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gu dai she hui

副标题:无

作   者:(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 Morgan)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

分类号:

ISBN:978710001162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汉译名著系列 摩尔根《古代社会》这本书中,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还没有家庭,只有一个一个的氏族。氏族是由有着共同祖先、彼此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组成的。他们在一起生活和劳动,平等相待。起初,妇女们在住处附近播种谷物、驯养牲口。男子外出打猎的时候,她们还要照料小孩和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当时,如果没有妇女们的劳动,其他人就很难生活下去。这就使得妇女在氏族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她们担负起了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的责任。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中的母权制阶段。后来,靠农耕和畜牧得来的产品,比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
第一章 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
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的--各
种发明、发现和制度说明了达一点--两种政
治方式--共一为氏族性和社会性的,它产生
了社会;另一为政治性的,它产生了国家--前
者以人身和氏族制度为基础;后者以地域和财
产为基础--第一种方式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结
构--第二种方式为近代社会或文明社会的政
治结构--人类经验的一致性--我所设想的
文化发展阶段-(一)低级蒙昧社会;(二)中
级蒙昧社会;(三)高级蒙昧社会;(四)低级野
蛮社会;(五)中级野蛮社会;(六)高级野蛮社
会;(七)文明社会
第二章 生存的技术
人类征服地球--以控制生活资料为条件--
只有人类控制了生活资料--顺序相承的五种
生存技术--(一)天然食物;(二)鱼类食物;
(三)淀粉食物;(四)肉类和乳类食物;(五)
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一一从一种生
存技术到另一种生存技术都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距离
第三章 人类发展进度的比例
回顾人类发展的道路——近代文明社会的主要
贡献——古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野蛮阶
段晚期的主要贡献——野蛮阶段中期的主要贡
献——野蛮阶段初期的主要贡献——蒙昧阶段
的主要贡献——原始人的低级状况——人类发
展进度成几何比例——人类文化各个发展阶段
的相对长度——闪族和雅利安族的出现

