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自从人类有了军队,就开始有军事的产生。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作为炎黄子孙,无论是从远古的传说,还是从几千年的历史,或是从近代百年的屈辱,都应该很深刻地认识到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虽然说先进的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军事力量的发展,虽然说经济是支撑军事力量的基础,但归根结底,在涉及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竞争中,只有军事力量才是唯一值得依靠与信赖的根本。 文化强如埃及,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经济强如犹太,也只能颠沛流离。中国好不容易再次建立起了世界先进的军事力量,岂能因如今短暂的和平时期就止步不前?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兴乱变幻,无不充满者军事艺术,在回顾20世纪的百年沧桑,审视和梳理20世纪战争对抗和军事学术发展历程之时,我们的目光最终聚焦在那些改变了20世纪战争面貌和世界进程的军事学名著上。虽然那些军事枭雄、战略天才多已作古,但凝聚了他们聪明才智的文献成果却依然留存和流传着。透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去触摸20世纪的惊心动魄,去感受军事史上的波澜壮阔。西方有句古语:“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去准备战争。”中国有句古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军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谨慎对待。在和平年代,国无防不立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真正的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必然会出现属于这个时代的军事家。那么,欲问未来军事家的成长和出现,会有什么例外吗?回答是:概莫能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打造未来的军事家,只能是从“源头”也即从现在着手——学习军事理论、把握相关知识,并在战争或军事实践中增长才干、得以提高。想成为军事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同时还要对战争后果负责。在很久之前的古代,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开设了专门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拥有军事院校,像中国的黄埔军校(后来随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战败,退守台湾,黄埔军校也随之搬迁到台湾。目前大陆军事院校的最高学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上这些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我们的这一观点,或许会引来这样的质疑:在今天相对和平时期,没有实际的烽火硝烟的“战争熔炉”,未来军事家这一“钢铁”何以能够炼就?我们认为: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如果不能直接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就只有间接地从前人的战争和他人的战争中学习战争。纵观历史,几乎没有哪一个伟大的统帅不曾认真地研读过前人的兵书战策;那些初出茅庐便脱颖而显出治军才干的传奇人物,也都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间接经验的基石。从而为自己建造了战争艺术的金字塔。在人类战争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前人或他人所亲历的战争,总是以经验、理论或知识的形式得以传承,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前人或他人的东西总是被后人所学习、所扬弃、所超越!过去的、现在的东西,也总是被未来的所替代!本着这一宗旨和理念,我们为潜在的、可能的未来军事家们,设计并编纂了一套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图书,我们很是珍爱地将其取名为《军事知识大博览》,全书包括军事制度、军人军职、军人衔级、军队标志、军人赏罚、军队服饰、军队礼仪、军事机构、军事武器、军事通信、军事演习、间谍诡影、军事战争、军事将帅、军事名著、军事智道、军事秘闻,共计十七章的内容。丛书在体例编排上注重其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兼有阅读与检索功能,让读者可以轻松阅读、方便查阅,同时有益于军事爱好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素质。此外,编者精心挑选了几百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包括有关当事人的肖像特写、多种军事武器照片、军事史上的精彩瞬间等。总之,此套《军事知识大博览》丛书,全面地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一部实用价值极强的军事百科工具书,也是奉献给中国军事迷的一份珍贵礼物。我们相信,此书的问世,是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必将成为广大读者朋友的好伙伴,指引他们走进军事科普的浩瀚海洋。
目录
第一章军事制度()一、军事制度概述()
二、军事组织体制()
三、军队总员额()
四、军队组织体制()
五、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六、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七、武装力量构成()
八、军种()
九、兵种()
十、特种部队()
十一、合成部队()
十二、联合国部队()
十三、宪兵()
十四、部队建制()
十五、分队建制()
十六、队的建制()
十七、军团()
十八、方面军()
十九、基地建制()
二十、梯队()
二十一、独立部队()
二十二、机械化部队()
二十三、防守部队()
第二章军人军职()
一、兵役制度()
二、军人()
三、参军()
四、军官()
五、军官种类()
六、指挥员()
七、总司令()
八、司令员()
九、政治委员()
十、党代表()
十一、参谋长()
十二、教官()
【书摘与插画】
