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运用文本间性理论,参照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有关"体用"学说,从互为体用视角--韵散不同配置与如何动态配置,揭示中国古代诗歌、戏剧、说唱文体的内在结构,以及一种新文体生成的路径与方式。本书亦从文学史视阈角度,梳理了诗歌、戏曲、说唱等重要文体的源流及其演变轨迹,力图寻绎文学文体形态生成的某些规律性机制,以期对我国文体学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参考的新思路。全书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文献释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济,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
目录
绪论
一、文学体用说及其相关理论
二、本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与思考维度
第一章 诗歌为体戏剧为用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戏剧性因素
二、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
三、从咏剧诗看诗歌与戏曲文体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第二章 戏曲为体诗歌为用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二、南北剧《拜月亭》《杀狗劝夫》诗歌为用比较
三、从“题目正名”看南北戏曲体制之异
四、联章诗及其在戏曲文体构成中的意义
五、联句诗及其对戏曲等的影响
第三章 说唱为体诗歌为用
一、中国古代诗歌为用与说唱文体的生成
二、北宋歌舞形式传踏形成初探
——兼论中国古代戏曲演进之轨迹
三、叙事诗体与说唱体之比较
——以《秋胡行》诗与《秋胡变文》为例
四、戏曲文体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借鉴
第四章 戏曲为体说唱为用
一、诸宫调对南北剧文体之影响
二、说唱形式在戏曲文学中的运用
三、俗赋在古代戏曲中的遗存
第五章 同题异体比较
一、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二、从《西厢记诸宫调》到《西厢记》
三、从《琵琶行》到《青衫泪》
四、《钵中莲》:从万历钞本到嘉庆钞本
引用书目
后记
一、文学体用说及其相关理论
二、本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与思考维度
第一章 诗歌为体戏剧为用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戏剧性因素
二、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
三、从咏剧诗看诗歌与戏曲文体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第二章 戏曲为体诗歌为用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二、南北剧《拜月亭》《杀狗劝夫》诗歌为用比较
三、从“题目正名”看南北戏曲体制之异
四、联章诗及其在戏曲文体构成中的意义
五、联句诗及其对戏曲等的影响
第三章 说唱为体诗歌为用
一、中国古代诗歌为用与说唱文体的生成
二、北宋歌舞形式传踏形成初探
——兼论中国古代戏曲演进之轨迹
三、叙事诗体与说唱体之比较
——以《秋胡行》诗与《秋胡变文》为例
四、戏曲文体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借鉴
第四章 戏曲为体说唱为用
一、诸宫调对南北剧文体之影响
二、说唱形式在戏曲文学中的运用
三、俗赋在古代戏曲中的遗存
第五章 同题异体比较
一、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二、从《西厢记诸宫调》到《西厢记》
三、从《琵琶行》到《青衫泪》
四、《钵中莲》:从万历钞本到嘉庆钞本
引用书目
后记
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