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本体论》是继从“是”的角度对佛教哲
学进行全新解读之后,利用“是”对《金刚经》、《心经》这两个佛教哲学
经典文本重新解读。《金刚经》中佛陀把如作为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开端的根
据,并为了澄清如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如的各种含义。同时又否定了
任何专门关于如的知识的陈述,使古印度哲学“是什么”的追问方式转变为
“为什么”的追问方式,而开创了古印度哲学史上的一次认识论转向。并且
,伴随着认识论上的转向,佛陀又把思引入了哲学,使佛教哲学成为一门思
辨的学问。而“如筏喻者”的提出又成为佛教哲学终结性引喻,使人们认识
到语言文字的游戏作用。佛陀与须菩提还通过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对话来寻
求真理,“于意云何”呈现出佛陀诘难式辩证法的特征,“所以者何”则是
佛陀以自问自答对各种事物及其关系本身进行界定。《金刚经》正是在这一
辩证过程中,表现出佛教的智慧不是用“一个人说了算”的方式,而是一种
理性思维的典范。《金刚经》还是佛教哲学概念王国里的纯粹思辨哲学,佛
陀通过三段论及柏拉图式概念二分法来规范概念,使佛教哲学概念体系充满
了辩证发展历程。因此,《金刚经》就是佛教的哲学辞典。经中还通过般若
波罗密划定了哲学与语言的界限,而解决了佛教哲学中的根本问题。而《心
经》中通过对心灵所具有的各种认识能力或机能的否定,意味着佛教哲学认
识到人们不可能依据经验的材料来建立一门关于心灵的学问,使《心经》成
为一种认识论的方法研究,是一种本体论式的方法论。佛教哲学正是通过上
述的活动而建立了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组成的形而上学。但由于人们遗忘
了佛教哲学的“是”,导致佛教哲学由对“是”的追问而滑向了对是者的追
问。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本体论》由林晓辉编著。
目录
金刚经是注
导言
学园生活分第一
哲学开端分第二
超越分第三
解构哲学分第四
直面“是”分第五
二律背反分第六
隐喻哲学分第七
伦理学分第八
概念辩证分第九
认识转向分第十
最大善分第十一
原发理解分第十二
划界分第十三
第一哲学分第十四
此是分第十五
学习态度分第十六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知识等级分第十八
非“是”之谜分第十九
神学分第二十
不可说分第二十一
“是”是无分第二十二
方法论分第二十三
追求智慧分第二十四
非各各相分第二十五
纯粹自我分第二十六
是不是之争分第二十七
幸福观分第二十八
是论差异分第二十九
“是”是一分第三十
纯形式分第三十一
洞穴喻分第三十二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注
前言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参考文献
导言
学园生活分第一
哲学开端分第二
超越分第三
解构哲学分第四
直面“是”分第五
二律背反分第六
隐喻哲学分第七
伦理学分第八
概念辩证分第九
认识转向分第十
最大善分第十一
原发理解分第十二
划界分第十三
第一哲学分第十四
此是分第十五
学习态度分第十六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知识等级分第十八
非“是”之谜分第十九
神学分第二十
不可说分第二十一
“是”是无分第二十二
方法论分第二十三
追求智慧分第二十四
非各各相分第二十五
纯粹自我分第二十六
是不是之争分第二十七
幸福观分第二十八
是论差异分第二十九
“是”是一分第三十
纯形式分第三十一
洞穴喻分第三十二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注
前言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参考文献
佛教哲学本体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