第一章军事制度一、军事制度概述军事制度,简称军制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发展、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军队的组织体制与编制、国防经济管理体制、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军队的教育训练与行政管理等各项制度、兵役制度、民防制度、国防教育制度、动员制度以及军事法制等。军制的职能在于保障军事建设,增强军事实力,以便更有成效地进行战备与实施战争。军制伴随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性质决定着军制的阶级属性。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军事战略、军事理论、武器装备、科技水平以及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都是制约和影响军制的制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反之,军制也能从组织制度和对各项军事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保障国家或政治集团掌握和发展军事实力,并根据时代需要挖掘军事潜力,以便有效地准备战争与应对战争。《吕氏春秋》书影军制出现在世界上已有五六千年。中国自夏朝初期产生军制,至今也已四千余年。“军制”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荀子·议兵》,其中有“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孙卿曰:将死鼓,驭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战国时期的其他军事著书中也出现过“军制”一词,如《吕氏春秋·节丧》中也有记载。后又出现了“兵制”一词,含义与“军制”相当。四千多年来,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所影响,使得军制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已经确立并发展了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各朝的王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贵族大臣平时管理民事,战时即为军队首领,统兵打仗。王不仅拥有强大的王室和王族军队,而且还可以征调邦国与诸侯的军队。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为师。士卒由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平民战时应征当兵,平时在家务农,奴隶随军服杂役。军队逐步发展为以车兵为主,武器装备以青铜兵器为主,兼用木、石及骨制兵器,主要有刀、矛、戈、弓、矢、盾、护甲和兵车等。对参战人员制定了简单而严厉的赏罚制度,如《尚书·甘誓》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到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逐步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兴起,周王室渐趋衰微,诸侯、卿大夫的军权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开始变革军制:废除了奴隶不能充当甲士的制度,开始实行郡县征兵制;出现了文武分职,开始实行武官任免制度;南方吴、楚、越等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舟师,有的诸侯国还建立了步兵,车兵虽然仍是主要兵种,但地位开始下降,步兵地位逐步上升;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为军。战国时期,是军制变革异常活跃的时期。当时封建制度开始确立,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铁制兵器的广泛采用,诸侯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革军制,出现了一系列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诸如剥夺私属武装,建立统一军队;集中军权,由国君直接掌握军队征调大权,实行凭玺印、虎符任将发兵;军队设置专职武官,实行文武分职;建立按军功晋爵升赏的制度;在主要推行征兵制的同时,还出现了征募农民当兵的募兵制;建立骑兵,扩大步兵,使步兵发展为主要兵种,秦、楚等国还建立了水军。自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到清末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军事制度。在军事领导上,建立了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的体制,各朝皇帝都是最高军事统帅,辅以宰相为核心的最高军事决策集团,并设置中央军事行政机关和军事指挥机关。在武装力量体制上,通常是采用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与民众武装相结合,以中央军为主体的体制。在兵种构成上,车兵逐步消失,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并有一定数量的水军,到宋、金时期建立了炮兵部队——炮手军,元朝时编有炮兵万户府,明朝组建的火器部队称神机营。在武器装备上,宋朝以前,军队一直使用刀、矛、剑、戟和弓箭等冷兵器作战,从宋朝开始使用火枪、火炮、火箭、火球等火器,逐渐进入了冷兵器与热兵器并用的时代。在兵役制度上,各朝因势采用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或多种兵役制度相结合,但不论哪种兵役形式,农民始终是军队兵员的主要成分。历代封建王朝很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军事制度,将许多军制内容,诸如军队的编制、军队的调发、番上宿卫、校阅当值、屯田戍边、军人职守、武官选任、加衔晋级、兵丁拣点、逃兵惩治、军需补给、兵要机密、兵役军赋、驿站通道、厩库管理和武器的制造与配发等,都通过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军队成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清朝末年、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军事制度也随之具有封建、买办性质。在这一时期,武器装备完成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国家的军事领导机构、军队的体制编制、军队的教育训练制度和军队的管理制度逐步向近、现代过渡。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着眼于未来战争,不断革新军制,以便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的军事制度。现代军制广泛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内容复杂,形式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军事领导体制。包括最高军事统帅、军事决策机关与执行机关以及地方各级军事部门的设置、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的制度。其职能在于保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权高度集中,平时对军事建设与国家各方面的战争准备工作实施有效的领导,战时对武装力量的作战与各方面支持战争的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②武装力量体制。即常备军和其他正规、非正规武装组织的规模、编组、任务区分与相互关系的制度。其职能在于保障国家或政治集团,根据自己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建设各种武装组织,并按照自己需要的结构形式,把各种武装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力量,完成所担负的作战及其他各项任务。③军队的组织体制与编制。即关于军队领导指挥系统、战斗部队系统、战斗保障部队系统、院校系统、科研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的设置、编组、任务区分和相互关系的制度。军队的体制是军队组织的宏观构成,军队的编制,属于军队组织的微观构成,体制是编制的前提,只有在确定体制之后,才能制定各级各类建制单位的具体编制;只有达到体制与编制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支精干、高效、具有战斗力的军队。④国防经济管理体制。