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工程高职高专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大纲 编写。
本书从实用观点出发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法和
仪器分析法。全书共分十章,化学分析法包括定量分析测定
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酸碱、配合、氧化还原、沉淀四
大平衡的基础理论;容量和称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包括光
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还介绍了定量分析
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
本书可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析测定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过程分析化学
第五节 分析化学前沿与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与分析化学计算
第一节 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一 法定计量单位
二 国际单位制
三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定量化学分析计算
一 滴定分析法
二 称量分析法
三 微量分析法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
一 误差、定量分析误差定义
二 误差分类
三 分析结果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
第二节 有效数字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一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t分布
二 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
第四节 分析质量与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一 分析质量
二 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
三 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
习题
第四章 化学分析中的反应及平衡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法
第一节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
三 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浓度计算
四 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
五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六 酸碱缓冲溶液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 各级配位化合物的分布
三 副反应系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对电位
二 条件电位
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四节 沉淀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条件溶度积
二 影响沉淀溶解度因素
第五节 非平衡状态反应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FIA技术
习题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条件与误差
一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 容量分析仪器
四 滴定终点确定方法
五 滴定方式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一 酸碱滴定反应的类型
二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三 滴定可行性判断
四 酸碱滴定反应的强化措施
五 酸碱滴定法误差(阅读材料)
六 酸碱滴定法应用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一 配位滴定法
二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三 沉淀滴定法
习题
第六章 称量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挥发法在分析中应用(阅读材料)
一 水分测定
二 灼烧失量测定
三 灰分、挥发分测定
四 不溶物、悬浮物、可溶性溶解物测定
五 萃取称量法
第三节 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 沉淀类型
二 沉淀的形成原理
三 减少沉淀沾污,获得纯净沉淀的方法
四 沉淀分析法应用
第四节 均匀沉淀法与沉淀法在材料制备中应用
第七章 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
一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光谱法
二 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
三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五 分光光度计
六 分光光度法误差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三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四 紫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五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三 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四 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原子发射光谱仪
三 定性分析
四 定量分析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四 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 各种测量用电极
一 参比电极
二 指示电极
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
一 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
二 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活度
三 电位滴定法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
一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二 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滴定)
三 微库仑分析法(动态库仑分析)简介
第四节 阳极溶出伏安法
第五节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终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九章 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
一 茨维特的经典实验
二 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 方法简介
二 气相色谱仪
三 气相色谱固定相
四 气相色谱检测器
五 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六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七 程序升温操作技术
八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一 方法简介
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四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五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六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
第一节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一 沉淀分离法
二 液液萃取分离法
三 离子交换分离法
四 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 膜分离法
六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七 微波溶样或微波萃取
八 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二 试样的溶解和分解
三 干扰组分的分离
四 欲测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思考题和习题
附录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
表二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表三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表四 一些配合物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IgaL(H)值
表五 一些金属离子的IgaIn(OH)值
表六 金属指示剂的IgaIn(H)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
表七 标准电极电位(〓)及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
表八 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K〓sp)和溶度积(Ksp)(25℃)
表九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79年)
表十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十一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十二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表十三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表十四 SI词头
参考文献
m0B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析测定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过程分析化学
第五节 分析化学前沿与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与分析化学计算
第一节 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一 法定计量单位
二 国际单位制
三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定量化学分析计算
一 滴定分析法
二 称量分析法
三 微量分析法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
一 误差、定量分析误差定义
二 误差分类
三 分析结果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
第二节 有效数字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一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t分布
二 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
第四节 分析质量与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一 分析质量
二 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
三 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
习题
第四章 化学分析中的反应及平衡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法
第一节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
三 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浓度计算
四 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
五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六 酸碱缓冲溶液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 各级配位化合物的分布
三 副反应系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对电位
二 条件电位
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四节 沉淀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 条件溶度积
二 影响沉淀溶解度因素
第五节 非平衡状态反应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FIA技术
习题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条件与误差
一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 容量分析仪器
四 滴定终点确定方法
五 滴定方式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一 酸碱滴定反应的类型
二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三 滴定可行性判断
四 酸碱滴定反应的强化措施
五 酸碱滴定法误差(阅读材料)
六 酸碱滴定法应用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一 配位滴定法
二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三 沉淀滴定法
习题
第六章 称量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挥发法在分析中应用(阅读材料)
一 水分测定
二 灼烧失量测定
三 灰分、挥发分测定
四 不溶物、悬浮物、可溶性溶解物测定
五 萃取称量法
第三节 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 沉淀类型
二 沉淀的形成原理
三 减少沉淀沾污,获得纯净沉淀的方法
四 沉淀分析法应用
第四节 均匀沉淀法与沉淀法在材料制备中应用
第七章 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
一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光谱法
二 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
三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五 分光光度计
六 分光光度法误差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三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四 紫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五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三 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四 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原子发射光谱仪
三 定性分析
四 定量分析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四 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 各种测量用电极
一 参比电极
二 指示电极
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
一 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
二 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活度
三 电位滴定法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
一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二 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滴定)
三 微库仑分析法(动态库仑分析)简介
第四节 阳极溶出伏安法
第五节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终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九章 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
一 茨维特的经典实验
二 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 方法简介
二 气相色谱仪
三 气相色谱固定相
四 气相色谱检测器
五 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六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七 程序升温操作技术
八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一 方法简介
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四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五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六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
第一节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一 沉淀分离法
二 液液萃取分离法
三 离子交换分离法
四 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 膜分离法
六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七 微波溶样或微波萃取
八 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二 试样的溶解和分解
三 干扰组分的分离
四 欲测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思考题和习题
附录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
表二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表三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表四 一些配合物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IgaL(H)值
表五 一些金属离子的IgaIn(OH)值
表六 金属指示剂的IgaIn(H)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
表七 标准电极电位(〓)及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
表八 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K〓sp)和溶度积(Ksp)(25℃)
表九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79年)
表十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十一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十二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表十三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表十四 SI词头
参考文献
m0B
分析化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