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们知道,自上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起,敦煌学即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显学。千载宝藏的重见天日,着实令人目眩心动、意往神驰。1964年,大学甫一毕业的何先生,正是怀着无限的好奇与梦想,毅然决然地进入敦煌艺术研究院工作的。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业本行自然是视觉艺术史和风格学的研究。但敦煌学因牵涉到文献、历史、宗教、语言、地理、民族乃至交通、科技等诸多纷繁的头绪,因此关于其中的任何一项研究,若不甘心筑塔于沙,就必须从头做起。 从六十年代开始,全球的敦煌学正经历着一个文献整理和研究译介的基础性工作。学界从头做起的“头”,一般来说包括一远一近的两个。“远”者为敦煌西域地区的古史地理及其演变,“近”者为藏经洞的发现和紧随其后的西方探险家劫经、分藏与整理、著录和研究的概况。直到今天,敦煌学的概述性著作仍采用这样的背景叙事方式。我想在与诸多相关著述的比照下,来谈谈何先生研究入路和方法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首先表现在著者舍近求远、直指本源的手段上。从上古以降西域的古史地理、人群活动、文物遗存及其精神气质,来牵动北朝以来敦煌石窟艺术的解读和辨认。就书名来看,论著的内容似乎分为“西域文化”和“敦煌艺术”两个层次。而实际上,作者恰恰凭借自己的努力,避免了同类著作那种涣散铺陈和隔靴搔痒式行文的无奈,而是以各种主旨性的意念,把这两个时间段的问题,打造成一个“互文”的系统,形成一种相互介入、两厢辉映的论说脉络。让读者隐隐感觉到,著者是就思考成熟的“问题”——亦即一个充分的理解前提——来组织材料和展开论说的。
目录
序 言
再版序文
悠悠魂梦系敦煌(代序)
追求艺术生命的永恒
学者型的艺术家·
古典与现代
大家风范
引 论
第一章 流沙世界与生命绿洲
第二章 多民族集散的大舞台
第三章 西部古老的原始文化及其特质·
第四章 混交型的游牧文化及其心理目标
第五章 开放型的商业文化及其行为动力
第六章 希腊文明的扩散
第七章 印度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播
第八章 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
第九章 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第十章 敦煌本土文化精神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十一章 佛教在敦煌的传播及佛、道、儒三教的合流
第十二章 危崖·千窟·流沙
第十三章 佛教·艺术人生哲理
第十四章 综合性的艺术群体新型的文化形态
第十五章 敦煌艺术各时期的风格特征
后 记
附录一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大事年表
附录二 斯坦因敦煌盗经事略
附录三 敦煌浩劫一一敦煌劫宝录·
再版序文
悠悠魂梦系敦煌(代序)
追求艺术生命的永恒
学者型的艺术家·
古典与现代
大家风范
引 论
第一章 流沙世界与生命绿洲
第二章 多民族集散的大舞台
第三章 西部古老的原始文化及其特质·
第四章 混交型的游牧文化及其心理目标
第五章 开放型的商业文化及其行为动力
第六章 希腊文明的扩散
第七章 印度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播
第八章 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
第九章 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第十章 敦煌本土文化精神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十一章 佛教在敦煌的传播及佛、道、儒三教的合流
第十二章 危崖·千窟·流沙
第十三章 佛教·艺术人生哲理
第十四章 综合性的艺术群体新型的文化形态
第十五章 敦煌艺术各时期的风格特征
后 记
附录一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大事年表
附录二 斯坦因敦煌盗经事略
附录三 敦煌浩劫一一敦煌劫宝录·
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