即国家关于领导、管理国防经济活动的组织系统与工作制度。它主要包括国防经济各层次、各部门的组织体制与管理制度,军费的分配与使用制度,战略物资的储备体制等。其职能在于保证从财力上、物力上支持国防建设,不断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潜力,并在必要时将国民经济迅速转入战时轨道,以保障战争的需要。⑤武器装备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武器装备领导、管理与协调机构的设置、任务区分与相互关系的制度。武器装备的研制、试验、定型、生产、采购、申请、补充、动用、封存、保管、维修、转级、退役、报废以及技术革新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武器装备发展的预测、规划、论证与决策制度等。其职能在于保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改进与更新武器装备,保障军队完成作战等各项任务的需要。由于国防科技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国防科技管理制度也纳入了军事组织体制范围之内,并逐渐受到重视。⑥军队的各项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军队的教育训练、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装备管理、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等制度。其职能在于保证军队有效地培养与使用人才,提高全体官兵的军事、政治与专业技术素质,保持旺盛的士气,培养优良的战斗作风,建立正规的秩序与严明的纪律,以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⑦兵役制度。即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接受军训、担负军事任务的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关于公民参军服现役、在军队之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训和军人优抚等方面的规定,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机关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公布。兵役制度的职能在于一方面保障现役军人得到及时的补充、更新,以保持部队强大的战斗力;同时,对于保障后备兵员的大量储备,提高其训练水平,以适应战时快速动员的需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⑧民防制度。即国家关于组织民众防备敌人空袭与消除空袭后果的制度。通常由法规性的文件予以规定。一般区分为平时的民防与战时的民防。平时的民防包括有关民防组织体制建设、机构设置、工程构筑、队伍训练、通信警报建设、物资准备、人员疏散准备以及对公民的宣传教育、参加抢险救灾等;战时的民防包括有关实施组织指挥、疏散与隐蔽城市人口、灯火管制、伪装遮蔽、消防、抢救、抢修、恢复生产、支援军队作战与维护社会治安等。民防制度的职能在于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的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配合军队坚持城市斗争,夺取战争的胜利。⑨国防教育制度。即国家根据国防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实施有计划的教育与训练的制度。实施国防教育训练的有关规定,依据《宪法》和《兵役法》制定,其职能在于弘扬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开发智力资源,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防人才。⑩动员制度。即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调动一切力量以应付战争的制度。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政治动员和民防动员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动员机构的设置,动员令的发布与实施等。其职能在于保证国家(或局部地区)迅速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能够统一指挥、调度一切人力、财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需要。军事法制。即国家关于军事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与实施的制度。其职能在于保障各项军事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保障军事建设与军事行动的实施,保护军事设施,维护军队与军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军队的行为,保证军队的高度集中与统一等。后备力量建设制度。即国家储备和发展后备兵员的制度。主要包括各种预备役部队、民兵等后备力量的编组、装备、教育训练、管理、保障等制度,还包括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制度。以保证有效地提高后备兵员的素质和战备水平,满足战时补充兵员和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信息技术和智能武器的大力开发与运用,军事领导体制也在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不合时代要求的旧兵种被新的军兵种所替代,武装力量组织结构也随之而动。总的趋势是: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将减少层次,向着网络化、扁平化方向发展;军队将更加精干,联合性将更加紧密,机动性将更加灵活;航天部队、网络战部队、快速反应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反恐部队、机器人部队、心理战部队会进一步发展并受到重视;武器装备发展将在集中国家有效资源条件下,统一协调、统一实施,战略运筹;后勤保障将进一步完善保障体制,并适当利用海外力量弥补执行远距离任务补给困难的不足;兵役制度将进一步向职业化发展,不仅军官职业化已经明朗,士兵职业化也是大势所趋;战争动员体制逐步向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动员模式转化;各种工作制度也会随之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战争样式和作战需要。二、军事组织体制人类社会自出现战争以来,军事组织就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着。军事组织体制是对军事系统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及其相应法规制度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组织体制,此外还包括战争动员组织体制、军事经济组织体制、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管理组织体制、军事科学研究组织体制等。(一)军事领导体制军事领导体制,也叫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领导国防建设,组织和管理武装力量,指挥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关制度。是各级军事领导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相互关系等的统称。它是军事领导的职能和意图借以实现的组织形式。