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得出结论吧! //
让人立刻行动起来的“思考技巧” //
交出“不完整结论”吧 //
能够提交测试版的人和交不出来的人 //
把直觉转化为假设的方法 //
能够瞬间得出结论的伊藤式“结论和根据的金字塔” //
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再怎么收集都一样 //
得出结论能够带来幸福 //
“锻炼假设的能力”的习惯 //
让成为“零部件”的经验在关键竞争中发挥作用 //
看电视和读书也可以锻炼“行动力” //
第2章 迈出步 //
为了迈出步,可以做些什么 //
总之先举起你的手 //
降低身边人的期望值 //
一旦行动起来就不去反省(不接受反馈) //
正因如此——对于所有结果都用上“自我暗示” //
在回顾时把经验化作血肉 //
第3章 推动他人 //
让别人成为你的伙伴,如何构建人际关系有讲究 //
你既可以让他人行动,也可以改变他人 //
构建“心理安全” //
注意“日常”与“非日常” //
交涉的三步骤 //
发生对立时该怎么做 //
将立场抬到不会产生对立的地方 //
“正确的事”未必能让所有人开心 //
只靠“一对多”式的交流,他人不会行动 //
为了实现目标,铺垫工作要做好 //
只靠一个人是改变不了氛围的 //
第4章 握紧你的“轴” //
“轴”会成为自信和成长的原动力 //
如何创造你的“轴” //
自己还没有轴时,姑且临时假设一个 //
公司理想和个人理想不一致时 //
有了轴就会有“自信” //
后记 //
前言
第1章 得出结论吧! //
让人立刻行动起来的“思考技巧” //
交出“不完整结论”吧 //
能够提交测试版的人和交不出来的人 //
把直觉转化为假设的方法 //
能够瞬间得出结论的伊藤式“结论和根据的金字塔” //
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再怎么收集都一样 //
得出结论能够带来幸福 //
“锻炼假设的能力”的习惯 //
让成为“零部件”的经验在关键竞争中发挥作用 //
看电视和读书也可以锻炼“行动力” //
第2章 迈出步 //
为了迈出步,可以做些什么 //
总之先举起你的手 //
降低身边人的期望值 //
一旦行动起来就不去反省(不接受反馈) //
正因如此——对于所有结果都用上“自我暗示” //
在回顾时把经验化作血肉 //
第3章 推动他人 //
让别人成为你的伙伴,如何构建人际关系有讲究 //
你既可以让他人行动,也可以改变他人 //
构建“心理安全” //
注意“日常”与“非日常” //
交涉的三步骤 //
发生对立时该怎么做 //
将立场抬到不会产生对立的地方 //
“正确的事”未必能让所有人开心 //
只靠“一对多”式的交流,他人不会行动 //
为了实现目标,铺垫工作要做好 //
只靠一个人是改变不了氛围的 //
第4章 握紧你的“轴” //
“轴”会成为自信和成长的原动力 //
如何创造你的“轴” //
自己还没有轴时,姑且临时假设一个 //
公司理想和个人理想不一致时 //
有了轴就会有“自信” //
后记 //
【书摘插画】
为了迈出步,可以做些什么
在第1章中曾说到过:通过直觉建立假设,得出结论就开始行动。但有的人在开始阶段就是无法推动这个循环,就是无法行动起来。
特别是对于某一领域还处在缺乏经验和技巧的阶段时,不仅没有自信,还会时常感到不安,因此总是无法迈出步。
此外,他人的眼光和身边的环境也是使人犹豫不前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做出了某种行动,也就意味着他给周围带来了某种影响,而周围则会对此做出反应。因为不知道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感到不安。
为此,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迈出步的思考方式。
从今天起,三浦知良就是我的对手
我20多岁还在银行工作的时候,精神状态曾一度欠佳,好不容易克服了精神上的问题,重新回到职场。回去的当天,我在同事们的面前说:
“从今天起,三浦知良(著名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脚)就是我的对手了。”
“啥?伊藤你在说什么呢?你没事吧?”他们说这话时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一个精神状态才恢复正常的普普通通的小员工,人家堂堂日本足球界的巨星三浦知良怎么会和你是对手?莫名其妙。
当然,我那时的意思并不是要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也不是想着要成为那样的巨星。三浦知良和我同龄,月份上只差了一个月。三浦知良曾在巴西作为职业选手大展身手,后来回到日本,成为推动整个日本足球界向前进步的存在,已经是一个地位不可动摇的巨星了。
另一方面,我又如何呢?虽然我曾经一点自信也没有,但既然好不容易重新振作了起来,况且大家都是人类,我也应该可以做到。就像世人为大展身手的三浦知良而狂热一般,我也想通过工作上的努力成为给身边人带来勇气的存在,于是对自己说:“定个大点的目标!”只是嘴上说出来的话并不会给谁带来麻烦,于是我心想:“那就公开宣告吧!”
