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论的魅力、模式与智慧

副标题:无

作   者:胡大雷著

分类号:

ISBN:978780729001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传统文论,是指“五四”以前的两千余年的文论,相对现代文论与当代文论来说,它已是历史。那么,在我们的阅读与理解时,它是否与我们构成对话关系?如果构成对话关系,那么,在对话中其意义是否有所延续并增殖?它只是让我们在阅读时品味其历史意味呢?还是经我们的解读与分析、阐释后对当代文论仍有某些作用?……让我们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传统文论体现性的特点,其表现有二:一是传统文论的构成是理论、评论、创作三位一体的。文论本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二种:一是对具体文学对象的分析、研究、评价,称文学评论;一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与论证,称文学理论。

目录

前言:传统文论研究与弘扬民族创新精神--传统文论的特质与"当代化"(1)


一、传统文论的发展动力(2)


二、传统文论的整体性特点(4)


三、传统文论的开放性与实践理路(7)


四、传统文论的隔断与延续(10)


五、继承与对话(13)


六、迎接挑战(16)


上编 传统文论的魅力与热点问题


第一章:传统文论的魅力(21)


第一节:理论探索的致极化(21)


.第二节:评价判断的印象化(24)


第三节:概念重提的创新化(27)


第四节:批评运行的生命化(29)


第五节:文本设立的适志化(32)


第二章:传统文论的八大问题(36)


第一节:文学与非文学之辨(37)


第二节:语言表达与文学(40)


第三节:文学与政治(43)


第四节:文与质(52)


第五节:锤炼与天成(55)


第六节:古与今(59)


第七节:雅与俗(62)


第八节:情性与创作(68)


第三章:传统文论论文士的地位--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72)


第一节:"德"与"言"、"辞"(72)


第二节:传统文论指出文士疵瑕(73)


第三节:传统文论慨叹文士没有独立地位(75)


第四节:唐以前选拔人才未给文士留出空间(76)


第五节:所谓疵瑕是文士张扬个性所致(78)


第六节:所谓疵瑕亦是文士与社会对抗所致(80)


第七节:文士的地位在唐代有所提高(82)


第八节:"哀怨起骚人"与为社会、为时代张扬个性(85)


第九节:传统文论论作家的思想修养(87)


第四章:传统文论批评家论(90)


第一节:摆脱作家身份而进人批评家身份(91)


第二节:批评家自诩的是理论水平(92)


第三节:批评家对批评特性的认识(97)


第四节:批评家建立批评框架的热情(99)


第五节:对批评家职业责任的认识(101)


第六节:对批评家职业道德的思考(105)


第七节:对批评事业的反思(108)


中编 传统文论的批评模式


第五章:以批评模式行进的古代文论史(115)


第一节:从中西文论的差异看传统文论(115)


第二节:从流行的文论史看批评模式(120)


第三节:批评模式的提出是对前辈文论史的继承与完善(123)


第四节:批评模式让人们看到更多的东西(123)


第六章:先秦时期的内容批评模式(126)


第一节:内容批评的理论萌芽(127)


第二节:作诗者渴望表达目的(128)


第三节:赋诗者借以述说旨意(129)


第四节:观诗者力图掌握内容(131)


第五节:百家争鸣中对内容批评的共同关注(132)


第六节:内容批评的方法之创立(136)


第七节:两汉文学批评模式的先声(139)


第七章:两汉时期的主题批评模式(141)


第一节:主题批评占据主流地位(141)


第二节:主题批评的文本形式(145)


第三节:主题批评的方法论(147)


第四节:运用主题批评的心理依据(152)


第五节:主题批评的两大特征(153)


第六节:与汉代学术风气的关系(155)


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其他批评模式(157)


第八节: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成熟的标志(161)


第八章:魏晋时期的文体批评模式(163)


第一节:主题批评模式的衰落(163)


第二节:新批评模式的探索(165)


第三节:文体批评的兴起(167)


第四节:文体批评的文本形式及其理论与实践(169)


第五节:文学批评模式所提供的新东西(173)


第六节:后代的继承与佼佼者(176)


第九章:南朝前期的风格批评模式(178)


第一节:风格批评的实践(178)


第二节:风格批评的理论(183)


第三节:风格批评的语言表述(187)


第四节:探寻风格形成的原因(192)


第五节:风格批评与人物品藻(194)


第六节:风格批评的形成途径(196)


第十章:南朝后期的唯美批评模式(198)


第一节:追求"篇什之美"成为时尚与共识(198)


第二节:"篇什之美"的表现特征(202)


第三节:唯美批评的形成(205)


第四节:以文学论争面目展开的唯美批评理论(207)


第五节:唯美批评的批评方法(210)


下编 传统文论的智慧与革新


第十一章:传统文论以语言批评为发轫(215)


第一节:诸子百家对语言运用的重视(215)


第二节:诸子百家对加强语言表达的讨论(218)


第三节:庄子语言表达的特殊化手段与对文学的呼唤(220)


第四节:诸子百家论语言风格(224)


第五节:诸子百家的语言批评实践(225)


第十二章:传统文论以鉴赏式批评为基础(228)


第一节:何谓鉴赏式批评(228)


第二节:鉴赏式批评的形成及最初文本形式(229)


第三节:文学选本对鉴赏式批评的意义(233)


第四节:探寻鉴赏式批评的理论问题(235)


第五节:刘勰的鉴赏式批评(237)


第十三章:《诗品》成为鉴赏式批评的一个样板(242)


第一节:《诗品》鉴赏式批评的三种形式(242)


第二节:"滋味说"的提出(246)


第三节:从鉴赏出发的抨击不良诗风(251)


第四节:钟嵘对前辈诗论家的不满意(253)


第十四章:唐代鉴赏式批评形式的多样化(256)


第一节:唐人对鉴赏的重视(256)


第二节:摘句批评(258)


第三节:选本批评(261)


第四节:以形象化的比喻为批评(264)


第五节:论诗诗(267)


第六节:鉴赏式批评的著作文本(268)


第七节:鉴赏式批评下的题材内容批评(271)


第八节:鉴赏式批评用以辨伪、考证(273)


第十五章:传统文论徜徉于两端之间的思辨风度(275)


第一节:传统文论思辨徜徉于两端之间举隅(276)


第二节:徜徉于两端之间成为传统文论提倡的创作规范(279)


第三节:以徜徉于两端之间评价优秀作品(283)


第四节:徜徉于两端之间的理论基础(286)


第十六章:传统文论"比类推演"的论证方法(289)


第一节:"比类推演"举隅之一 --排比连缀不同类的事物、现象以论证(289)


第二节:"比类推演"举隅之二--排比连缀文学事物、文学现象的不同侧面以论证(297)


第三节:何谓"比类推演"(304)


第四节:"比类推演"与重综合研究(308)


第五节:"比类推演"论证方法的缺陷(313)


第十七章:传统文论以重新解读经典实现自我革新--以回归文本为例的论述(315)


第一节:重新解读经典与回归文本(315)


第二节:对《楚辞》的重新解读(317)


第三节:对《诗经》的重新解读(320)


第四节:重新解读经典与回归文本对我们的启示(325)


后记(329)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传统文论的魅力、模式与智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