平时对武装力量建设和战争准备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战时对各种武装力量和各个领域支持、保障战争的活动实行统一的组织指挥。由于国家体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军事领导体制各有特点。例如,美国由国会、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共同负责领导国家防务。美国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与国防部长组成“国家指挥当局”。美国国防部则是总统领导与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国防部下设军种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联合司令部则在国防部长领导下,负责作战指挥。联合司令部是按战区或职能设立的指挥机构,根据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下达的命令,对所辖部队实施指挥。英国由国会、首相和国防大臣领导下的国防会议决定国防事务,下设国防参谋部。国王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首相领导下的内阁才是真正的政府执行机构。国防和海外政策委员会是英国安全最高决策机构,首相任主席。国防部是国防与军队建设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国防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各军种委员会是各军种最高行政机关,各军种参谋部是各军种的最高指挥机关。法国由总统领导下的最高国防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和限制性国防委员会负责国家防务。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国防的最高领导人,也是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国防重要事项及重大紧急事态处置方略由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进行审议,内阁会议则是国防的最高决策机构,防卫省是内阁总理大臣领导下的国防领导机构,管理与指挥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及其相关事务。参谋长联席会议统一和协调各自卫队的合同作战、后勤、训练计划,指挥联合作战。印度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理任内阁安全委员会主席,内阁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构,国防部长直接对总理负责,领导各军种司令部。总统通过总理及其领导下的内阁安全委员会协同国防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行领导和指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体制,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中共中央在国防事务中发挥着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则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决策,并通过必要的法定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中央军委主席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委领导和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央军委下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各总部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关,也是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由胡锦涛同志担任,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负责,并根据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尽管各国的军事领导体制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说来,就国家的军事领导机构来讲,主要包括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最高军事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机构。此外还包括军事咨询机构、军事协调机构、军事法制机构、军事监督机构等。(二)武装力量组织体制武装力量组织体制,是武装力量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建制、领导与指挥关系,以及各级组织的职能划分等的总称。现代武装力量通常由军队、预备(后备)役部队、武装警察性质的部队和民兵等群众性武装组织构成。军队是正规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主体和骨干,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预备(后备)役部队属于后备力量,是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编组起来的武装组织,平时可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战时动员可迅速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武装警察性质的部队有武装警察部队、边防部队、内卫部队、警备部队、保安部队、宪兵部队、治安部队、国家安全部队等,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民兵等群众性武装组织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军事组织,是军队的辅助力量和后备力量,又是担负国内治安任务的重要力量。这些武装组织各具特点。各个国家按不同的形式,使之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国家武装力量的整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一是常备军、后备部队和武装警察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主要为欧洲、北美的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部分国家所采用。二是采取常备军、武装警察和群众武装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主要为实行防御战略的国家所采用。三是常备军与武装警察相结合的形式,主要为非洲、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和亚洲的部分国家所采用。四是少数国家和地区,实行单一的武装组织形式。有的只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警察,有的建有少量军队或群众武装。