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3/60/9787516161715.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现代汉语有普通话,明清时代则有官话,亦日正 音。当时的欧、美、朝、日等域外汉语官话韵书及其 相关文献,因带有罗马字、谚文和片假名等拼音文字 的注音,在直观性地保留了各个时间节点官话的音韵 特征的同时,其所记官话语音还具备传教、外交和通 商等用途的实用性质。由陈辉所*的《从泰西海东文 献看明清官话之嬗变--以语音为中心》通过文史语言 学和传统音韵学并举的方法,从这些域外文献中梳理 互证出一条相对清晰的明清官话语音嬗变之轨迹,揭 示出了官话正音的理论标准弄口实际样板的发展脉络 。
目录
概要引论 官话研究存在三大可能性误导上篇第一章 泰西、海东文献所见洪武韵以及官话语音第一节 从朝鲜谚解汉语韵书看15世纪洪武韵之“正音”地位的动摇第二节 从崔世珍、金尼阁著作看16、17世纪洪武韵“正音”地位的名存实亡第三节 从日本文献看明清更替后洪武韵的不再被尊以及“正音”概念的迁化第四节 传统华夷观与洪武韵以及明清官话的关系第二章 东西洋士人所记19世纪汉语官话之嬗变第一节 新教传教士所认知的汉语官话第二节 西方外交通商官员开始重视北京官话第三节 清政府定京音为国语标准第三章 官话管窥三则第一节 朱元璋的“中原”观及其对汉语的影响一 朱元璋对“中原”概念的阐释二 从《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看明初的“中原雅音”三 偰长寿何以成为丽末鲜初与明朝交流的语言翘楚四 《洪武正韵》的修订与实际应用五 余论第二节 《老乞大谚解》和《无罪获胜》比较研究一 《老乞大谚解》和《无罪获胜》的刊印缘由二 《老乞大谚解》、《无罪获胜》所记汉语语音的特征三 从《老乞大谚解》、《无罪获胜》注音看清初官话的使用状况第三节 徽班何以进京成国剧下 篇第一章 朝鲜与汉语官话第一节 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与时俱变第二节 “训民正音”与《洪武正韵译训》第三节 崔世珍与《四声通解》第四节 《音韵阐微》的影子——《华东正音通释韵考》第二章 传教士与汉语官话第一节 耶稣会士对汉字的解析与认知一 耶稣会士以梵汉语言接触结果为基础解析汉字音韵二 耶稣会士由日语兼及汉语的认知进程三 金尼阁集大成耶稣会士对汉字“形声义”的认知体系第二节 《西儒耳目资》与“三韵”兑考的基础第三节 《无罪获胜》语言学探微一 《无罪获胜》所记录的汉语语音二 《无罪获胜》的行文格式和汉字字体三 注音本《无罪获胜》刊印的动因分析附录:《无罪获胜》汉字罗马字注音索引第四节 《汉英韵府》所见官话一 卫三畏的汉语学习、研究与运用二 卫三畏所认知的汉语官话、方言与汉文的关系三 《汉英韵府》中的官话语音第三章 日本汉学家所认知的汉语官话第一节 唐音学与冈岛璞及其唐话教材一 唐音学的兴起二 冈岛璞及其唐话教材三 《唐话纂要》、《唐译便览》等教材唐音的假名标注法及音值四 《唐话纂要》假名注音所体现的杭州话语音特征五 《唐译便览》假名注音所体现的官话语音特征第二节 文雄与《磨光韵镜》、《三音正讹》一 《磨光韵镜》、《韵镜指要录》、《翻切伐柯篇》等著作所论唐音二 《三音正讹》坤卷所反映的汉语官话音系三 夷夏之辩与华音正俗第三节 《亚细亚言语集》等汉语教材所见北京官话一 广部精等汉语学家所认知的北京话二 广部精与他创办的北京官话教学机构及所编教材三 《亚细亚言语集支那官话部》所见北京官话音韵体系以及与《语言自迩集》的差异余言一 明清两代究竟有没有过官话标准二 官话在明清两代的实际使用状况如何三 如何理解“正音”、“官话”、“读书音”和“口语音”之间的关系四 为什么泰西、海东文献对官话的记录描写比中国人自己的更加具体丰富五 泰西、海东文献所记录官话语音是否各有侧重主要参考著作感谢的话——代后记
从泰西、海东文献看明清官话之嬗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