第二编
政治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澳大利亚人的婚级制——婚级是以性为基础组
织起来的——这种组织的原始性——澳大利亚
人的氏族——八个婚级——通婚的规则——以
女性为本位的世系——惊人的同居制度——每
个氏族中有两个男性婚级和两个女性婚级——
对婚级制的改革——其氏族尚处于不发达状态
第二章 易洛魁人的氏族 .
氏族组织——氏族组织的普逼流行——氏族的
定义——以女性为本位的世系是原始的规则
——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选举及
罢免氏族首领和台帅的权利——在本氏族内互
不通婚的义务——氏族成员相互继承遗产的权
利——相互援助、保卫和代偿损害的义务——
给氏族成员命名的权利——收养外人为氏族成
员的权利——共同的宗教仪式,此条存疑——
一处氏族公墓一一氏族会议——氏族以动物命
名——一个氏族的人数
第三章 易洛魁人的胞族
胞族的定义一一同宗的氏族再结成一种更高级
的组织——易洛魁人部落的胞族——其组成方
式——共作用和功能——其社会性与宗教性
的作用和功能——例证——与希腊人的胞族类
似;但属于它的原始形态——乔克塔人的胞族
一一契卡萨人的胞族——摩黑冈人的胞族——
特林吉特人的胞族——胞族制大概普遍流行于
美洲土著部落中
第四章 易洛魁人的部落
部落作为一种组织——由操同一种方言的氏族
组成——地域的隔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和分裂
——部落是自然形成的——例证——部落的特
征——具有一块领土和一个名称——一种独用
的方言——授职及罢免首领和台帅的权利——
一种宗教信仰和崇拜——台长会议——在某些
情况下推立一个全部落的最高台长——三种顺
序相承的氏族政府形式:第一种形式为一权政
府;第二种形式为两权分立政府;第三种形式为
三权并立政府
第五章 易洛魁人的联盟
联盟是自然形成的——建立在同宗氏族和一种
共同语言的基础上——易洛魁人部落——他们
定居于纽约州——易洛魁联盟的形成——共结
构和原则——五十首领制的设立——首领由某
些氏族世袭共职——分配给每一个部落的首领
名额——这些首领组成联盟会议——内政会议
——共处理事务的方式——必须全体同意始能
行动——哀悼会议——推举首领的仪式——最
高军事统帅——达个职务为最高行政长官的萌
芽——易洛魁人的智力
第六章 加诺万尼亚族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
美洲土著的分类——印第安人诸部落中的氏
族;他们的世系规律和继承规律——一、荷德诺
骚尼诸部落——二、达科他诸部落——三、海湾
诸部落——四、庞尼诸部落——五、阿耳贡金诸
部落——六、阿撒巴斯卡一阿帕齐诸部落——
七、西北海岸诸部落——爱斯基摩人是另一族
系——八、萨利什、萨哈普廷、库特尼等部落
——九、首首尼诸部落——十、新墨西哥、墨西
哥和中美的村居印第安人诸部落——十一、南
美的印第安人诸部落——在加诺万尼亚族系中
大概普逼存在氏族组织
第七章 阿兹特克联盟
对于阿兹特克社会的错误见解——阿兹特克人
的进步水平——纳华特拉克部落——他们定居
于墨西哥——公元1325年建立了墨西哥村——
公元1426年成立了阿兹特克联盟——领土范
围——人口估计数——阿兹特克人是否按氏族
共同语言的基础上——易洛魁人部落——他们
定居于纽约州——易洛魁联盟的形成——共结
构和原则——五十首领制的设立——首领由某
些氏族世袭共职——分配给每一个部落的首领
名额——这些首领组成联盟会议——内政会议
——共处理事务的方式——必须全体同意始能
行动——哀悼会议——推举首领的仪式——最
高军事统帅——达个职务为最高行政长官的萌
芽——易洛魁人的智力
和胞族组织——酋长会议——酋长会议可能具
有的职权——蒙蒂祖玛所担任的官职——任职
由选举产生——蒙蒂祖玛之被罢免——该职位
可能具有的职权——阿兹特克人的制度基本上
是民主的——其政体为一种军事民主制
第八章 希腊人的氏族
希腊部落的早期状况——组成氏族——氏族性
质的改变——需要一种政治制度——一个需要
解决的问题——一个邦的形成——格罗特对希
腊人氏族的描绘一一对他们的胞族和部落的描
绘——氏族的属性——类似于易洛魁人氏族的
属性——氏族首领之职——是选举的还是世袭
的——氏族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氏族世系的
古老——财产的继承——早期的规则和末期的
规则——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氏族是社会
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核心
第九章 希腊人的胞族、部落和民族
雅典人的胞族——它是怎样组成的——狄凯阿
库斯所下的定义——主要目的在于宗教方面
——胞族长——部落——由三个胞族组成——
部落巴赛勒斯——民族——由四个部落组成
——布列,即酋长会议——阿哥腊,即人民大会
——巴赛勒斯——该职位的权限——该职位在
军事和祭jii巳方面的职权——未见有管理民政之
权一一英雄时代的政府,军事民主制——亚理
士多德对巴赛勒斯所下的定义——雅典晚期民
主政治——由氏族制承袭而来——这种政治对
雅典的发展影响极大
第十章 希腊政治社会的建立
氏族制作为一种政治基础所遭遇的失败——瑟
秀斯的立法——以阶级代氏族的尝试——尝试
的失败——巴赛勒斯一职的废除——执政官制
——舰区和叁一区——梭伦的立法——以财产
划分的阶级——行政权部分地从氏族转移到各
个阶级手中——不属于任何氏族的个人——公
民的产生——元老院——公民大会——牛成熟
的政治社会——克莱斯瑟尼斯的立法——政治
社会的建立——阿提卡的乡区——其组织与权
力——其地方自治政府——地区化的部落或
乡部——阿提卡联邦——雅典的民主政治
第十一章 罗马人的氏族
意大利诸部落是按氏族组织的——罗马城的建
立——部落按军事民主制组织起来——罗马人
的氏族——西塞罗对氏族成员一词所下的定义
——斐斯土斯所下的定义——瓦罗所下的定义
——世系由男性下传——氏族内互不通婚——
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古代拉丁社
会的民主政体——一个氏族的人数
第十二章 罗马人的库里亚、部落和民族
罗马人的氏族社会——组织的四个阶段:一、氏
族;二,库里亚,由十个氏族组成;三、部落,由十
个库里亚组成;四、民族,由三个部落组成——
数目比例是如何产生的——氏族之集中于罗马
城——罗马元老院——其职能——人民大会
一共权力——人民掌握主权——军事统帅之
职位(勒克斯)——共权力与职能——罗马人的
氏族制度基本上是民主的
第十三章 罗马政治社会的建立
国人——平民——靠客——贵族——阶级界限
——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的立法——按财产
划分阶级——百人团——不平等的表决权——
百人团大会——百人团大会代替了库里亚大
会——阶级代替了氏族——定卢籍——平民成
为公民——设置市区——设置乡镇——部落增
至四个——以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新政
治制度的性质——氏族组织的衰落和消灭——
氏族组织的功绩
第十四章 世系从女系到男系的转变
世系是怎样才能发生转变的——转变的动力在
于财产继承——利契亚人的女性世系——克里
特人的女性世系——埃特鲁里亚人的女性世系
——雅典人在栖克罗普斯时代的世系可能是女
系——洛克里亚人的一百家族——从婚姻方面
找到的证据——希腊部落中的土兰尼亚式亲属
制度——关于达瑙斯的女儿们的传说故事
第十五章 人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
苏格兰人的克兰——爱尔兰人的塞普特——日
耳曼人部落——早先存在的一种氏族制的遗迹
——南亚细亚部落中的氏族——北亚细亚部落
中的氏族——乌拉尔部落中的氏族——中国人
的百姓——希伯来部落——显然按氏族和胞族
组成——非洲部落中的氏族——澳大利亚部落
中的氏族——斐济人和雷瓦部的两层划分——
氏族组织分布极广

