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逆变控制关键技术

副标题:无

作   者:[美]钟庆昌 [英]托马斯.霍尔尼克 著

分类号:

ISBN:978711154010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可再生的新能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如何将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前沿阵地”。本书在简要介绍电能变换以及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接入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后,对并网逆变器中的电能质量控制、中线提供、功率控制以及同步技术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首次以中文详细阐述了包括模拟同步电机的同步逆变器(也称虚拟同步机)、鲁棒下垂控制器以及C型逆变器等原创的系列关键技术。本书丰富的创新性理论和大量的实验结果有助于科研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理解智能电网接入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本书既可作为电力电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柔性交流输电、不间断电源、高速铁路、多电飞机、全电舰船、控制理论与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参考书,也可作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目录

目录译者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原著者简介

缩略语

第1章引言1

1.1章节安排1

1.2电能变换的基本知识4

1.2.1交直变换4

1.2.2直直变换12

1.2.3直交变换17

1.2.4交交变换22

1.3硬件设计23

1.3.1隔离24

1.3.2功率电路24

1.3.3输出滤波器30

1.3.4电压和电流检测32

1.3.5信号处理34

1.3.6保护35

1.3.7中央控制器36

1.3.8测试设备40

1.4风力发电系统41

1.4.1基本知识41

1.4.2风力机42

1.4.3发电机和拓扑结构43

1.4.4风力机系统的控制47

1.5太阳能发电系统49

1.5.1太阳能发电简介49

1.5.2对太阳能电力的处理50

1.6智能电网接入51

1.6.1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51

1.6.2智能电网简介52

1.6.3智能电网接入的要求54

第2章基础知识57

2.1电能质量问题57

2.1.1简介57

2.1.2电压质量的恶化机理59

2.1.3逆变器输出阻抗的作用59

2.2重复控制60

2.2.1基本原理60

2.2.2内部模型的极点61

2.2.3内部模型延迟时间的选择62

2.3参考坐标系63

2.3.1自然(abc)坐标系63

2.3.2静止参考(αβ)坐标系65

2.3.3同步旋转参考(dq)坐标系67

2.3.4相序为acb的情况69

第1部分电能质量控制

第3章电流H∞重复控制74

3.1系统描述74

3.2控制器设计75

3.2.1控制对象P的状态空间模型75

3.2.2转化为标准H∞问题77

3.2.3系统稳定性的验证78

3.3设计实例79

3.4实验结果80

3.4.1同步过程80

3.4.2稳态性能80

3.4.3动态性能(空载)82

3.5小结83

第4章电压和电流H∞重复控制84

4.1系统描述84

4.2逆变器的建模85

4.3控制器设计87

4.3.1H∞控制问题的描述87

4.3.2广义对象的实现88

4.3.3Tew的状态空间实现89

4.3.4Tba的状态空间实现90

4.4设计实例91

4.5仿真结果92

4.5.1标称响应93

4.5.2变负载时的响应94

4.5.3对电网电压畸变的响应95

4.6小结97

ⅩⅦⅩⅧ第5章具有频率自适应的电压H∞重复控制98

5.1系统描述98

5.2控制器设计98

5.2.1控制对象P的状态空间模型99

5.2.2频率自适应内部模型M101

5.2.3标准H∞问题描述101

5.2.4系统稳定性验证103

5.3设计实例105

5.4实验结果106

5.4.1离网模式下的稳态性能106

5.4.2并网模式下的稳态性能107

5.4.3动态性能(无本地负载)110

5.4.4电网频率波动时的响应110

