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元杂剧研究史上的第一部通论著作,也是古代戏曲教学与研究者的
必读参考书。全书旨在以民族文化融合之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元杂剧,
作为全书总体思路,对54位有作品传世的元杂剧作家,136部元杂剧作品,
以及古今元杂剧研究所提出的诸多观点及未决问题,皆作重新独立思考与专
题论述。其论述作家作品之多而全,讨论问题观点之创而新,都是前所未有
的,是一部富有发现创见之百科式的元杂剧研究专著,可以引发学术界突破
中原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转换一种批评理念,重新审视元杂剧,为元杂剧研
究,乃至古代戏曲研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重振元杂剧研究的
辉煌。
目录
宁宗一 序一 转换一种思维模式重新思考元杂剧/1
胡世厚 序二 首部元杂剧研究通论/9
作者 自叙/14
楔子/1
第一章、多元文化论/2
第一节、蒙元入主统一中国/2
第二节、胡汉文化冲撞融合/6
第三节、四等人制影响深远/11
第四节、重开科举形同虚设/18
第五节、不重文治儒士命蹇/27
第六节、全真道教空前盛行/35
第七节、理学正脉北传异域/43
第八节、蒙元多元文化对元曲的影响/49
第二章、艺术源流论/53
第一节、关于杂剧与元杂剧/53
一、元前杂剧探源/53
二、元杂剧不同名目/55
第二节、元杂剧艺术体例/57
一、剧本艺术构成/57
二、体例文化意蕴/62
三、音乐阳刚壮美/66
四、艺术体例突破/70
第三节、众说元杂剧艺术源流/72
一、受西域音乐影响而成/72
二、由皮影戏和傀儡戏发展而来/73
三、由宋金大曲和诸宫调演化而来/74
四、源于宋金杂剧和诸宫调与元散曲/74
五、在金院本基础上逐步形成/74
六、元杂剧形成的远源与近流/75
七、以宋金杂剧为主流又受异质文化影响/75
八、直接源于金院本加诸宫调/76
第四节、古代戏曲起源发展/78
一、上古歌舞/79
二、周秦优戏/80
三、汉代百戏/81
四、六朝古剧/83
五、唐代参军/89
六、宋代杂剧/94
七、金代院本/98
八、关于诸宫调及其他/104
第五节、元杂剧形成艺术推演/109
一、元杂剧形成的艺术过程/109
二、元杂剧形成的艺术推演/116
第三章、兴盛衰落论/121
第一节、元杂剧分期/121
一、《录鬼簿》的分期/121
二、各家分期不一/122
三、前后两期分明/124
第二节、元杂剧兴盛繁荣/127
一、众说兴盛原因/127
二、兴盛原因再探/128
第三节、元杂剧流行衰落/152
一、元杂剧南移衰落/152
二、元杂剧衰落原因/157
第四章、题材名目论/168
第一节、曲家曲作著录/168
一、元杂剧传世剧本统计/168
二、关于《元曲选》/174
第二节、元杂剧题材分类/182
一、各家题材分类/182
二、关于以曲取士/183
三、杂剧十二科/185
第三节、元杂剧题材本事/192
一、元杂剧题材本事时代/192
二、宋元南戏题材本事时代/204
三、元杂剧题材时代启示/208
第四节、元杂剧题材论要/211
一、社会公案剧/211
二、婚姻爱情剧/217
三、文人地位剧/224
四、历史题材剧/229
五、神道隐逸剧/234
六、家庭伦理剧/241
第五节、元曲时代精神/252
一、浪子风流/254
二、隐逸情调/257
三、斗士精神/262
第五章、元曲六家论(上)/269
第一节、关于元曲六大家/269
一、元曲四大家/269
二、元曲六大家/273
第二节、杂剧之始关汉卿/275
一、浪子隐士斗士/275
二、散曲大家杂剧班头/279
三、杂剧思想论衡/285
四、关剧基本特点/319
第三节、鹏搏九霄白仁甫/328
一、赢得青楼薄倖名/328
二、天籁词兰谷曲/332
三、杂剧思想论要/347
第四节、朝阳鸣凤马致远/374
一、万花丛中马神仙/374
二、元代散曲状元/379
三、杂剧开创流派/383
四、独具艺术风格/420
第五节、花间美人王实甫/424
一、混迹瓦舍勾栏/424
二、散曲文采绮丽/430
三、二种杂剧指要/432
四、《西厢记》天下夺魁/440
元杂剧通论(下册)
第六章、元曲六大家论(下)/1
第一节、九天珠玉郑光祖/1
一、词坛老将输伏/2
二、杂剧思想纵横/6
三、历史剧民族情结/32
第二节、神鳌鼓浪乔梦符/44
一、江湖风月四十年/44
二、元散曲中探花郎/49
三、杂剧皆自我写真/60
第七章元曲六大中心论/80
