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共有7章,在引入建筑环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建筑外环境
、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最后介绍了建
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全书以各环境形成的机理、特性、评价为主线,
通过图文并茂、工程应用、例题分析论述建筑环境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分
析方法,并引入新理念、新标准对建筑环境予以分析和评价。本书最后讨论
并介绍了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价、分析方法及其案例。全书深入浅
出,内容丰富,每章后均配有习题与思考题、参考文献,便于自学和实践。
本书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用教材,可作为建筑
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了解建筑环
境学知识的辅助教材,并可作为相应部门科研、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关
心建筑环境领域各界人士的参考用书籍。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
1.2 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
1.2.1 建筑环境学在环境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2.2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1.4 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
1.4.1 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模式
1.4.2 建筑环境对人的感觉、知觉的影响
1.4.3 建筑环境对人的交流行为的影响
1.4.4 建筑环境对人的健康行为的影响
1.5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建筑外环境
2.1 建筑外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2.1.1 地球运行的基本知识
2.1.2 太阳位置的表示方法
2.1.3 太阳辐射能与日照
2.1.4 日照间距
2.1.5 垂直面日影计算
2.2 建筑外环境中的气候环境
2.2.1 室外气象参数
2.2.2 城市气候
2.2.3 中国的气候环境
2.2.4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室外空气参数的选用
2.3 建筑外环境中的其他环境
2.3.1 地质环境
2.3.2 建筑水环境
2.4 植被对建筑外环境的影响
2.4.1 城市植被的概念和特点
2.4.2 植被对建筑外环境的作用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室内空气环境
3.1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
3.1.1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
3.1.2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3.2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3.2.1 室内空气品质定义及其沿革
3.2.2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3.2.3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3.3 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3.3.1 室内污染源的控制
3.3.2 建筑维护方法
3.4 通风换气控制方法
3.4.1 通风稀释方程与通风量的确定
3.4.2 自然通风原理
3.4.3 实际建筑自然通风
3.4.4 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3.4.5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
3.4.6 室内气流的定量分析方法
3.4.7 空调系统的应对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建筑热湿环境
4.1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因素
4.1.1 太阳辐射与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4.1.2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4.1.3 半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4.2 房间冷负荷的形成及其计算方法概述
4.2.1 得热与负荷的基本概念
4.2.2 稳定计算方法
4.2.3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冷负荷及谐波反应法
4.2.4 半透明体围护结构得热与负荷及其节能方法
4.2.5 冷负荷系数法与室内负荷
4.2.6 通风渗透负荷
4.3 室内湿环境的形成
4.3.1 室内湿源及其散湿量
4.3.2 墙体传湿及计算
4.3.3 围护结构结露及其防治
4.4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4.4.1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生理学基础
4.4.2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心理学基础
4.4.3 人体热平衡方程以及热舒适性描述
4.5 人对热湿环境的评价
4.5.1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4.5.2 空调房间引起局部热不舒适的主要因素
4.5.3 其他稳态热舒适性综合评价参数
4.5.4 动态热湿环境及其评价方法
4.5.5 过热、过冷热湿环境及其评价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建筑声环境
5.1 声音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5.1.1 声音的基本特性
5.1.2 声音的度量
5.1.3 声音的传播特性
5.1.4 室内声学特性
5.2 人的听觉特征及其对环境噪声的反应
5.2.1 人耳的听觉特性
5.2.2 室内环境噪声的特征
5.2.3 噪声的危害
5.2.4 环境噪声的评价
5.3 环境噪声控制
5.3.1 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5.3.2 噪声控制的主要途径
5.3.3 吸声减噪
5.3.4 房间的隔声降噪
5.3.5 隔振与减振降噪
5.3.6 消声降噪
5.3.7 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
5.4 室内音质设计基础
5.4.1 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
5.4.2 声学用房的混响时间
5.4.3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原则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建筑光环境
6.1 光与颜色的基本知识
6.1.1 光学基本知识
6.1.2 材料的光学特性
6.1.3 颜色的基本概念
6.2 视觉环境
6.2.1 人眼的视觉特征
6.2.2 视觉功效
6.2.3 照明对视觉的影响
6.3 天然光环境
6.3.1 光气候与采光标准
6.3.2 采光口和天然光环境
6.3.3 天然光环境设计基础
6.4 人工光环境
6.4.1 人工光源
6.4.2 照明灯具
6.4.3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6.4.4 人工光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标准
6.4.5 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基础
6.4.6 人工照明的节能措施
6.4.7 室内外环境照明设计基本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
7.1 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目标
7.1.1 医药工业
7.1.2 纺织工业