5.5小结114

第6章级联型电流-电压H∞重复控制115

6.1微电网的工作模式115

6.2控制策略116

6.3电压控制器的设计118

6.3.1对象Pu的状态空间模型118

6.3.2标准H∞问题的描述119

6.4电流控制器的设计120

6.4.1对象Pi的状态空间模型121

6.4.2标准H∞问题的描述121

6.5设计实例122

6.5.1H∞电压控制器的设计122

6.5.2H∞电流控制器的设计123

6.6实验结果123

6.6.1离网模式下的稳态性能123

6.6.2并网模式下的稳态性能124

6.6.3动态性能128

6.6.4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130

6.7小结133

第7章逆变器输出阻抗的控制134

7.1具有感性输出阻抗的逆变器(L型逆变器)134

7.2具有阻性输出阻抗的逆变器(R型逆变器)135

7.2.1控制器设计135

7.2.2稳定性分析136

7.3具有容性输出阻抗的逆变器(C型逆变器)137

7.4改善输出电压THD的C型逆变器设计137

7.4.1普通情况137

7.4.2特殊情况Ⅰ:最小化3次和5次谐波分量139

7.4.3特殊情况Ⅱ:最小化3次谐波分量140

7.4.4特殊情况Ⅲ:最小化5次谐波分量140

7.5R型、L型和C型逆变器的仿真结果141

7.5.1滤波电感取L=2.35mH的情况141

7.5.2滤波电感取L=0.25mH的情况142

7.6R型、L型和C型逆变器的实验结果144

7.6.1滤波电感取L=2.35mH的情况144

7.6.2滤波电感取L=0.25mH的情况145

7.7滤波电容的影响146

7.8小结146

第8章谐波电流旁路法147

8.1控制器的设计147

8.2控制器的物理解释149

8.3稳定性分析150

8.3.1忽略采样效应150

8.3.2考虑采样效应152

8.4实验结果152

8.5小结153

第9章牵引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154

9.1简介154

9.2拓扑结构描述156

9.3负序电流、无功和谐波电流的补偿157

9.3.1补偿前的电网侧电流157

9.3.2有功补偿和无功补偿157

9.3.3谐波电流补偿160

9.3.4直流母线电压的调节160

9.3.5补偿策略的实现160

9.4特例:cosθ=1161

9.5仿真结果1639.5.1当cosθ≠1时164

9.5.2当cosθ=1时165

ⅩⅨⅩⅩ9.6小结165

第2部分中线的提供

第10章中线桥臂的拓扑结构168

10.1简介168

10.2裂相直流母线169

10.3传统的中线桥臂170

10.4独立控制的中线桥臂170

10.5小结171

第11章中线桥臂的经典控制172

11.1数学建模172

11.2控制器设计174

11.2.1电流控制器Ki的设计174

11.2.2电压控制器Kv的设计175

11.3性能分析177

11.4元器件的选择179

11.4.1电容CN179

11.4.2电感LN179

11.5仿真结果180

11.5.1iN=0时180

11.5.250Hz中线电流时181

11.5.3150Hz中线电流时181

11.5.4直流中线电流时181

11.6小结182

第12章中线桥臂的H∞电压-电流控制184

12.1数学模型184

12.2控制器的设计186

12.2.1P的状态空间实现187

12.2.2闭环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189

12.3加权函数的选择190

12.4设计实例191

12.5仿真结果192

12.6小结193

第13章中线桥臂的并联PI电压-H∞电流控制194

13.1中线桥臂的描述194

13.2H∞电流控制器的设计195

13.2.1控制器介绍195

13.2.2标准H∞问题的描述196

13.2.3对象P的状态空间实现197

13.2.4广义对象P~的状态空间实现197

13.2.5设计实例198

13.3附加的电压控制环200

13.4实验结果201

13.4.1稳态性能201

13.4.2中线电流变化的动态性能202

13.5小结206

第14章中线在单/三相变换器中的应用207

14.1简介207

14.2单/三相变换器的拓扑结构210

14.3基本原理分析211

14.4控制器的设计213

14.4.1同步单元213

14.4.2整流桥臂的控制213

14.4.3中线桥臂的控制215

14.4.4逆变桥臂的控制216

14.5仿真结果217

14.5.1三相平衡线性负载218

14.5.2三相不平衡非线性负载218

14.6小结221

第3部分功率控制

第15章电流比例积分控制224

15.1系统结构224

15.1.1在同步旋转(dq)参考坐标系中224

15.1.2自然(abc)坐标系中的等效结构225

