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从影5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这部对谢晋电影创作的研究、控讨论文集。全书共收专家学者研究论文19篇。从谢晋电影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贯母题、文化意义、银幕人物我艺术表现、美学追求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与探讨。本书对电影导演及创作人员,对从事中国电影研究和评论的电影工作者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具有较高的参考、研究价值。
目录
序
谢晋,我的同路人
谢晋电影创作五十周年——论谢晋的现实主义艺术追求
谢晋的海外知音
谢晋电影的文化经验:雅俗共赏
论谢晋和他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兼及谢晋90年代的电影创作
沉沦与救赎——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
谢晋电影中的国与家
试论谢晋电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论谢晋电影的生命意识
略论谢晋电影的叙事特色
“谢晋模式”讨论及其他
谢晋电影表演美学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谢晋、李行作品美学比较
略论新时期谢晋女性叙事策略的调整
形象化的文化大革命史——《芙蓉镇》读解
舞台、女性和“过渡仪式”——谢晋电影《舞台姐妹》的再读解
谢晋电影的另类——《最后的贵族》《清凉寺钟声》及其他
把握电影的群众性——谢晋五获“百花奖”的启示
谢晋,中国现代化的镜子——观今俄罗斯的一个观点
附录
谢晋年表
后记
谢晋,我的同路人
谢晋电影创作五十周年——论谢晋的现实主义艺术追求
谢晋的海外知音
谢晋电影的文化经验:雅俗共赏
论谢晋和他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兼及谢晋90年代的电影创作
沉沦与救赎——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
谢晋电影中的国与家
试论谢晋电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论谢晋电影的生命意识
略论谢晋电影的叙事特色
“谢晋模式”讨论及其他
谢晋电影表演美学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谢晋、李行作品美学比较
略论新时期谢晋女性叙事策略的调整
形象化的文化大革命史——《芙蓉镇》读解
舞台、女性和“过渡仪式”——谢晋电影《舞台姐妹》的再读解
谢晋电影的另类——《最后的贵族》《清凉寺钟声》及其他
把握电影的群众性——谢晋五获“百花奖”的启示
谢晋,中国现代化的镜子——观今俄罗斯的一个观点
附录
谢晋年表
后记
论谢晋电影续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