范围

概述

第2章 从集合体到原子

“历史”对“统计”

均值实验装置

分子磁体

电子

爱因斯坦的实验

爱因斯坦的预设

被遗忘的地磁学的影响

预期落空

鸭子、兔子与误差

终结实验时的进退两难

第3章 粒子与理论

一个接一个的粒子

密立根的宇宙射线研究

“原子初啼”背后的信念

竞争的装置与理论

验证量子力学

量子论失败

一种新的辐射物

重组现象

新粒子的两个例证

被理论确证、被实验确证

说服性证据和实验的终结

第4章 一组高能物理实验的终结

高能物理学的规模

集体的智慧: 无中性流

对称性与无穷

优先顺序

提出质疑的充分理由

理论家的角色

背景与信号

中性流真的存在吗?

图集中的一个事件

信仰的扩展

模型、背景与定论

E1A: 构成与参与者

短路与高深理论

首批数据

“怀疑的阴影”

解除终结

“我没有发现消除这些效应的方法”

第5章 理论文化与实验文化

理论的层次

长期约束

中期约束

短期约束

剔除背景

现象的直接性、稳定性以及固执性

第6章 规模、复杂性以及实验的终结

论据的组合

合作与交流

子组、论据与历史

结语

附录: 中性流论文及作者

档案资源缩写对照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媒体评论】


书中的实验实践为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伽里森对于自然科学的独到看法具有重要意义……他引发了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更深刻的思考。强烈向大家推荐这部著作。

——《英国科学哲学杂志》

热切关注研究实验是如何进行的人们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涉及同一话题的图书有很多,但是就阐释实验如何终结、研究共识如何达成这两点,优于本书的作品却很少。

——《新科学家》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