第三编
家族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古代家族
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第一种形态:血
婚制家族——由此产生马来亚式亲属制——第
二种形态:伙婚制家族——由此产生土兰尼亚
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第三种形态:专
偶制家族——由此产生雅利安式、闪族式和
乌拉尔式亲属制——介乎中间的偶婚制家族和
父权制家族——这两种家族形态均未能产生
任何亲属制度——上述亲属制都是自然形成
的一两种基本形式——共一为类别式,另一
为说明式——这些亲属制的总原则——其持续
之长久
第二章 血婚制家族
史前时期存在过血婚制家族——用马来亚式亲
属制来证明——以夏威夷人的亲属制为典型
——五个亲等——该亲属制的详细情况——以
兄弟与姊妹的相互集体通婚来说明其起源——
夏威夷群岛上的早期社会状况——中国人的九
族——原则上与夏威夷人的亲属制相同——柏
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五个亲等——马来亚式亲属
制度表
第三章 伙婚制家族
伙婚制家族是在血婚制家族之后产生的——这
种过渡是怎样产生的——夏威夷人的伙婚习俗
——达种习俗在古代可能流行于广大地区——
氏族可能起源于伙婚群——土兰尼亚式亲属制
——由伙婚制家族产生——土兰尼亚亲属制证
明在该制度形成之时存在伙婚制家族——土兰
尼亚亲属制的详细情况——对这种亲属关系的
起源的解释——土兰尼亚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
属制度表
第四章 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
偶婚制家族——如何构成——它的特点——氏
族组织对它的影响——向偶婚发展是较晚近的
事情——应当在发现最高范例的地方研究古代
社会——父权制家族——其基本特点为父权
——一夫多妻制是次要的——与此类似的罗马
家族——以前的家族中不存在父权
第五章 专偶制家族
专偶制家族是比较晚近的产物——“家族”一词
——古代日耳曼人的家族——荷马时代的希腊
家族——文明化的希腊家族——幽禁妻子的闺
房——专偶制的义务不为男子所尊重——罗马
家族——妻子处于管制之下——雅利安式亲属
制——它随专偶制而来——在它之前的亲属制
可能是土兰尼亚式亲属制——由土兰尼亚式亲
属制向雅利安式亲属制的过渡——罗马人和阿
拉伯人的亲属制——罗马人亲属制的详细情况
——现代的专偶制家族——罗马人和阿拉伯人
亲属制度表
第六章 与家族相关的制度的顺序
顺序本身含有假设的成分——这些制度在起源
顺序方面的关系——上逾起源顺序的证据——
评退化说——人类历史之悠久
[附录] 回驳约·弗·麦克伦南先生的《原始婚姻》

第四编
财产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三种继承法
蒙昧社会状态下的财产——发展速度很慢——
第一种继承法——在本氏族成员中分配财产
——低级野蛮社会的财产——第二种继承法的
萌芽——在同宗亲属中的分配——改善的人性
——中级野蛮社会的财产——我们对其继承法
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同宗继承

第二章 三种继承法(续前)
高级野蛮社会的财产——奴隶制——希腊部落
的土地所有制——这个阶段的文化——共灿烂
光辉——第三种继承法——子女独享继承权
——希伯来人的部落——共继承法——西罗非
哈的女儿们——财产保留在本胞族内,也可
能保留在本氏族内——遗产归宗法——雅典人
的继承法——子女独享继承权——遗产归宗法
——继承权保留在本氏族内——承宗女——遗
嘱——罗马人的继承法——产归宗法——财
产保留在本氏族内——贵族的出现——人类财
产的发展过程——人类起于同源

译名对照表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古代社会gu dai she hui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