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图书介绍:收入40多篇评论文章,包括:文学思潮的宏观考察、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的探讨以及某些作品的读后感等。
目录
序[王先霈]
第一辑
改革题材文学的深化
坚持文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答《理论与创作》编辑部问
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学--答《文艺生活》杂志记者问
走中西融合 多元互补的道路--对文学批评学建设的一点意见
浮躁:当今文坛的一种流行病
更深入地探讨长篇小说创作问题--序胡良桂的《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
关于新现实主义的断想
历史小说:期待着新的突破
试论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第二辑
长篇小说创作主体的三个矛盾
长篇小说艺术琐谈(三则)
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历史题材的新开拓与传统手法的新魅力--论韦君宜的长篇小说《母与子》
“长征是我心中的诗”--读长篇小说《地球是红飘带》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可贵突破--读长篇小说《皖南事变》
赞歌与挽歌--略谈长篇小说《浮躁》反映改革的深化
新的视角 新的思维--评《商界》、《大上海沉没》兼论改革题材文学的深化
大上海的新史诗--读俞天白的长篇新作《大上海沉没》
一部努力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史诗--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文化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融合--读杨书案的长篇小说《李后主浮生记》
简论历史小说《孔子》的新突破与新成就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走出盆地》序
独特的艺术视角 多样的艺术探求--谈毕四海的长篇小说创作
人间有真情--简评童庆炳的长篇小说《淡紫色的霞光》
范小青长篇小说《天砚》序
“推开沉重的历史之门”--读朱春雨的长篇新作《血菩提》
第三辑
一簇浪花汇长江--读“文学创作研究生班作品专辑”断想
鲜明的山野特色,高层的美学追求--《山野文学》一九九○年一、二期述评
说长论短看“擂台”--读《小说家》九一年第一期“中篇擂台”之新作
冯敬兰小说创作初论
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简评杨志军的小说创作
走下昆仑山以后--毕淑敏小说创作揽胜
平中见奇 淡而有味--刘震云小说创作掠影
刘恪和他的《长江楚风系列》
半是谤文半是挽歌--读刘恪的中篇小说《猎人家族》
在多样的艺术探求中寻找“自我”--略谈《幻觉》《家庭琐事录》中的创新尝试
现实主义艺术之树常青--读中篇小说《纸床》
“我”的迷失与寻找自我--读江灏的中篇小说《我是谁》
在那潇洒幽默的文字后面--读《遵守军规》断想
从“阳光”到“阳光”--读王刚的两部中篇小说
且看方方的另一副笔墨--读方方的中篇创作《祖父在父亲心中》
隽秀的情思--读香港女作家梁荔玲的中篇小说《今夜没有雨》
对生活冷峻的解剖--读肖亦农的短篇近作《父亲的辉煌》和《邻居》
附录: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架起桥梁--关于文学评论的回顾和断想
后记
文学的潮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