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马立安

分类号:

ISBN:978753347189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时代,德国文学、哲学、文艺思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先生有关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四十余年的15篇研究硕果,主要围绕歌德、尼采两位文学界与哲学界巨匠,涉及斯宾诺莎、里尔克及德国表现主义批评家等在中国学界的翻译、接受与传播,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如张君劢、胡适、张闻天、郭沫若、茅盾、冯至、顾城等)对德国文化与文学的译介、阐释与创造性误读。全书为中德文学、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提供了一个来自中欧汉学家的“他者”视角。其研究方法灵活多样、资料详实厚重、考证细致入微,结论具有启发性,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尼采在中国研究领域的*早汉学家,高利克先生的学术敏锐性与洞察力令人钦佩难忘。


目录


自序: 我的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之历程

第一部分 论歌德与中国

1. 1932纪念年:歌德在中国的接受与庆贺

2. 歌德《神秘的合唱》在中国的译介与评论

3. 歌德《浮士德》在郭沫若写作与翻译中的接受与复兴

4. 歌德《浮士德》中的哥特式房间和日本箱崎的一间陋室

5. 青年张闻天和他的“歌德《浮士德》”

6. 冯至及其献给歌德的十四行诗

7. 冯至和歌德的《浮士德》——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

8.《浮士德》、《红楼梦》与“女儿性”——高利克与顾城对谈

第二部分 论尼采与中国

9. 尼采在中国 (1918-1925)

10. 尼采在中国(1902-2000)

11. 茅盾与尼采: 从始至终(1917-1979)

12. 我的《尼采在中国》四十年(1971-2011)

13. 论《红楼梦》与尼采文本中的忧郁主题

第三部分 论里尔克与中国及其他

14. 汉宫 “蓝花”:穿着捷克服饰的王昭君故事

15. 二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论斯宾诺莎

16. 表现主义在中国:译介与评论

17. 里尔克作品在中国文学和批评界中的接受情况

附录:他者的馈赠:马立安·高利克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刘燕)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