虽然是个破罐子破摔的宣告,但因为是在大家面前公开说的,从此以后我总是会思考“我现在的行动像不像是三浦知良会做的?”“三浦知良在这种时候会怎么判断?”对我而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步。
强调“承诺和一贯性”的思考方式。人在无意识间,会做出自己曾经承诺过的事或者采取具有一贯性的行动。因此就算感到些许不安,还是先选择公开宣告吧。被人嘲笑的目标反而更容易实现。
当然了,在初阶段时即使公开宣告了也很难付诸行动。但是只要每天都想着“三浦知良会怎么做”,它很快就会成为你的习惯。而保持这个习惯对你来说理所当然,就像没有人会为了刷个牙而特地下决心说:“好,我今天一定要刷牙!”
“我要改变这个行业”也好,“争取业绩”也好,或者是“我要拿出瞩目的成果然后上《情热大陆》”,目标定什么都无妨,总是要先向大家公开宣告,向着目标许下自己的承诺。就算不能立刻实现,你的意识会慢慢地朝着目标靠拢,你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止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从做出宣告以来的25年,我一直都一边注意着三浦知良,一边努力工作至今。虽然现在他于我而言还是个相当遥远的存在,但就像他用足球给人们带来勇气一样,我也通过工作上的努力鼓舞了我身边的人,给他们带去笑容。曾经什么也做不到的我开始这样想:虽然微乎其微,但也迈出了步。
就在某一天,有家媒体给我提供了个机会,问我:“要不要和三浦知良先生来场谈话?”我欣然答应,荣幸地和三浦知良对话了。做出挑战宣言的我那时27岁,能够和三浦选手面对面什么的,想都不敢想。随便决定了个对手并一路追赶他的背影,过了25年,终于实现了和他的对话。如果那时我害怕被人嘲笑而没有做出宣言,后来是绝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当然,只不过是和三浦选手“面对面谈话”而已,今后我仍然会一路追赶他的背影。
为了“愿望成真”,公开宣言的作用十分重大。
迈出初的一步
刚开始就要做到完美
抱着多试几次总能成功的想法开始行动
总之先举起你的手
这是发生在前段时间我担任某企业研修讲师的时候的事。虽然培训的对象都是人尽皆知的一流企业的年轻精英们,但在研修过程中我几度催促他们发言,却没有一个人举手。
明明之前的小组讨论那么活跃,我感到很奇怪。我问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在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被要求发言,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种心理想必很多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不敢举手呢?
