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在我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这个世纪里中国和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联系。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给予的温暖。她给人的鼓舞力量是不分中外、无远弗届的,因为它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的。
这部通俗性传记的目的是使读者见到她。只要可能,有关她的事迹都是用她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来叙述的。来源是所有能够找到的她所写的东西,包括数以百计的私人信函。在这些信函中,不少是她写给本书作者的,还有许多是她的其他同事和友人提供的。关于她现存的信件,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尽管数量很多,但远非她的全部通信。她在长期的地下政治活动中养成的习惯,使她对于留下有关她的活动详情的文字纪录十分谨慎。在必要时,她会要求受信人在阅后将信烧掉。保留下来的信件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友情,但往往都不直接涉及时事,或者只是附带地提一下。更多>>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 青年时代:美国,1907—1913年
第二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祖籍海南
(二)父亲宋耀如: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道路
(三)民族尊严和西方教养的矛盾
(四)虔诚贤淑的母亲倪桂珍
(五)成为企业家、爱国者和革命者的宋耀如
(六)宋庆龄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第三章 回国和结婚:1913—1915年
(一)同孙中山的结合
(二)爱情·革命·理想
第四章 孙中山
(一)贫农的儿子
(二)“这孩子也许是第二个洪秀全”
(三)从改良到革命
(四)百折不挠
(五)列宁的评价:革命民主主义者
(六)内心世界
第五章 为了维护共和:上海一广州,1916—1922年
(一)南下护法
(二)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所自有住宅
(三)支持五四运动
(四)作为非常大总统的夫人
(五)参加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会谈
(六)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
(七)广州脱险
第六章 广州的变局:1923—1925年
(一)《孙文—越飞宣言》
(二)同李大钊的交谊
(三)促进同中共和苏联蚵合作
(四)动员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
(五)历史性的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六)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七)犯难北上:为了团结和斗争
(八)一代伟人的逝世
第七章 继承孙中山的遗志:1925—1927年
(一)化悲痛为力量
(二)在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一次战斗
(三)高举孙中山的旗帜:支持群众运动
(四)广州: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五)国民党“二大”:政坛首次表现
(六)从广州到武汉:迎接挑战
第八章 1927年的武汉:考验和分水岭
(一)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领土
(二)坚决回击蒋介石的叛变
(三)外国记者笔下的孙夫人:一位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雅妇女
(四)领导妇女运动及伤员救护
(五)在武汉的中外革命友人
(六)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的“七·一四”声明
(七)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第九章 赴莫斯科:1927年8月
(一)决定性的行动
(二)在莫斯科:鼓舞和困扰
(三)“我将踏着革命者的足迹继续前进……决不回头”
第十章 在柏林:1928年
第十一章 1929年的回国:一场短暂的暴风雨
第十二章 再赴欧洲:1929—1931年
第十三章 救援革命者:上海,1931—1934年
(一)邓演达的遇害
(二)对国民党的“判决”
(三)营救牛兰夫妇
(四)动员抗日——1932年的淞沪抗战
(五)继续营救牛兰夫妇
(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七)谋害宋庆龄的阴谋
(八)抗议纳粹暴行——同萧伯纳谈话——反战大会
(九)30年代初期的宋庆龄和中国共产党
(十)宋庆龄在家中
第十四章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上海,1935—1937年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高涨而曲折的潮流
(二)宋庆龄和1935年的学生运动
(三)帮助国共高层的初期接触
(四)鲁迅的逝世
(五)救国会“七君子”案
(六)宋庆龄和“西安事变”
(七)从主席台到监狱大门
(八)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第十五章 抗战岁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一)从上海到香港
(二)不顾日机轰炸危险,数访广州
(三)反对投降主义
(四)三姐妹同赴重庆:为了团结抗日
(五)预兆不祥的“皖南事变”
(六)为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而努力
(七)西方的战争:对东方的初步影响
(八)同印度的相互同情;与尼赫鲁的通信
(九)对日本军国主义——抗击到底;对日本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十)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及其意义
