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全2册)》主要内容:学术论文自选集分为甲乙两编,甲编命名为“学术理念”,乙编命名为“学术进程”。乙编既然以“进程”为名,自然希望从中看出本人学术渐进的历程。所谓“渐进”,未必是逐渐长进或提升的意思,只是在说其随着岁月继续向前迈进,所以文章排序就按着写作时间的前后。近来北京中华书局将为其出版《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戏曲源流新论》等作,闻之甚喜,但接曾先生越海电话嘱余为其学术论文自选集之甲编“学术理念”写序时,颇致犹豫。
目录
序言
自序
評鷺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
一謹嚴而不拘泥的態度
二具體而完備的方法
結語
從西施說到梁祝
——民族故事之命義、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
一民族故事之命義
二民族故事之基型觸發
三民族故事之孳乳展延
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
一聲調的组合
二韻協的布置
三語言長度
四音節形式
五詞句結構
六意象情趣的感染
結論
說“排場”
引言
一清代之前文獻上所見的“排場”
二許、王、吴三氏的“排場”說
三明代曲學與“排場”相關的概念
四李漁與“排場”相關的理論
五張師清徽的“傳奇分場”說
六元雜劇的“排場”
七明清傳奇的“排場”
八京劇的“排場”
結語
臺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引言
一民俗技藝的特質與功能
二民俗技藝的内涵與現況
三民俗技藝的調查和研究
四民俗技藝的保存與發揚
五民俗技藝園的緣起
六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結語
論說“戲曲劇種”
引言
一“戲曲劇種”的命義
二戲曲體製劇種“南戲”與“傳奇”分野之辨證
三再從“傳奇”命義說到“南雜劇”與“短劇”
四體製劇種與腔調
餘論
中國戲曲之本質
緒論
一戲曲的美學基礎--歌舞樂與劇場
二戲曲表演藝術的基本原理--虚擬、象徵與程式
三戲曲藝術本質之歌舞性、節奏性、寫意性、誇張性與疏離且投人性
四其他因素產生的戲曲特殊現象
結論
論說“折子戲”
緒論
一折子戲名義考釋
二折子戲產生之背景
三折子戲之先驅與成形
四折子戲之興盛情況
結論/
論說小戲/
前言
一小戲之命義、形成與發展
二從小戲“鹘伶聲嗽”到大戲南曲戲文”
三從小戲“院本”到大戲“北曲雜劇”
四小戲的價值
餘言:小戲大展
論說精緻歌仔戲
一百年來歌仔戲的曲折身世
二輾轉於江湖廟口,瞭望新路
三彰顯虚擬象徵流轉的美質
四《白蛇》、《濟公》、《天鵝宴》精華再現
五精緻歌仔戲的六大訴求
六融人現代生活,勿失鄉土性格
自序
評鷺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
一謹嚴而不拘泥的態度
二具體而完備的方法
結語
從西施說到梁祝
——民族故事之命義、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
一民族故事之命義
二民族故事之基型觸發
三民族故事之孳乳展延
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
一聲調的组合
二韻協的布置
三語言長度
四音節形式
五詞句結構
六意象情趣的感染
結論
說“排場”
引言
一清代之前文獻上所見的“排場”
二許、王、吴三氏的“排場”說
三明代曲學與“排場”相關的概念
四李漁與“排場”相關的理論
五張師清徽的“傳奇分場”說
六元雜劇的“排場”
七明清傳奇的“排場”
八京劇的“排場”
結語
臺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引言
一民俗技藝的特質與功能
二民俗技藝的内涵與現況
三民俗技藝的調查和研究
四民俗技藝的保存與發揚
五民俗技藝園的緣起
六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結語
論說“戲曲劇種”
引言
一“戲曲劇種”的命義
二戲曲體製劇種“南戲”與“傳奇”分野之辨證
三再從“傳奇”命義說到“南雜劇”與“短劇”
四體製劇種與腔調
餘論
中國戲曲之本質
緒論
一戲曲的美學基礎--歌舞樂與劇場
二戲曲表演藝術的基本原理--虚擬、象徵與程式
三戲曲藝術本質之歌舞性、節奏性、寫意性、誇張性與疏離且投人性
四其他因素產生的戲曲特殊現象
結論
論說“折子戲”
緒論
一折子戲名義考釋
二折子戲產生之背景
三折子戲之先驅與成形
四折子戲之興盛情況
結論/
論說小戲/
前言
一小戲之命義、形成與發展
二從小戲“鹘伶聲嗽”到大戲南曲戲文”
三從小戲“院本”到大戲“北曲雜劇”
四小戲的價值
餘言:小戲大展
論說精緻歌仔戲
一百年來歌仔戲的曲折身世
二輾轉於江湖廟口,瞭望新路
三彰顯虚擬象徵流轉的美質
四《白蛇》、《濟公》、《天鵝宴》精華再現
五精緻歌仔戲的六大訴求
六融人現代生活,勿失鄉土性格
曾永义术论文自选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