因为要是说错了会被别人嘲笑,太难为情了。
就算自以为意见表述得很完美,但结果要是周围冷场了就会很尴尬。
会议上的发言要完美。
展示一定要做得完美。
抱着这种想法,心中的难度只会不断上升,终变得不敢发言。心里一直想着“必须要把资料收集好”“等做足了心理准备再开始”等,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迟迟无法开始行动。
我20多岁的时候也不敢在人前发表意见。而我现在在近300人面前发表意见,还写书介绍怎么沟通表达,于是很多人都认为我“肯定从以前起就很擅长做展示吧”,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原本的我别说是做展示了,就连在会议上举个手我都会很紧张。
35岁左右的我,在格洛比斯经营大学院,也就是我现在担任讲师的那个学院作为学生次上课的那个时候,我开始改变了。讲师请人举手发言,于是一下子就有差不多30个学生举起了手。受此感染,我也开始习惯举手了。虽然我自己的发言总是差点什么,但仔细听下来,我发现和别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于是我注意到,当我害怕自己发表的意见不够好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从此我尽量多地去举手,好多得到一些发言的次数。
那段时间,我在实际的工作上也按照这个模式去行动。总之,先争取在会议上发言一次。因为自己在发言的时候总是拼了命地认真思考,所以渐渐地自己的发言的质量也提高了上去。
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
“总之先举起手”这句话不仅仅只适用于会议上的发言,从一些小事做起也可以,比如和朋友们一起去卡拉OK的时候做个点歌的,又或者像是平常吃午饭的时候总是被课长邀请了跟着去吃,但今天由你来主动向课长推荐好店。
在卡拉OK个唱歌,就算唱跑调了,多不过是被大家笑笑罢了。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其他人都放下心来唱歌,氛围也变得活跃,你简直就是“英雄”。就从这样的小事开始,多去体验“暂且先行动了再说”的这种状态吧。
“无意中就做到了”——自然而然地解除自我设限
“解除自我设限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这句是我一位传说级别的自行车表演赛车手朋友常说的话。不过就算不是自行车表演赛那么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一样通用。
比起心里去想,不如下定决心“今天我要举手”并且付诸行动。平时畏畏缩缩、容易考虑过度的人,一旦内心感受到了“无意中就做到了”的喜悦,那就够了。
比起心里想着如何努力解除自我设限,“稀里糊涂地就做了”“无意中就行动起来了”的这种感觉能让你更容易地做到。后,解除自我设限也会变得简单。
在第1章中曾说到过:通过直觉建立假设,得出结论就开始行动。但有的人在开始阶段就是无法推动这个循环,就是无法行动起来。
特别是对于某一领域还处在缺乏经验和技巧的阶段时,不仅没有自信,还会时常感到不安,因此总是无法迈出步。
此外,他人的眼光和身边的环境也是使人犹豫不前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做出了某种行动,也就意味着他给周围带来了某种影响,而周围则会对此做出反应。因为不知道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感到不安。
为此,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迈出步的思考方式。
从今天起,三浦知良就是我的对手
我20多岁还在银行工作的时候,精神状态曾一度欠佳,好不容易克服了精神上的问题,重新回到职场。回去的当天,我在同事们的面前说:
“从今天起,三浦知良(著名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脚)就是我的对手了。”
“啥?伊藤你在说什么呢?你没事吧?”他们说这话时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一个精神状态才恢复正常的普普通通的小员工,人家堂堂日本足球界的巨星三浦知良怎么会和你是对手?莫名其妙。
当然,我那时的意思并不是要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也不是想着要成为那样的巨星。三浦知良和我同龄,月份上只差了一个月。三浦知良曾在巴西作为职业选手大展身手,后来回到日本,成为推动整个日本足球界向前进步的存在,已经是一个地位不可动摇的巨星了。
另一方面,我又如何呢?虽然我曾经一点自信也没有,但既然好不容易重新振作了起来,况且大家都是人类,我也应该可以做到。就像世人为大展身手的三浦知良而狂热一般,我也想通过工作上的努力成为给身边人带来勇气的存在,于是对自己说:“定个大点的目标!”只是嘴上说出来的话并不会给谁带来麻烦,于是我心想:“那就公开宣告吧!”
虽然是个破罐子破摔的宣告,但因为是在大家面前公开说的,从此以后我总是会思考“我现在的行动像不像是三浦知良会做的?”“三浦知良在这种时候会怎么判断?”对我而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步。
强调“承诺和一贯性”的思考方式。人在无意识间,会做出自己曾经承诺过的事或者采取具有一贯性的行动。因此就算感到些许不安,还是先选择公开宣告吧。被人嘲笑的目标反而更容易实现。
当然了,在初阶段时即使公开宣告了也很难付诸行动。但是只要每天都想着“三浦知良会怎么做”,它很快就会成为你的习惯。而保持这个习惯对你来说理所当然,就像没有人会为了刷个牙而特地下决心说:“好,我今天一定要刷牙!”