第一节、三晋杂剧/80
一、古代戏曲摇篮/80
二、西京英杰吴昌龄/85
三、洞天春晓李寿卿/96
四、倚翠偎红刘唐卿/100
五、三尺孤堆狄君厚/104
六、圣门裔孙孔文卿/106
七、绛州高隐李行甫/109
八、湖海散人罗贯中/119
第二节、燕赵杂剧/128
一、真定曲坛群英/128
二、大破苻坚李文蔚/130
三、尚仲贤与李好古/135
四、一夜姻缘戴善甫/144
五、九山书会史敬先/147
六、一代英豪王伯成/148
七、翠红乡里高茂卿/151
八、燕南独步刘君锡/154
第三节、齐鲁杂剧/157
一、东平勾栏盛名/157
二、高文秀与康进之/160
三、风调才情武汉臣/174
四、燕赵名驰岳伯川/178
五、蕴藉风流张寿卿/181
六、云水散人贾仲明/183
第四节、大都杂剧/197
一、玉京元贞书会/197
二、寰宇知名杨显之/202
三、民族复仇纪君祥/210
四、才思出群王仲文/217
五、三峡波涛费唐臣/221
六、教坊勾管张国宾/224
七、孙仲章与孟汉卿/233
八、神仙中人曾瑞卿/241
九、壮丽无敌秦简夫/249
第五节中州杂剧/256
一、古代戏曲故乡/256
二、一枝独秀郑廷玉/263
三、钓台山长宫天挺/275
四、为鬼做传钟嗣成/285
第六节、杭州杂剧/292
一、杂剧南移杭州/292
二、钟嗣成失载杨梓/297
三、梦归西湖金仁杰/308
四、文场第一范子安/310
五、不求闻达陈以仁/313
六、武林书会萧德祥/316
七、杭城独步朱士凯/321
八、西湖处士王日华/328
九、风流浪子李唐宾/331
十、昆山片玉谷子敬/335
十一、汉廷老吏王子一/337
第八章、少数民族曲家论/342
第一节、少数民族曲家群/343
第二节、与中原曲家幺末相齐/349
一、罗浮梅雪石君宝/349
二、疏狂放浪石子章/370
三、梅边月影李直夫/375
四、锦阵花营杨景贤/382
第九章、风格流派论/391
第一节、本色当行/391
一、论本色/391
二、论当行/401
第二节、曲坛流派/407
一、元曲艺术风格论/407
二、元曲艺术流派论/409
三、元曲风格流派之论定/414
第三节、本色派中多斗士/417
一、题材多样/417
二、平民斗士/419
三、字字本色/420
第四节、文采派中多浪子/426
一、婚姻题材/428
二、风流浪子/429
三、华美绮丽/432
第五节、清丽派中多隐士/437
一、书生神仙/439
二、典雅清丽/442
第十章、影响研究论/446
第一节、对后世戏曲小说的影响/446
一、后世小说改编元杂剧/447
二、后世戏曲改编元杂剧/452
第二节、元明清三代对元杂剧的评价/474
一、元代对元杂剧的肯定评价/475
二、明代对元杂剧的矛盾评价/485
三、清代对元杂剧的一致肯定/498
参考文献/506
后记/513
胡世厚 序二 首部元杂剧研究通论/9
作者 自叙/14
楔子/1
第一章、多元文化论/2
第一节、蒙元入主统一中国/2
第二节、胡汉文化冲撞融合/6
第三节、四等人制影响深远/11
第四节、重开科举形同虚设/18
第五节、不重文治儒士命蹇/27
第六节、全真道教空前盛行/35
第七节、理学正脉北传异域/43
第八节、蒙元多元文化对元曲的影响/49
第二章、艺术源流论/53
第一节、关于杂剧与元杂剧/53
一、元前杂剧探源/53
二、元杂剧不同名目/55
第二节、元杂剧艺术体例/57
一、剧本艺术构成/57
二、体例文化意蕴/62
三、音乐阳刚壮美/66
四、艺术体例突破/70
第三节、众说元杂剧艺术源流/72
一、受西域音乐影响而成/72
二、由皮影戏和傀儡戏发展而来/73
三、由宋金大曲和诸宫调演化而来/74
四、源于宋金杂剧和诸宫调与元散曲/74
五、在金院本基础上逐步形成/74
六、元杂剧形成的远源与近流/75
七、以宋金杂剧为主流又受异质文化影响/75
八、直接源于金院本加诸宫调/76
第四节、古代戏曲起源发展/78
一、上古歌舞/79
二、周秦优戏/80
三、汉代百戏/81
四、六朝古剧/83
五、唐代参军/89
六、宋代杂剧/94
七、金代院本/98
八、关于诸宫调及其他/104
第五节、元杂剧形成艺术推演/109
一、元杂剧形成的艺术过程/109
二、元杂剧形成的艺术推演/116
第三章、兴盛衰落论/121
第一节、元杂剧分期/121
一、《录鬼簿》的分期/121
二、各家分期不一/122
三、前后两期分明/124
第二节、元杂剧兴盛繁荣/127
一、众说兴盛原因/127
二、兴盛原因再探/128
第三节、元杂剧流行衰落/152
一、元杂剧南移衰落/152
二、元杂剧衰落原因/157
第四章、题材名目论/168
第一节、曲家曲作著录/168