15.2控制器的实现226

15.3实验结果226

15.3.1稳态性能227

15.3.2动态性能229

15.4小结231

第16章电流比例谐振控制232

16.1比例谐振控制器232

16.2系统的结构232

16.2.1在静止参考(αβ)坐标系中23216.2.2abc坐标系中的等效控制器233

16.3控制器的设计234

16.3.1对象模型234

16.3.2设计实例235

16.4实验结果237

16.4.1稳态性能237

16.4.2动态性能239

16.5小结241

ⅩⅪⅩⅫ第17章电流无差拍预测控制242

17.1系统结构242

17.2控制器的设计242

17.3实验结果244

17.3.1稳态性能244

17.3.2动态性能246

17.4小结247

第18章同步逆变器: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电网友好型逆变器

(虚拟同步机)248

18.1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248

18.1.1电气部分249

18.1.2机械部分250

18.1.3有中线时的情况251

18.2同步逆变器的实现252

18.2.1功率部分252

18.2.2电子部分253

18.3同步逆变器的运行254

18.3.1有功功率调节和频率下垂控制254

18.3.2无功功率调节和电压下垂控制255

18.4仿真结果257

18.4.1不同电网频率时的情况257

18.4.2不同负载时的情况259

18.5实验结果259

18.5.1功率控制的性能259

18.5.2离网模式下的负载特性260

18.5.3并网模式下的负载特性262

18.6小结265

第19章逆变器的并联运行266

19.1简介266

19.2问题描述268

19.3向电压源输送功率268

19.4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269

19.4.1对于R型逆变器269

19.4.2对于L型逆变器270

19.4.3对于C型逆变器270

19.4.4R型逆变器的实验结果271

19.5传统下垂控制的固有局限性273

19.5.1有功功率的分配274

19.5.2无功功率的分配275

19.6R型逆变器的鲁棒下垂控制276

19.6.1控制策略276

19.6.2由电压测量误差引起的功率分配误差277

19.6.3电压的调节278

19.6.4全局设定值的E*和ω*偏差所引起的误差279

19.6.5实验结果280

19.7C型逆变器的鲁棒下垂控制器286

19.7.1控制策略286

19.7.2仿真结果287

19.7.3实验结果290

19.8L型逆变器的鲁棒下垂控制器292

19.8.1控制策略292

19.8.2仿真结果293

19.8.3实验结果294

19.9小结299

第20章提高电压质量的鲁棒下垂控制300

20.1控制策略300

20.2实验结果301

20.2.11∶1功率分配302

20.2.22∶1功率分配304

20.3小结310

第21章谐波下垂控制器311

21.1逆变系统的模型311

21.2向电流源输送功率313

21.3减小输出电压的谐波314

21.4仿真结果315

21.5实验结果318

21.6小结320第4部分同步技术

第22章常规同步技术324

22.1简介324

ⅩⅩⅢ22.2过零点法325

22.3基本锁相环(PLL)325

22.4同步旋转参考坐标系锁相环(SRF-PLL)326

22.5二阶广义积分型锁相环(SOGI-PLL)328

22.6正弦跟踪算法(STA)329

22.7SOGI-PLL和STA的仿真结果331

22.7.1输入为频率可变有噪声且失真的信号331

22.7.2输入为含噪声的失真方波信号333

22.8SOGI-PLL及STA的实验结果333

22.8.1输入为电网电压333

22.8.2输入为频率可变有噪声且失真的信号333

22.8.3输入为含噪声的失真方波信号337

22.9小结338

第23章正弦波锁定器339

23.1并网的单相同步电机339

23.2正弦波锁定器的结构339

23.3频率和相位的跟踪341

23.4电压幅值的跟踪342

23.5参数整定342

23.6等效结构343

23.7仿真结果343

23.7.1输入为频率可变有噪声且失真的信号344

23.7.2输入为含噪声的失真方波信号344

23.8实验结果347

23.8.1输入为电网电压信号347

23.8.2输入为频率可变有噪声的信号347

23.8.3输入为含噪声的失真方波信号347

23.9小结351

参考文献352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的逆变控制关键技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