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绪论
第一节 导言:唐代法制研究概说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取向
第一章 诉讼程序与审判管辖权——以“越诉”与“直诉”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审判管辖权和诉讼审理权
第三节 限制“越诉”的法制意义
第四节 允许直诉的皇权因素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从敦煌变文看唐代诉讼制度——以《燕子赋》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燕子赋》的主题与社会背景
第三节 《燕子赋》所见唐代诉讼制度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侵害国家法益罪——“谋叛”以上重罪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妖言型”谋反
第三节 强盗型的谋叛
第四节 个别或地方型的谋反以上重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侵害社会法益罪——以强盗罪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强盗罪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京畿治安与犯罪问题
第四节 地方治安与强盗犯罪问题
第五节 经济犯罪——盗铸钱与私贩茶盐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侵害个人法益罪
——以斗杀、故杀与谋杀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从“姚文秀打杀妻”案说起
第三节 特殊谋杀罪——造畜蛊毒、毒药药人、魇魅咒诅
第四节 一般谋杀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复仇”——国家公权与私刑的两难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儒家“复仇”理论的再检验
第三节 皇权的稳定性与唐代复仇个案
第四节 白居易判文中的“复仇”问题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阴间判官——冥司与庶民犯罪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结论
附表 各表引用书目简明对照表
参考书目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导言:唐代法制研究概说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取向
第一章 诉讼程序与审判管辖权——以“越诉”与“直诉”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审判管辖权和诉讼审理权
第三节 限制“越诉”的法制意义
第四节 允许直诉的皇权因素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从敦煌变文看唐代诉讼制度——以《燕子赋》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燕子赋》的主题与社会背景
第三节 《燕子賦》所见唐代诉讼制度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侵害国家法益罪——“谋叛”以上重罪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妖言型”谋反
第三节 强盗型的谋叛
第四节 个别或地方型的谋反以上重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侵害社会法益罪——以强盗罪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强盜罪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京畿治安与犯罪问题
第四节 地方治安与强盗犯罪问题
第五节 经济犯罪——盗铸钱与私贩茶盐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侵害个人法益罪——以斗杀、故杀与谋杀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从“姚文秀打杀妻”案说起
第三节 特殊谋杀罪——造畜蛊毒、毒药药人、魇魅咒诅
第四节 一般谋杀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复仇”——国家公权与私刑的两难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儒家“复仇”理论的再检验
第三节 皇权的稳定性与唐代复仇个案
第四节 白居易判文中的“复仇”问题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阴间判官——冥司与庶民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十王经》地狱结构的俗世面
第三节 毕竟地狱是人间:地狱审判与刑罚
第四节 冥府游历与地狱惩罚观念的传播
第五节 阎王与地藏:法立场对立的幽冥教主
第六节 常驻民间的司法官:城隍信仰的转变
第七节 “明镜高悬”——冥府“业镜”与审判
第八节 结语
结论
附表 各表引用书目简明对照表
参考书目...
第一节 导言:唐代法制研究概说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取向
第一章 诉讼程序与审判管辖权——以“越诉”与“直诉”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审判管辖权和诉讼审理权
第三节 限制“越诉”的法制意义
第四节 允许直诉的皇权因素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从敦煌变文看唐代诉讼制度——以《燕子赋》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燕子赋》的主题与社会背景
第三节 《燕子賦》所见唐代诉讼制度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侵害国家法益罪——“谋叛”以上重罪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妖言型”谋反
第三节 强盗型的谋叛
第四节 个别或地方型的谋反以上重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侵害社会法益罪——以强盗罪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强盜罪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京畿治安与犯罪问题
第四节 地方治安与强盗犯罪问题
第五节 经济犯罪——盗铸钱与私贩茶盐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侵害个人法益罪——以斗杀、故杀与谋杀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从“姚文秀打杀妻”案说起
第三节 特殊谋杀罪——造畜蛊毒、毒药药人、魇魅咒诅
第四节 一般谋杀罪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复仇”——国家公权与私刑的两难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儒家“复仇”理论的再检验
第三节 皇权的稳定性与唐代复仇个案
第四节 白居易判文中的“复仇”问题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阴间判官——冥司与庶民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十王经》地狱结构的俗世面
第三节 毕竟地狱是人间:地狱审判与刑罚
第四节 冥府游历与地狱惩罚观念的传播
第五节 阎王与地藏:法立场对立的幽冥教主
第六节 常驻民间的司法官:城隍信仰的转变
第七节 “明镜高悬”——冥府“业镜”与审判
第八节 结语
结论
附表 各表引用书目简明对照表
参考书目...
唐代的法制、社会与国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