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卓新平主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宗教学)》在微观或具体层面还专门讨论了基督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大家尤其注意的就是基督教与中国主流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对此,大家论及的话题包括基督教神学与中国多元的宗教理论之互动,基督教的灵性追求与其社会实践之关系,基督教与国际政治和中美关系,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方式和不同影响,基督教经典对社会正义问题及和谐平等发展的启迪等。中国学者还特别关注到社会层面的基督教“中国化”问题,以及理论层面的“汉语神学”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关系。这里涌现的问题意识和呈现的开放态度,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目录
序
“基督教中国化”三思
以小说塑造民族之魂:梁启超的应用佛学
巴哈伊教独特的宗教观
作为“社会权力”的宗教及其信仰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认同模式的转型
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到文化遗产:中国合法性道德基础的变迁
宗教与教育:比较研究的视野
“宗教法人”设立刍议
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
不同宗教之间一定要排斥,不可以和谐吗——从跨文化宗教艺术到修养的融合
宗教间对话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宗教需要多元论的宗教理论吗
宗教对话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来自亚洲邻国的经验教训
灾难现场的宗教应对体系
和谐宗教从经开始
社会模型:信仰、形式与政治的想象力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国宗教应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
宗教文化创新与建构新型社会关系
百年国学与西学中的宗教元素
文化身份的“动词性”逻辑——传教士的身份、认同及其游移
冷战宗教:冷战对中美宗教的影响
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
宗教研究对人文教育的意义
汉语神学与中国学术
由文化神学发展为教会神学与灵修神学:一种对巴尔塔撒的神学解读
宗教与社会变迁:早期基督宗教渗透社会的策略——转化罗马政治术语为信仰概念
行公义、好怜悯:基督教对当代香港社会的陶塑——以教会在东九龙的服务为例
利玛窦研究的新进展
宗教的多维面向和内在张力
关于四川省泸州市基督教会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调研报告
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
“基督教中国化”三思
以小说塑造民族之魂:梁启超的应用佛学
巴哈伊教独特的宗教观
作为“社会权力”的宗教及其信仰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认同模式的转型
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到文化遗产:中国合法性道德基础的变迁
宗教与教育:比较研究的视野
“宗教法人”设立刍议
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
不同宗教之间一定要排斥,不可以和谐吗——从跨文化宗教艺术到修养的融合
宗教间对话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宗教需要多元论的宗教理论吗
宗教对话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来自亚洲邻国的经验教训
灾难现场的宗教应对体系
和谐宗教从经开始
社会模型:信仰、形式与政治的想象力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国宗教应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
宗教文化创新与建构新型社会关系
百年国学与西学中的宗教元素
文化身份的“动词性”逻辑——传教士的身份、认同及其游移
冷战宗教:冷战对中美宗教的影响
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
宗教研究对人文教育的意义
汉语神学与中国学术
由文化神学发展为教会神学与灵修神学:一种对巴尔塔撒的神学解读
宗教与社会变迁:早期基督宗教渗透社会的策略——转化罗马政治术语为信仰概念
行公义、好怜悯:基督教对当代香港社会的陶塑——以教会在东九龙的服务为例
利玛窦研究的新进展
宗教的多维面向和内在张力
关于四川省泸州市基督教会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调研报告
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