7.1.3 电子工业
7.2 建筑环境的综合评价
7.2.1 建筑环境评价的分类
7.2.2 建筑环境的评价方法
7.2.3 建筑环境评价要素及其评价方法
7.2.4 建筑环境的节能评价标准
7.3 建筑环境的综合分析
7.3.1 建筑物的环境影响因素
7.3.2 室内环境品质对人的综合作用
7.3.3 建筑内环境对建筑外环境的反作用
7.3.4 建筑环境评价的数据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2 公共建筑室内照度标准值
附录3 工业建筑通用房间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
附录4 建筑环境的客观评价
附录5 建筑环境的主观评价
附录6 某建筑环境评价案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
1.2 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
1.2.1 建筑环境学在环境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2.2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1.4 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
1.4.1 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模式
1.4.2 建筑环境对人的感觉、知觉的影响
1.4.3 建筑环境对人的交流行为的影响
1.4.4 建筑环境对人的健康行为的影响
1.5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建筑外环境
2.1 建筑外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2.1.1 地球运行的基本知识
2.1.2 太阳位置的表示方法
2.1.3 太阳辐射能与日照
2.1.4 日照间距
2.1.5 垂直面日影计算
2.2 建筑外环境中的气候环境
2.2.1 室外气象参数
2.2.2 城市气候
2.2.3 中国的气候环境
2.2.4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室外空气参数的选用
2.3 建筑外环境中的其他环境
2.3.1 地质环境
2.3.2 建筑水环境
2.4 植被对建筑外环境的影响
2.4.1 城市植被的概念和特点
2.4.2 植被对建筑外环境的作用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室内空气环境
3.1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
3.1.1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
3.1.2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3.2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3.2.1 室内空气品质定义及其沿革
3.2.2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3.2.3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3.3 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3.3.1 室内污染源的控制
3.3.2 建筑维护方法
3.4 通风换气控制方法
3.4.1 通风稀释方程与通风量的确定
3.4.2 自然通风原理
3.4.3 实际建筑自然通风
3.4.4 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3.4.5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
3.4.6 室内气流的定量分析方法
3.4.7 空调系统的应对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建筑热湿环境
4.1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物理因素
4.1.1 太阳辐射与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4.1.2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4.1.3 半透明体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4.2 房间冷负荷的形成及其计算方法概述
4.2.1 得热与负荷的基本概念
4.2.2 稳定计算方法
4.2.3 非透明体围护结构冷负荷及谐波反应法
4.2.4 半透明体围护结构得热与负荷及其节能方法
4.2.5 冷负荷系数法与室内负荷
4.2.6 通风渗透负荷
4.3 室内湿环境的形成
4.3.1 室内湿源及其散湿量
4.3.2 墙体传湿及计算
4.3.3 围护结构结露及其防治
4.4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4.4.1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生理学基础
4.4.2 热湿环境中的人体心理学基础
4.4.3 人体热平衡方程以及热舒适性描述
4.5 人对热湿环境的评价
4.5.1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4.5.2 空调房间引起局部热不舒适的主要因素
4.5.3 其他稳态热舒适性综合评价参数
4.5.4 动态热湿环境及其评价方法
4.5.5 过热、过冷热湿环境及其评价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建筑声环境
5.1 声音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5.1.1 声音的基本特性
5.1.2 声音的度量
5.1.3 声音的传播特性
5.1.4 室内声学特性
5.2 人的听觉特征及其对环境噪声的反应
5.2.1 人耳的听觉特性
5.2.2 室内环境噪声的特征
5.2.3 噪声的危害
5.2.4 环境噪声的评价
5.3 环境噪声控制
5.3.1 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5.3.2 噪声控制的主要途径
5.3.3 吸声减噪
5.3.4 房间的隔声降噪
5.3.5 隔振与减振降噪
5.3.6 消声降噪
5.3.7 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
5.4 室内音质设计基础
5.4.1 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
5.4.2 声学用房的混响时间
5.4.3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原则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建筑光环境
6.1 光与颜色的基本知识
6.1.1 光学基本知识
6.1.2 材料的光学特性
6.1.3 颜色的基本概念
6.2 视觉环境
6.2.1 人眼的视觉特征
6.2.2 视觉功效
6.2.3 照明对视觉的影响
6.3 天然光环境
6.3.1 光气候与采光标准
6.3.2 采光口和天然光环境
6.3.3 天然光环境设计基础
6.4 人工光环境
6.4.1 人工光源
6.4.2 照明灯具
6.4.3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6.4.4 人工光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标准
6.4.5 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基础
6.4.6 人工照明的节能措施
6.4.7 室内外环境照明设计基本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
7.1 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目标
7.1.1 医药工业
7.1.2 纺织工业
7.1.3 电子工业
7.2 建筑环境的综合评价
7.2.1 建筑环境评价的分类
7.2.2 建筑环境的评价方法
7.2.3 建筑环境评价要素及其评价方法
7.2.4 建筑环境的节能评价标准
7.3 建筑环境的综合分析
7.3.1 建筑物的环境影响因素
7.3.2 室内环境品质对人的综合作用
7.3.3 建筑内环境对建筑外环境的反作用
7.3.4 建筑环境评价的数据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2 公共建筑室内照度标准值
附录3 工业建筑通用房间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
附录4 建筑环境的客观评价
附录5 建筑环境的主观评价
附录6 某建筑环境评价案例
建筑环境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