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系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
本书共两篇。第1篇水文学,系统地介绍了河川与径流、水文统计基本原理、河流水情、降水与暴雨强度公式、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等内容。第2篇水文地质学,介绍了地质基本知识、地下水的基本知识、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渗流运动、不同空隙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地下水资源勘察与评价等内容。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英语术语,各章结束时附有中英文对照的“本章小结”。
本书不仅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质勘察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篇 水文学
第1章 绪论
1.1 水文学研究内容
1.1.1 水文学及其研究内容
1.1.2 水文学分类
1.2 水资源、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2.1 水资源概念
1.2.2 水文循环
1.2.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1.3 水文学研究方法
1.4 水文学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关系
1.4.1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关系
1.4.2 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
1.5 水文学简史与近年发展方向
1.5.1 水文学简史
1.5.2 水文学近年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2章 水文学基本知识
2.1 河流与流域
2.1.1 河流基本特征
2.1.2 流域基本特征
2.2 降水与下渗
2.2.1 降水
2.2.2 下渗
2.3 河川径流
2.3.1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2.3.2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4 水文测验与信息采集
2.4.1 水位观测
2.4.2 流量测验
2.4.3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2.4.4 泥沙测验
2.4.5 冰情测验
2.4.6 水文信息采集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3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3.1 水文统计基本概念
3.1.1 水文统计
3.1.2 事件与随机变量
3.1.3 总体、个体与样本
3.1.4 概率与频率
3.1.5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3.1.6 累积频率与重现期
3.1.7 设计频率标准
3.2 统计参数与抽样误差
3.2.1 统计参数
3.2.2 抽样误差
3.3 经验频率曲线与理论频率曲线
3.3.1 经验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3.3.2 经验频率曲线
3.3.3 理论频率曲线
3.3.4 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
3.4 水文频率计算方法
3.4.1 统计参数初估方法
3.4.2 适线法
3.5 相关分析
3.5.1 概述
3.5.2 线性简相关
3.5.3 曲线简相关
3.5.4 线性复相关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4章 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
4.1 设计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
4.1.1 年径流及其特性
4.1.2 设计年径流量
4.1.3 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4.2 设计洪峰流量(或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4.2.1 概述
4.2.2 洪水资料审查与样本组成
4.2.3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4.3 设计枯水流量(或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4.3.1 概述
4.3.2 枯水资料审查与样本组成
4.3.3 设计枯水流量与水位计算
4.4 径流情势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4.4.1 河流水质与径流情势关系
4.4.2 河流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5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5.1 概述
5.2 暴雨强度公式
5.2.1 点雨量资料整理
5.2.2 暴雨强度公式
5.2.3 求解暴雨强度公式中参数
5.3 流域汇流分析计算
5.3.1 等流时线和出口断面流量推演
5.3.2 不同净雨历时对流量过程和洪峰的影响
5.3.3 等流时线法的讨论
5.4 暴雨洪峰流量推理公式
5.4.1 基本原理
5.4.2 水科院水文所公式
5.5 地区性经验公式
5.5.1 单因素的地区经验公式
5.5.2 多因素的地区经验公式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2篇 水文地质学
第6章 绪论
6.1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6.2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联系
6.2.1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联系
6.2.2 与环境工程专业的联系
6.3 国内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6.4 我国在开发地下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6.5 本学科近年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7章 地质基本知识
7.1 地球概述
7.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1.2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7.1.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7.1.4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7.2 矿物与岩石
7.2.1 矿物的基本特性
7.2.2 矿物的化学成分
7.2.3 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7.2.4 岩石
7.3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7.3.1 地质作用
7.3.2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7.3.3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
7.4 地质构造
7.4.1 岩层的产状
7.4.2 褶皱构造
7.4.3 节理
7.4.4 断层
7.4.5 地层接触关系
7.4.6 地质图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8章 地下水基本知识
8.1 岩石的空隙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8.1.1 岩石中的空隙
8.1.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8.1.3 岩石的水理性质
8.2 含水层、透水层与隔水层
8.2.1 包气带与饱水带
8.2.2 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与弱隔水层
8.3 地下水分类
8.3.1 包气带水
8.3.2 潜水
8.3.3 承压水
8.4 地下水循环
8.4.1 地下水的补给
8.4.2 地下水的径流
8.4.3 地下水的排泄
8.5 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
8.5.1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8.5.2 地下水动态类型
8.6 地下水的均衡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9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9.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9.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9.2.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9.2.2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9.2.3 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9.3 地下水的某些化学性质
9.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9.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9.5.1 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种类及要求
9.5.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
9.5.3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类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0章 地下水的渗流运动
