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作者将自己近年来在比较文学、文艺学、文化建设等领域的主要论著收罗爬梳,以跨异质文化的文学、文化间的比较为主题,整理成册。在编辑过程中,突出作者在学术、文化、美学方面提出的一些理论、思想和识见,于人可以抛砖引玉,于己可以鉴往思来。
书中所收论文分为三辑。主要阐述作者对比较文学及相关学科的思考,及实现异质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等论题;体现作者对当前中国教育以及文化现状的反思;作者对具体的中外文学、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目录
第一辑:学术建构跨文明研究“文明冲突论”、“东方主义”与跨文明研究中国学派: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潮流中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成果比较诗学研究: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实践“送去主义”·异质文明欧洲文化一元化到全球文化多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异质性的诉求跨文化对话的当代意义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三阶段“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模式的简单叠加: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缺陷文学跨越学: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文学关系学:横向文学关系史书写和实证性要求文学变异学总体文学学林译小说·美国意象派诗歌·寒山诗:文学研究中的变异学主题变异研究异质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的另一个标准“异”与“变”:比较文学研究新的着力点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症“失语”指失去了自己的学术规则我们失的是什么“语”?对传统文化的自我丑化:中华民族之大不幸!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论的异质性?中国古代文论的异质性“以西代中”带来的失语症新世纪呼唤中国原创性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他国化”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补文学史之缺话语霸权压迫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汉语话语霸权:忽视少数民族史诗雅俗之分:精英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敖包”相会:“猎奇”眼光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曲解第二辑:文化前沿“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读经热”:一次新的文化转折“少儿读经热”读经与“复古”读经会有“致人蒙昧之嫌”吗?学习中国传统经典话语:解决“失语症”的基础我为什么要开设“《十三经》”课程如何读经?藉考试“指挥棒”引领读经潮流读经的好处传承文明——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软肋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之我见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大学教育质量问题通今与博古通中与通西最忙的学生,不好的基础!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关怀现实、开拓创新在学习经典中培养素质阅读元典,打好国学基础一定要阅读西方原著紧跟学术前沿学会批判,勤于实践比较与创新分科太细无异于自残学术不具有绝对的纯粹性学术不是“屠龙术”,应更重思想性学术需要“现实关怀”的品格:装饰化、点缀化是学术的悲哀文化病态说当代文艺生态与文化建设文化特色问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换跨文体写作问题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问题的反思文艺理论与文艺学向何处去?“雅”与“俗”夷夏之辨以洋“雅”来压土“俗”“洋精英”阻断了中国小说的“雅”“俗”转换互联网与中国文学的复兴第三辑:美学思辨崇高来源于痛苦痛感与快感热爱痛苦与逃避悲剧发愤著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天安命:道家思想对悲剧意识的消解诗人多事惹闲情,闭门自造愁如许美的二分法崇高与雄浑乾之“大”与坤之“柔”:《周易》中的美学以仁为美,德比天地充实之谓美养浩然之气: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拿别人的痛苦来“享乐”“败坏人心”与“净化”“恶之花”“忘”掉世俗之“累”“忘”:老庄哲学的生命观俯仰自得:此在世界的乐天精神雄浑美:乐天的豪迈对抗与和谐亚里士多德·庄子·苟子比较点滴节欲与顺性——中外伦理观基督教与儒教:宗教天国与伦理教化的分道扬镳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与老、庄语言的界限是人的世界的界限:西方哲学中的语言观言不尽意: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观“道不可言”与不得不“言”德谟克利特与墨子: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的转向孔子为何被奉为至圣先师?诗言志非性文化与中国古典美学何为“性”?“女人祸水”说对性的丑化:万恶淫为首非性文化与“教化论”“五色令人目盲”——道家的非性观念和美学思想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汉儒对《诗经》的扭曲死则腐骨,奚遑身后?“诗缘情而绮靡”——魏晋六朝的纵“欲”与畅情人心与文心的分裂民族冲突成就美魏晋南北朝的纵欲享乐与人性觉醒魏晋文学自觉魏晋时期美感的觉醒魏晋南北朝文艺理论高峰“艳曲生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北文学比较全球化背景下的巴蜀文化附录:取熔中外志铸伟辞——曹顺庆教授学术历程简述博导档案后记
跨越异质文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