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无

作   者:

分类号:

ISBN:978751081134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社团、思潮、媒体: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内容简介:台湾在近代史上是从一个蛮荒化外之地,历经列强攘夺敷易人手,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明郑时期有陈永华的文教措施初试啼声,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汉文化随着移民而进入台湾,文治教化之功才渐渐显著。不管是明郑时期或是清朝治理时期,居于生活与文化的核心因素,即是儒家思想;换言之,儒家思想是台湾社会的价值系统,它支配着生活、伦理、教育、风俗习惯等种种文化层面,虽然在明郑与清朝统治时期之学风有异取舍不同,但仍然是孔门儒学的道统及传承。 儒家由孔子发其端,诸子继其余绪,由一私家之学而至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地位而成唯一之钦定学派,扮演了文治教化的功能,这种教化功能的传播是透过两种管道,一是少数的知识分子对儒学的诠释与开创,以维系儒学慧命于不坠;另一则是将儒学义理世俗化于人民百姓,成为世俗生活的常规。

目录

《社团、思潮、媒体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

清领时期台湾书院教育的儒学思想

“东方逻辑”和台湾现代性接受的多源性——以日据时期台厦场域为实例的文学观察

“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
张爱玲“地母形象”与台湾文学

黄春明的童话之子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意义

《文讯》:台湾文学研究的主要媒介

全球化情境下台湾文化论述对影像叙述的影响

海峡两岸作家日本叙事的比较研究——以郁达夫与翁闹为中心

重层现代性与台湾文学史的重构

从歌仔册看日治时期台湾婚礼习俗的现代性及相关问题

女性·民族·历史救赎——台湾1970年代乡土文学思潮与女性文学“占位”
历史的想象与救赎——读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行过洛津》与《凤前尘埃》

台湾文学新视野:日治时代汉文通俗小说概述

台湾“新”身体:疾病、医疗与殖民
钟怡雯散文的感性与知性——兼谈台湾女性文学

走向台湾学——以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为理想型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特殊历史经验的“台湾学”——刍议“台湾学”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