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

副标题:无

作   者:折晓叶,艾云 著

分类号:

ISBN:978751615124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城乡关系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这一关系的失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最大的结构失衡。本书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本书在分析上侧重于城乡关系演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变迁主体所采取的对策,既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也包括城乡基层单位和民众的应对策略。通过将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观照,提出各时期不同的“机会结构”、“互动机制”和“行动策略”,既为城乡关系的演变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推进,又给其发展带来新的更为复杂的难题。正是在这些新旧问题和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城乡关系在进入一个个新的阶段时,后边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问题尾巴,表现出诸种与一般城市化和现代化理论不相一致的路径和实践。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城市与乡村之关系何以成为问题
 二 城乡关系的几个研究视角
  (一)冲突-融合论
  (二)结构转型论
  (三)统筹和一体化论
 三 研究路径和分析框架:一个“机会结构-互动机制-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
  (一)日常生活情景和逻辑中的“结构-机制-行动”
  (二)研究视角、叙事线索和方法
第二章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 农本经济延续下相对开放的城乡关系(1949—1952)
 二 总体性支配下城乡关系的国家性建构(1953—1978)
  (一)汲取乡村的内向型资金积累
  (二)工业上下马与劳动人口进出城
  (三)粮食短缺、“盲流”与城乡隔离制度的开端
  (四)替代家庭经济组织功能的合作化运动
  (五)全面分隔城乡的户籍制度
  (六)城市“单位制”和农村“集体制”
 三 乡村自主性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78—1984)
  (一)地方自主权扩大对于城乡关系的影响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劳动力冗余的非农化
  (三)农产品价格双轨制与城乡要素市场化流动
  (四)财政包干与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化
  (五)小城镇发展对城乡隔离格局的弱化
 四 竞争型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85-2002)
  (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农业“三要素”留乡还是进城?
  (二)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职业分工体系的改变
  (三)双轨制与城乡工业竞争性增长
  (四)分税制与地方分成性增长和竞争
  (五)开发区建设与县际城市化竞争
 五 城乡统筹模式下的城乡关系(2002年以来)
  (一)“多予、少取、放活”、“反哺”与统筹城乡
  (二)二次分税制与地方政府经营模式的转换
  (三)民工潮与区域间城市化竞争
  (四)城乡统筹:县域城市化议题的提出
第三章 要素流动中的城乡关系
 一 国家主导下的土地要素身份化: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
  (一)国家总体性计划体制下城乡土地功能差异
  (二)市场化改革与农村民间土地市场的兴起
  (三)土地市场兴盛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四)“还权赋能”:破解土地集体制与土地身份化的改革试验
 二 人口城市化:人口、土地和户籍三位一体的结构与解构
  (一)人口、土地与户籍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人地分离”
  (三)农民工进城与“半城市化”
  (四)行政主导下的农民城市化:“进城”和“上楼”
 三 农产品市场兴起:土地收益权变革与市场结构变迁
  (一)城乡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二)农村工业化与城乡商品流通
  (三)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农户经济与资本企业
  (四)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农产品市场转型
  (五)网络时代与农产品市场
 四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下乡
  (一)城乡资本的单向流动: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困境
  (二)“资本下乡”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第四章 制度控制与“反控制”下的城乡关系
 一 将行动者引入观察和分析中心
 二 计划控制时代的反向机制
  (一)瞒产私分:对农产品剩余控制的抵制
  (二)“磨洋工”:对集体制生产控制的逃逸
  (三)外出:对谋生手段控制的挣脱
  (四)“盲流”:对“职业-身份”控制的摆脱
  (五)工业进社队:对城乡产业分割的突破
  (六)“包产到户”:对占有和经营方式控制的变革
 三 从双轨制到市场化:乡村的“反控制”空间
  (一)要素市场化交换:乡村的竞争机会
  (二)乡镇企业:乡村工业化的反向“拉力”
  (三)劳动力市场化流动:农民工流动对制度控制的消解
  (四)村庄自然城镇化:城乡关系壁垒的打破
  (五)边缘社区: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内的复制与竞争
 四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合作行动的“反控制”意涵
  (一)“乡”-方的反向视角和应对策略
  (二)输入和回应:农村再合作制度的缘起
  (三)农民依靠合作的“反控制”行为
  (四)农民再合作主要针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下的城乡关系
 一 从“双轨”到“权力-资本-市场”三重机制
  (一)双轨治理: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础
  (二)资本如何将权力与市场加以联结
  (三)行政权力和资本双重推动下的城市化浪潮
 二 县域城市化项目经营的统合模式
  (一)县域政府“统合化”新倾向
  (二)“项目平台”:中央管制政策约束下地方的应对策略
  (三)城市化“土地核心项目平台”的运作
 三 城乡“一体化”的诸面向和新议题
  (一)国家战略和地方行动
  (二)部门下乡,项目进村
  (三)资本借“项目”进村,农民被“腾地”上楼
  (四)资本下乡,农民进城
  (五)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结语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
  (二)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三)主体性建构和农民自组织参与
  (四)“结构-机制-行动”取向的分析潜力
参考书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