10.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0.1.1 渗流
10.1.2 过水断面和渗透速度
10.1.3 水力坡度
10.1.4 流线与流网
10.1.5 地下水运动的分类
10.2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10.2.1 达西定律(线性渗透定律)
10.2.2 非线性渗透定律
10.3 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流理论
10.3.1 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10.3.2 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流
10.3.3 地下水流向承压水完整井的稳定流
10.3.4 完整抽水井稳定流公式的讨论
10.3.5 干扰井
10.3.6 非完整井的稳定渗透运动
10.3.7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10.4 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理论
10.4.1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2 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3 地下水向非完整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4 有越流补给时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5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10.5 地下水运动的数值计算
10.5.1 有限差分法
10.5.2 有限单元法
10.6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理论
10.6.1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模型
10.6.2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方程
10.6.3 平面一维弥散方程的解析解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1章 不同空隙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11.1 孔隙水
11.1.1 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
11.1.2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1.1.3 黄土层中的地下水
11.1.4 滨海沉积层中的地下水
11.2 裂隙水
11.2.1 成岩裂隙水
11.2.2 风化裂隙水
11.2.3 构造裂隙水
11.3 岩溶水
11.3.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1.3.2 岩溶水的特征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2章 地下水资源勘察与评价
12.1 勘察任务与勘察阶段
12.1.1 勘察任务
12.1.2 勘察阶段
12.1.3 勘察工作步骤
12.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与工作内容
12.2.1 水文地质测绘
12.2.2 水文地质物探
12.2.3 水文地质钻探
12.2.4 抽水试验
12.2.5 地下水动态观测
12.3 水文地质勘察成果
12.3.1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
12.3.2 水文地质图件
12.3.3 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
1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12.4.1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12.4.2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原则
12.4.3 地下水资源补给量计算
12.4.4 地下水资源储存量计算
12.4.5 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3章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13.1 概述
13.1.1 地下水与环境
13.1.2 地下水污染及其特点
13.1.3 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13.2 地下水污染防治
13.2.1 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13.2.2 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制度
13.2.3 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附录
附录A 海森概率格纸的横坐标分格表
附录B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离均系数〓值表
附录C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三点法S与〓关系表
附录D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值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篇 水文学
第1章 绪论
1.1 水文学研究内容
1.1.1 水文学及其研究内容
1.1.2 水文学分类
1.2 水资源、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2.1 水资源概念
1.2.2 水文循环
1.2.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1.3 水文学研究方法
1.4 水文学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关系
1.4.1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关系
1.4.2 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
1.5 水文学简史与近年发展方向
1.5.1 水文学简史
1.5.2 水文学近年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2章 水文学基本知识
2.1 河流与流域
2.1.1 河流基本特征
2.1.2 流域基本特征
2.2 降水与下渗
2.2.1 降水
2.2.2 下渗
2.3 河川径流
2.3.1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2.3.2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4 水文测验与信息采集
2.4.1 水位观测
2.4.2 流量测验
2.4.3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2.4.4 泥沙测验
2.4.5 冰情测验
2.4.6 水文信息采集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3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3.1 水文统计基本概念
3.1.1 水文统计
3.1.2 事件与随机变量
3.1.3 总体、个体与样本
3.1.4 概率与频率
3.1.5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3.1.6 累积频率与重现期
3.1.7 设计频率标准
3.2 统计参数与抽样误差
3.2.1 统计参数
3.2.2 抽样误差
3.3 经验频率曲线与理论频率曲线
3.3.1 经验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3.3.2 经验频率曲线
3.3.3 理论频率曲线
3.3.4 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
3.4 水文频率计算方法
3.4.1 统计参数初估方法
3.4.2 适线法
3.5 相关分析
3.5.1 概述
3.5.2 线性简相关
3.5.3 曲线简相关
3.5.4 线性复相关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4章 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
4.1 设计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
4.1.1 年径流及其特性
4.1.2 设计年径流量
4.1.3 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4.2 设计洪峰流量(或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4.2.1 概述
4.2.2 洪水资料审查与样本组成
4.2.3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4.3 设计枯水流量(或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4.3.1 概述
4.3.2 枯水资料审查与样本组成
4.3.3 设计枯水流量与水位计算
4.4 径流情势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4.4.1 河流水质与径流情势关系
4.4.2 河流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5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5.1 概述
5.2 暴雨强度公式
5.2.1 点雨量资料整理
5.2.2 暴雨强度公式
5.2.3 求解暴雨强度公式中参数
5.3 流域汇流分析计算
5.3.1 等流时线和出口断面流量推演
5.3.2 不同净雨历时对流量过程和洪峰的影响
5.3.3 等流时线法的讨论
5.4 暴雨洪峰流量推理公式
5.4.1 基本原理
5.4.2 水科院水文所公式
5.5 地区性经验公式
5.5.1 单因素的地区经验公式