“我要改变这个行业”也好,“争取业绩”也好,或者是“我要拿出瞩目的成果然后上《情热大陆》”,目标定什么都无妨,总是要先向大家公开宣告,向着目标许下自己的承诺。就算不能立刻实现,你的意识会慢慢地朝着目标靠拢,你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止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从做出宣告以来的25年,我一直都一边注意着三浦知良,一边努力工作至今。虽然现在他于我而言还是个相当遥远的存在,但就像他用足球给人们带来勇气一样,我也通过工作上的努力鼓舞了我身边的人,给他们带去笑容。曾经什么也做不到的我开始这样想:虽然微乎其微,但也迈出了步。
就在某一天,有家媒体给我提供了个机会,问我:“要不要和三浦知良先生来场谈话?”我欣然答应,荣幸地和三浦知良对话了。做出挑战宣言的我那时27岁,能够和三浦选手面对面什么的,想都不敢想。随便决定了个对手并一路追赶他的背影,过了25年,终于实现了和他的对话。如果那时我害怕被人嘲笑而没有做出宣言,后来是绝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当然,只不过是和三浦选手“面对面谈话”而已,今后我仍然会一路追赶他的背影。
为了“愿望成真”,公开宣言的作用十分重大。
迈出初的一步
刚开始就要做到完美
抱着多试几次总能成功的想法开始行动
总之先举起你的手
这是发生在前段时间我担任某企业研修讲师的时候的事。虽然培训的对象都是人尽皆知的一流企业的年轻精英们,但在研修过程中我几度催促他们发言,却没有一个人举手。
明明之前的小组讨论那么活跃,我感到很奇怪。我问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在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被要求发言,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种心理想必很多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不敢举手呢?
因为要是说错了会被别人嘲笑,太难为情了。
就算自以为意见表述得很完美,但结果要是周围冷场了就会很尴尬。
会议上的发言要完美。
展示一定要做得完美。
抱着这种想法,心中的难度只会不断上升,终变得不敢发言。心里一直想着“必须要把资料收集好”“等做足了心理准备再开始”等,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迟迟无法开始行动。
我20多岁的时候也不敢在人前发表意见。而我现在在近300人面前发表意见,还写书介绍怎么沟通表达,于是很多人都认为我“肯定从以前起就很擅长做展示吧”,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原本的我别说是做展示了,就连在会议上举个手我都会很紧张。
35岁左右的我,在格洛比斯经营大学院,也就是我现在担任讲师的那个学院作为学生次上课的那个时候,我开始改变了。讲师请人举手发言,于是一下子就有差不多30个学生举起了手。受此感染,我也开始习惯举手了。虽然我自己的发言总是差点什么,但仔细听下来,我发现和别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于是我注意到,当我害怕自己发表的意见不够好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从此我尽量多地去举手,好多得到一些发言的次数。
那段时间,我在实际的工作上也按照这个模式去行动。总之,先争取在会议上发言一次。因为自己在发言的时候总是拼了命地认真思考,所以渐渐地自己的发言的质量也提高了上去。
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
“总之先举起手”这句话不仅仅只适用于会议上的发言,从一些小事做起也可以,比如和朋友们一起去卡拉OK的时候做个点歌的,又或者像是平常吃午饭的时候总是被课长邀请了跟着去吃,但今天由你来主动向课长推荐好店。
在卡拉OK个唱歌,就算唱跑调了,多不过是被大家笑笑罢了。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其他人都放下心来唱歌,氛围也变得活跃,你简直就是“英雄”。就从这样的小事开始,多去体验“暂且先行动了再说”的这种状态吧。
“无意中就做到了”——自然而然地解除自我设限
“解除自我设限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这句是我一位传说级别的自行车表演赛车手朋友常说的话。不过就算不是自行车表演赛那么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一样通用。
比起心里去想,不如下定决心“今天我要举手”并且付诸行动。平时畏畏缩缩、容易考虑过度的人,一旦内心感受到了“无意中就做到了”的喜悦,那就够了。
比起心里想着如何努力解除自我设限,“稀里糊涂地就做了”“无意中就行动起来了”的这种感觉能让你更容易地做到。后,解除自我设限也会变得简单。
零秒行动力:立刻行动的精进指南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