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实行的是常备军、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种组织体制、以常备军为骨干,以全民防御为基础,把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具有平时少养兵,战时则能迅速扩大部队的优长,较好地解决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矛盾,也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各级组织的职权划分和部队编组是武装力量组织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按其组织结构和性质任务,可分为陆军组织体制、海军组织体制、空军组织体制、核力量组织体制、军队指挥体制、教育训练组织体制、后勤组织体制、军事科研组织体制等。从总体上讲,军队的组织结构通常分为军种结构、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三、军队总员额军队总员额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军队的总人数。国家规定人数的限额,又称军队总定额,是军队量的规定性的主体和基本方面。是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供养可能二者对立统一的集中反映,既关系国家的安全,又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军队总员额受一定历史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人口、后备力量、国土面积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和战争规模的影响和制约。各国规定军队总员额的共同规律是:平时较少,战时急剧增加,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动员后的兵员是战前的2.8至7.1倍;与国家人口保持一定比例,平时一般不超过本国人口的2%,战时不超过本国人口的10%;除非战时,军队总员额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之,军队总员额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之一,通常由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确定,需经一定的法律程序颁布实施。军队总体结构:体现军队构成、军兵种成分及职能体系军队总体结构是军队构成的基本分类。通常包括军种结构、兵种结构、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其中,军种是根据军队作战活动的领域、任务和主要武器装备的性能,以及国家战略的需要等因素划分和确定的。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由陆、海、空三个军种构成,有些国家军队在此基础上增加1~2个军种,有的国家则减少军种。从职能系统讲,现代军队一般都由领导指挥系统、战斗部队系统、战斗保障(支援)部队系统、后勤保障系统、院校和科研系统构成。四、军队组织体制军队组织体制又称军队体制,与军队组织编制有所区别。是军队的基本组织结构、各级组织的职能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军队组织体制发展至今,基本组织结构可以区分为总部体制、战区(军区)体制、军兵种体制;根据担负的任务不同可分为机关体制、部队体制、院校体制和科研体制;按照领导管理职能可分为作战指挥体制、军事行政领导体制、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后勤领导体制、装备领导体制等。总部体制是指在国家最高军事当局直接领导下,由负责全军作战的机关及日常行政、政治、后勤、装备等工作的领导机关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体系。一般来说,国防部是全军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总参谋部是全军的作战指挥机关。有的国家作战与指挥是分开的,有的国家实行作战与指挥机关合二为一的体制。美国的最高指挥和领导机构是国防部,由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体制,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构成。中央军委通过四总部对各大军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实施领导指挥。战区体制(我国称军区)是指特定作战区域的组织结构及其领导指挥体系。战区是国家战略性的作战区域,其指挥机构介于最高军事统帅机构(总部)与战略战役军团之间,受军事战略、军队规模、作战能力、地理环境、作战特点等影响较大。许多国家只有在战时才临时设立战区,并成立战区指挥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区,战时即可成为战区,负责指挥辖区内和所有军兵种,用于协同作战行动。五、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相互关系等制度的统称。军队领导指挥体制首先要保证国家或政治集团高度集中地控制军权,是军队指挥权与领导权在组织上的体现,既规定平时对军队建设实施领导权,又规定战时对军队的统一指挥控制权。集中统一、结构科学、层次合理的现代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对提高军队建设效益、增强战斗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组织机构体系设置:决策机构、指挥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等。三个方面既是比较独立的体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三者共同作用,对军队实施统一有效的领导与指挥。在纵向上,则一般区别为最高统帅、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等编制单位。由于领导与指挥有一定区别,所以有时会将领导指挥分开阐述,即军队领导体制和军队指挥体制。军队领导体制是指军队领导体系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相互关系等制度的统称。保证国家或政治集团高度集中地控制着军队的领导权、军队建设权和军事训练权。领导体制比指挥体制更注重平时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日常工作的管理等,通常由国防部负责。军队指挥体制是指有关军队指挥体系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相互关系等制度的统称。它是由指挥员、指挥机关、指挥对象和把他们联结起来的通信网络构成的指挥系统,对军队作战行动实施统一指挥,通常由总参谋部负责。现代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军令、军政分开型的领导指挥体制,即指挥机关和行政机关在一定层次上分开设置并形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如美国、法国等;一种是军令军政合一型领导指挥体制,指挥机关和行政机关合并设置在同一组织系统之内,如中国、英国等。(一)陆军体制:陆军建设制度的总和陆军是主要在陆地作战的军种。陆军体制则是陆军的组织设置、职权划分、指挥关系的有机整体的总称。陆军兵种结构主要取决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任务的需要。陆军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上搞好陆军各兵种及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陆军总体结构与组织上的科学组合。并决定陆军建制单位的设置、性质、类型、内容、职能、隶属关系、等级权限、地位作用等。现代陆军通常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导弹兵、火箭兵)、工程兵、防化兵(化学兵)、通信兵、电子对抗部队等兵种和专业兵组成,有些国家的陆军还有空降兵、陆军航空兵、陆军防空兵、铁道兵等。