一、元杂剧传世剧本统计/168
二、关于《元曲选》/174
第二节、元杂剧题材分类/182
一、各家题材分类/182
二、关于以曲取士/183
三、杂剧十二科/185
第三节、元杂剧题材本事/192
一、元杂剧题材本事时代/192
二、宋元南戏题材本事时代/204
三、元杂剧题材时代启示/208
第四节、元杂剧题材论要/211
一、社会公案剧/211
二、婚姻爱情剧/217
三、文人地位剧/224
四、历史题材剧/229
五、神道隐逸剧/234
六、家庭伦理剧/241
第五节、元曲时代精神/252
一、浪子风流/254
二、隐逸情调/257
三、斗士精神/262
第五章、元曲六家论(上)/269
第一节、关于元曲六大家/269
一、元曲四大家/269
二、元曲六大家/273
第二节、杂剧之始关汉卿/275
一、浪子隐士斗士/275
二、散曲大家杂剧班头/279
三、杂剧思想论衡/285
四、关剧基本特点/319
第三节、鹏搏九霄白仁甫/328
一、赢得青楼薄倖名/328
二、天籁词兰谷曲/332
三、杂剧思想论要/347
第四节、朝阳鸣凤马致远/374
一、万花丛中马神仙/374
二、元代散曲状元/379
三、杂剧开创流派/383
四、独具艺术风格/420
第五节、花间美人王实甫/424
一、混迹瓦舍勾栏/424
二、散曲文采绮丽/430
三、二种杂剧指要/432
四、《西厢记》天下夺魁/440
元杂剧通论(下册)
第六章、元曲六大家论(下)/1
第一节、九天珠玉郑光祖/1
一、词坛老将输伏/2
二、杂剧思想纵横/6
三、历史剧民族情结/32
第二节、神鳌鼓浪乔梦符/44
一、江湖风月四十年/44
二、元散曲中探花郎/49
三、杂剧皆自我写真/60
第七章元曲六大中心论/80
第一节、三晋杂剧/80
一、古代戏曲摇篮/80
二、西京英杰吴昌龄/85
三、洞天春晓李寿卿/96
四、倚翠偎红刘唐卿/100
五、三尺孤堆狄君厚/104
六、圣门裔孙孔文卿/106
七、绛州高隐李行甫/109
八、湖海散人罗贯中/119
第二节、燕赵杂剧/128
一、真定曲坛群英/128
二、大破苻坚李文蔚/130
三、尚仲贤与李好古/135
四、一夜姻缘戴善甫/144
五、九山书会史敬先/147
六、一代英豪王伯成/148
七、翠红乡里高茂卿/151
八、燕南独步刘君锡/154
第三节、齐鲁杂剧/157
一、东平勾栏盛名/157
二、高文秀与康进之/160
三、风调才情武汉臣/174
四、燕赵名驰岳伯川/178
五、蕴藉风流张寿卿/181
六、云水散人贾仲明/183
第四节、大都杂剧/197
一、玉京元贞书会/197
二、寰宇知名杨显之/202
三、民族复仇纪君祥/210
四、才思出群王仲文/217
五、三峡波涛费唐臣/221
六、教坊勾管张国宾/224
七、孙仲章与孟汉卿/233
八、神仙中人曾瑞卿/241
九、壮丽无敌秦简夫/249
第五节中州杂剧/256
一、古代戏曲故乡/256
二、一枝独秀郑廷玉/263
三、钓台山长宫天挺/275
四、为鬼做传钟嗣成/285
第六节、杭州杂剧/292
一、杂剧南移杭州/292
二、钟嗣成失载杨梓/297
三、梦归西湖金仁杰/308
四、文场第一范子安/310
五、不求闻达陈以仁/313
六、武林书会萧德祥/316
七、杭城独步朱士凯/321
八、西湖处士王日华/328
九、风流浪子李唐宾/331
十、昆山片玉谷子敬/335
十一、汉廷老吏王子一/337
第八章、少数民族曲家论/342
第一节、少数民族曲家群/343
第二节、与中原曲家幺末相齐/349
一、罗浮梅雪石君宝/349
二、疏狂放浪石子章/370
三、梅边月影李直夫/375
四、锦阵花营杨景贤/382
第九章、风格流派论/391
第一节、本色当行/391
一、论本色/391
二、论当行/401
第二节、曲坛流派/407
一、元曲艺术风格论/407
二、元曲艺术流派论/409
三、元曲风格流派之论定/414
第三节、本色派中多斗士/417
一、题材多样/417
二、平民斗士/419
三、字字本色/420
第四节、文采派中多浪子/426
一、婚姻题材/428
二、风流浪子/429
三、华美绮丽/432
第五节、清丽派中多隐士/437
一、书生神仙/439
二、典雅清丽/442
第十章、影响研究论/446
第一节、对后世戏曲小说的影响/446
一、后世小说改编元杂剧/447
二、后世戏曲改编元杂剧/452
第二节、元明清三代对元杂剧的评价/474
一、元代对元杂剧的肯定评价/475
二、明代对元杂剧的矛盾评价/485
三、清代对元杂剧的一致肯定/498
参考文献/506
后记/513
元杂剧通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