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个有着亲身经历的资深改革专家的历史记录。作者以史为脉络,用实录文笔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曲折的历史过程,系统阐发了其起因与结果,分析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和面临的问题;具体描述了发生在这个时期的相关的重大事件和复杂矛盾,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目录
序一 于光远
序二 杜润生
导言 历史巨变与严峻挑战
第一章 农村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
一、超越历史阶段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建国初期遇到与建党初期相似的问题
一场争论引出一个决议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二、二元结构中的二等公民
农业的历史与历史的农民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李云河与“浙江三杰”
“牛尾巴长在牛脑袋上”
三、“农业学大寨”的沉重教训
一个普通的丰产典型
“农业学大寨运动”
从“农业学大寨”到“普及大寨县”
“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
四、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两个凡是”与继续“普及大寨县”
改革的预演
关于真理标准讨论
拨乱反正与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章 安徽为什么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一、“左”倾错误的重灾区
凤阳:安徽的缩影
人民公社章 程与刮“五风”
小岗村的真实记录
二、救命而又短命的“责任田”
“责任田”的由来
关于“责任田”的辩护和批判
两封寄给毛泽东的信
三、万里与“省委六条”
万里走马上任
调查研究,制订“省委六条”
必须对本省人民负责
政策的威力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的书面意见
四、艰难的第一步
借地度荒诱发包产到户
《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
两次关于包产到户的对话
小岗的包干到户
第三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1979—1984)
一、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大争论
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
新的矛盾和斗争
大争论导致大发展
二、从“不许”、“不要”到“有条件允许”,再到“全部放开”
为什么包干到户最受欢迎
关键仍然是领导
大规模下乡调查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进军
三、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理论意义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四、五个l号文件的产生和终结
为什么要连续五年发1号文件
改革的市场取向日趋明晰
“1号文件很好,2号文件好狠”
无可奈何的“双轨制”
第六个“l号文件”
第四章 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开拓(1985—1991)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有商品的计划经济
改革深化要求观念更新、理论创新
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争论仍然在继续中
二、粮食问题的症结和出路
症结所在
实质上在于如何对待农民
出路何在
三、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为什么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的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四、县级综合改革:不幸中的幸事
是不是第三块石头?
探索性的局部试点
“搭台唱戏”与“脱钩不下马”
后来居上的山东县级改革
五、外向型经济与民工潮
外向型经济中的乡镇企业
内陆、边疆的开放与开发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六、地区差距与扶贫开发
如何看待地区差距
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1992-1998)
一、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多元经济蓬勃发展
股份合作制普遍兴起
二、经济泡沫与“软着陆”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
农民负担屡减不下
“软着陆”:宏观调控改善、加强的成果
三、十五大前后
邓小平未能亲见香港回归
十五大在理论上的新突破
十五大强调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村民自治值得重视
推进法治,遏制腐败
经济增长与经济转轨并进
四、小城镇与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特色
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升级
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
农村城市化的前景
结语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后记
序二 杜润生
导言 历史巨变与严峻挑战
第一章 农村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
一、超越历史阶段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建国初期遇到与建党初期相似的问题
一场争论引出一个决议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二、二元结构中的二等公民
农业的历史与历史的农民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李云河与“浙江三杰”
“牛尾巴长在牛脑袋上”
三、“农业学大寨”的沉重教训
一个普通的丰产典型
“农业学大寨运动”
从“农业学大寨”到“普及大寨县”
“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
四、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两个凡是”与继续“普及大寨县”
改革的预演
关于真理标准讨论
拨乱反正与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章 安徽为什么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一、“左”倾错误的重灾区
凤阳:安徽的缩影
人民公社章 程与刮“五风”
小岗村的真实记录
二、救命而又短命的“责任田”
“责任田”的由来
关于“责任田”的辩护和批判
两封寄给毛泽东的信
三、万里与“省委六条”
万里走马上任
调查研究,制订“省委六条”
必须对本省人民负责
政策的威力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的书面意见
四、艰难的第一步
借地度荒诱发包产到户
《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
两次关于包产到户的对话
小岗的包干到户
第三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1979—1984)
一、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大争论
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
新的矛盾和斗争
大争论导致大发展
二、从“不许”、“不要”到“有条件允许”,再到“全部放开”
为什么包干到户最受欢迎
关键仍然是领导
大规模下乡调查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进军
三、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理论意义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四、五个l号文件的产生和终结
为什么要连续五年发1号文件
改革的市场取向日趋明晰
“1号文件很好,2号文件好狠”
无可奈何的“双轨制”
第六个“l号文件”
第四章 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开拓(1985—1991)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有商品的计划经济
改革深化要求观念更新、理论创新
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争论仍然在继续中
二、粮食问题的症结和出路
症结所在
实质上在于如何对待农民
出路何在
三、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为什么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的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四、县级综合改革:不幸中的幸事
是不是第三块石头?
探索性的局部试点
“搭台唱戏”与“脱钩不下马”
后来居上的山东县级改革
五、外向型经济与民工潮
外向型经济中的乡镇企业
内陆、边疆的开放与开发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六、地区差距与扶贫开发
如何看待地区差距
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1992-1998)
一、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多元经济蓬勃发展
股份合作制普遍兴起
二、经济泡沫与“软着陆”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
农民负担屡减不下
“软着陆”:宏观调控改善、加强的成果
三、十五大前后
邓小平未能亲见香港回归
十五大在理论上的新突破
十五大强调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村民自治值得重视
推进法治,遏制腐败
经济增长与经济转轨并进
四、小城镇与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特色
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升级
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
农村城市化的前景
结语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后记
中国农村改革实录[电子资源.图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