现代陆军通常按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成,有的国家还编有方面军。战斗部队通常由步兵、装甲兵、炮兵、火箭(导弹)兵、防空兵和武装直升机部队构成,战斗保障部队通常由工程兵、侦察兵、通信兵、防化兵等部(分)队构成。(二)陆军编制:人与武器结合的制度陆军编制是陆军各级各类建制单位以陆军体制为依据,对机构设置和人员、武器装备编配的具体规定,从微观上解决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使武器发挥最大效力,使人员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战斗力。可以说,编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三)海军体制:海军建设制度的总和海军体制是海军组织的宏观构成,是海军组织系统、机构设置、建制、领导指挥关系及各级组织的职权划分的统称。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所以,海军体制主要是指海军人员与舰艇及武器的构成和排列方式。包括整体结构、海军领导指挥体制、舰队体制、海军基地体制、海军航空兵体制、海军军事训练体制、海军后勤体制、海军装备管理体制等。当前,世界各国海军按其规模、任务和作战能力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远洋、区域、近海等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海军,大体上都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并以舰队、基地为基本编成单位。海军的层次结构一般分为总部、舰队、基地(区舰队)支队(分队)等层次。(四)空军体制:空军建设制度的总和空军体制是指空军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建制、领导和指挥关系以及各级职权划分的统称。空军是以空中作战为主要任务的军种。包括空军整体结构、空军领导指挥体制、空军军事训练体制、空军后勤体制、空军装备管理体制等。一般由领导指挥机构、兵种部队、技术勤务保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和部队科学研究部门及军事院校等构成。空军部队的编制序列,各个国家不尽相同。有的是集团军、军、师、团、大队、中队,有的是航空队、空军师、联队、中队,有的是空军旅、中队,有些小国空军的最大单位是中队。与其他军种比起来,空军还很年轻,但绝对是一个高技术的军种。在空中力量建立初期,西方国家曾将空军平时与战时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即建立空军的现役、后备役、文职人员与承包商四位一体的体制。其好处是在节约大量的军费的基础上,仍能保持很高的空中作战能力。对于大国来说,建设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的、国民经济能够负担的强大空军,是很多国家军队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如B-2轰炸机每架平均达到20多亿美元。美国除了这种军民结合的体制之外,还将空军定位于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体制即空天一体的空军体制。也就是说,美国空军以大气层内外空间为战场,规定其航空、航天、战略导弹与导弹防御力量的体制。美国空军体制跨越了航空和航天两个领域,并掌握了这两个空间与战略导弹资源的绝大部分,居于垄断地位。俄罗斯的航天力量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而存在,但其地面防空兵隶属于空军,为增强战略打击能力,战略火箭军也归属空军,可以说,俄罗斯建立了攻防兼备型的空军体制。中国空军体制与这两个国家则不同,主要是建立了以航空兵、国土防空兵、空降兵范畴的空军体制,是不涉及天外的空军体制。(五)战略核力量体制:显示核能力、遏制核威胁的总制度战略核力量体制是战略核力量的总体结构、领导指挥机制、部队编成、组织制度的总称。战略核力量是装备核武器系统,遂行战略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的总称。具有核打击力量的国家的战略核力量体制一般包括战略核打击力量体制和战略核力量指挥体制。只是其中的内容和称谓有所不同。美国战略核打击力量体制下辖战略导弹联队、战略轰炸机联队、海基潜射导弹部队等;美国战略核力量指挥体制包括战略指挥机构、战略预警系统和战略通信网等。美国使用战略核力量的决定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投射第一枚核弹的命令由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下达。参联会所属的“联合战略目标计划参谋部”则负责选定战略核攻击目标,排列打击目标的顺序,确定攻击各目标的兵力,拟定战略核袭击部队的统一作战计划。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体制包括战略火箭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战略核潜艇部队等,俄罗斯总统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俄罗斯战略火箭军是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核心,其使用权归最高统帅部,组织指挥体制由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部统辖4个火箭集团军及其技术勤务保障部队的指挥机构组成。俄罗斯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部由司令部、战斗训练局、干部局、装备局、后勤部、导弹研制局、采购总局、教育工作方向局和军事教育局构成。俄罗斯空军总司令部所属的远程航空兵司令部直接负责指挥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各个轰炸航空兵师。海军总司令部下辖的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直接指挥战略核潜艇。中国称战略导弹部队为第二炮兵,中国的战略核力量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设兵种、基地、支队三级主要指挥体制。(六)后备力量组织体制:规定国家作战潜力的制度后备力量是除现役部队之外的一切可以用于战争动员使用的群众性武装力量的总称,是国家根据战争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储备在人民群众中,战时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群众性武装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比较严格的组织,进行比较严格的训练。预备役,指公民在军队外服兵役,并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召入伍服役。根据训练程度,预备役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一类、二类或三类。预备役包括编组的预备役部队和非编组的预备役人员。世界多数国家的国防后备力量体制只实行预备役制度或民兵制度,我国则是预备役和民兵相结合的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把民兵的编组和预备役的分类结合起来,基干民兵为第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第二类预备役。我国的预备役分为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
军事知识大博览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