(十一)战火蔓延,离港赴渝
第十六章 抗战岁月(下):重庆,1941—1945年
(一)摆脱国民党官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恢复保卫中国同盟
(三)利用战时首都的有利条件
(四)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工作
(五)不忘记老朋友
(六)史迪威时期
(七)统一战线——以及救灾
(八)在重庆时的生活
(九)充满危机的年月:1943—1944年
(十)亲属关系
(十一)史迪威去职——战争结束——美国支持中国反动派
第十七章 在战后的上海:1946—1949年
(一)和平或内战
(二)从保卫中国同盟到中国福利基金会……
中文版序
第一章 青年时代:美国,1907—1913年
第二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祖籍海南
(二)父亲宋耀如: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道路
(三)民族尊严和西方教养的矛盾
(四)虔诚贤淑的母亲倪桂珍
(五)成为企业家、爱国者和革命者的宋耀如
(六)宋庆龄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第三章 回国和结婚:1913—1915年
(一)同孙中山的结合
(二)爱情·革命·理想
第四章 孙中山
(一)贫农的儿子
(二)“这孩子也许是第二个洪秀全”
(三)从改良到革命
(四)百折不挠
(五)列宁的评价:革命民主主义者
(六)内心世界
第五章 为了维护共和:上海一广州,1916—1922年
(一)南下护法
(二)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所自有住宅
(三)支持五四运动
(四)作为非常大总统的夫人
(五)参加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会谈
(六)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
(七)广州脱险
第六章 广州的变局:1923—1925年
(一)《孙文—越飞宣言》
(二)同李大钊的交谊
(三)促进同中共和苏联蚵合作
(四)动员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
(五)历史性的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六)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七)犯难北上:为了团结和斗争
(八)一代伟人的逝世
第七章 继承孙中山的遗志:1925—1927年
(一)化悲痛为力量
(二)在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一次战斗
(三)高举孙中山的旗帜:支持群众运动
(四)广州: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五)国民党“二大”:政坛首次表现
(六)从广州到武汉:迎接挑战
第八章 1927年的武汉:考验和分水岭
(一)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领土
(二)坚决回击蒋介石的叛变
(三)外国记者笔下的孙夫人:一位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雅妇女
(四)领导妇女运动及伤员救护
(五)在武汉的中外革命友人
(六)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的“七·一四”声明
(七)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第九章 赴莫斯科:1927年8月
(一)决定性的行动
(二)在莫斯科:鼓舞和困扰
(三)“我将踏着革命者的足迹继续前进……决不回头”
第十章 在柏林:1928年
第十一章 1929年的回国:一场短暂的暴风雨
第十二章 再赴欧洲:1929—1931年
第十三章 救援革命者:上海,1931—1934年
(一)邓演达的遇害
(二)对国民党的“判决”
(三)营救牛兰夫妇
(四)动员抗日——1932年的淞沪抗战
(五)继续营救牛兰夫妇
(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七)谋害宋庆龄的阴谋
(八)抗议纳粹暴行——同萧伯纳谈话——反战大会
(九)30年代初期的宋庆龄和中国共产党
(十)宋庆龄在家中
第十四章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上海,1935—1937年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高涨而曲折的潮流
(二)宋庆龄和1935年的学生运动
(三)帮助国共高层的初期接触
(四)鲁迅的逝世
(五)救国会“七君子”案
(六)宋庆龄和“西安事变”
(七)从主席台到监狱大门
(八)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第十五章 抗战岁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一)从上海到香港
(二)不顾日机轰炸危险,数访广州
(三)反对投降主义
(四)三姐妹同赴重庆:为了团结抗日
(五)预兆不祥的“皖南事变”
(六)为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而努力
(七)西方的战争:对东方的初步影响
(八)同印度的相互同情;与尼赫鲁的通信
(九)对日本军国主义——抗击到底;对日本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十)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及其意义
(十一)战火蔓延,离港赴渝
第十六章 抗战岁月(下):重庆,1941—1945年
(一)摆脱国民党官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恢复保卫中国同盟
(三)利用战时首都的有利条件
(四)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工作
(五)不忘记老朋友
(六)史迪威时期
(七)统一战线——以及救灾
(八)在重庆时的生活
(九)充满危机的年月:1943—1944年
(十)亲属关系
(十一)史迪威去职——战争结束——美国支持中国反动派
第十七章 在战后的上海:1946—1949年
(一)和平或内战
(二)从保卫中国同盟到中国福利基金会……
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