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awareness and the inquiry of Chinese modernity:proceedings of the series symposium on "the road of Chinese modern art" - the Hongkong symposium

副标题:无

作   者:潘公凯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01008886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自觉与中国现代性的探询》为“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文集”之“香港研讨会”。通过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辨析,可以使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价值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正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社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一样,不同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不可能重复一个模式。20世纪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现代美术,它不可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翻版,而只能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独立自强的奋斗历程中,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整体的精神文化氛围之中,美术家们对时代巨变所作出的“自觉”回应。

目录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代前言)
  正名的艰难——“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概述
  第一辑 现代性欲中国的问题意识
   中国现代性的迷惘
   附录
   中国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围绕30年代
   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
   中国当代思想形成的历史结构
   儒学与现代——兼论儒学与当代中国
   也谈“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游击队员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第二辑 现代性的差异与矛盾
   文明差异与现代性
   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中国体为西方用
   艺术与社会:彼时的多元现代性,此时的当代性
   对殖民现代性的反身书写——冷战时期的台北山仔后美军宿舍保存与台湾的现代建筑移植
   超现实与超现代的困境
  第三辑 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自主性
   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再思考
   现代艺术与美的观念:黑格尔美学的一个启示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
   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以“引经据典”为巾心
   拯救先锋:从现代主义和“前卫”性的分离谈起
  第四辑 对现代转型的自觉:现代性的中国经验
   连锁突变与“自觉”(思路片断)
   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自觉”——以陈师曾为例
   “感觉主义”与中国当代史学研究
   回答一个问题:何为中国“油画”的“现代性”?
   现代性的中国逻辑:论中国的整一现代性
  附录
   附录一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美术转型跨学科圆桌会议录音整理
   附录二 香港城市沙龙录音整理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Self-awareness and the inquiry of Chinese modernity:proceedings of the series symposium on "the road of Chinese modern art" - the Hongkong symposium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