5.5.2 多因素的地区经验公式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2篇 水文地质学
第6章 绪论
6.1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6.2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联系
6.2.1 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联系
6.2.2 与环境工程专业的联系
6.3 国内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6.4 我国在开发地下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6.5 本学科近年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7章 地质基本知识
7.1 地球概述
7.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1.2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7.1.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7.1.4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7.2 矿物与岩石
7.2.1 矿物的基本特性
7.2.2 矿物的化学成分
7.2.3 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7.2.4 岩石
7.3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7.3.1 地质作用
7.3.2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7.3.3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
7.4 地质构造
7.4.1 岩层的产状
7.4.2 褶皱构造
7.4.3 节理
7.4.4 断层
7.4.5 地层接触关系
7.4.6 地质图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8章 地下水基本知识
8.1 岩石的空隙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8.1.1 岩石中的空隙
8.1.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8.1.3 岩石的水理性质
8.2 含水层、透水层与隔水层
8.2.1 包气带与饱水带
8.2.2 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与弱隔水层
8.3 地下水分类
8.3.1 包气带水
8.3.2 潜水
8.3.3 承压水
8.4 地下水循环
8.4.1 地下水的补给
8.4.2 地下水的径流
8.4.3 地下水的排泄
8.5 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
8.5.1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8.5.2 地下水动态类型
8.6 地下水的均衡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9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9.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9.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9.2.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9.2.2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9.2.3 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9.3 地下水的某些化学性质
9.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9.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9.5.1 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种类及要求
9.5.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
9.5.3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类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0章 地下水的渗流运动
10.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0.1.1 渗流
10.1.2 过水断面和渗透速度
10.1.3 水力坡度
10.1.4 流线与流网
10.1.5 地下水运动的分类
10.2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10.2.1 达西定律(线性渗透定律)
10.2.2 非线性渗透定律
10.3 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流理论
10.3.1 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10.3.2 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流
10.3.3 地下水流向承压水完整井的稳定流
10.3.4 完整抽水井稳定流公式的讨论
10.3.5 干扰井
10.3.6 非完整井的稳定渗透运动
10.3.7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10.4 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理论
10.4.1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2 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3 地下水向非完整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4 有越流补给时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运动
10.4.5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10.5 地下水运动的数值计算
10.5.1 有限差分法
10.5.2 有限单元法
10.6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理论
10.6.1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模型
10.6.2 地下水污染质迁移扩散方程
10.6.3 平面一维弥散方程的解析解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1章 不同空隙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11.1 孔隙水
11.1.1 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
11.1.2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1.1.3 黄土层中的地下水
11.1.4 滨海沉积层中的地下水
11.2 裂隙水
11.2.1 成岩裂隙水
11.2.2 风化裂隙水
11.2.3 构造裂隙水
11.3 岩溶水
11.3.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1.3.2 岩溶水的特征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2章 地下水资源勘察与评价
12.1 勘察任务与勘察阶段
12.1.1 勘察任务
12.1.2 勘察阶段
12.1.3 勘察工作步骤
12.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与工作内容
12.2.1 水文地质测绘
12.2.2 水文地质物探
12.2.3 水文地质钻探
12.2.4 抽水试验
12.2.5 地下水动态观测
12.3 水文地质勘察成果
12.3.1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
12.3.2 水文地质图件
12.3.3 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
1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12.4.1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12.4.2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原则
12.4.3 地下水资源补给量计算
12.4.4 地下水资源储存量计算
12.4.5 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13章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13.1 概述
13.1.1 地下水与环境
13.1.2 地下水污染及其特点
13.1.3 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13.2 地下水污染防治
13.2.1 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13.2.2 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制度
13.2.3 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题
附录
附录A 海森概率格纸的横坐标分格表
附录B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离均系数〓值表
附录C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三点法S与〓关系表
附录D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值表
参考文献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