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作者以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及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本书也体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各国领袖,如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目录

序 基辛格其人其书
第一章 世界新秩序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互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越来越分散;另一方面又越来越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与上一世纪的孤立或冷战时期的实质霸主地位都会大异其趣。其他主要国家同样面临适应新出现的世界秩序的难题。

第二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在二十世纪初之前,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但随着美国国力日渐强大,以及以欧洲为重心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美国逐步走向国际事务。在此过程中,老罗斯福总统与威尔逊总统是两位关键人物。在他们主政期间,美国不情愿地涉入了世局的旋涡。两人均体认到美国在世局中应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却是以相反的理念解释美国走出孤立的原因。

第三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威廉一世与皮特
现今史学家所称的欧洲均势体系出现于十七世纪,随着大一统的观念衰微,在欧洲逐渐形成的民族国家在国家至上及权力均衡这两个观念上找到了依据,作为它们反正统的理论基础,并规范彼此的关系最早提出相关理论的是法国,其主导人物是一位高阶教士,黎塞留最重要的还是英国的出现,英国的外交政策明白支持维持均势,这强化并维持着欧陆的均势。

第四章 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
当拿破仑在厄尔巴岛度过首次被放逐的岁月之际,拿破仑战争的战胜国代表于一八一四年聚集维也纳,规划战后的世界。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和平。众强国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战端,而一八五四年克里米亚战争后,又有六十年未曾发生重大战事。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共同的价值观则减低诉诸武力的欲望。

第五章 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
克里米亚战争后欧洲出现了混乱局面。设计欧洲新秩序是两个著名人物,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他俩后来更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这两个人以现实政治为政策基础,即国际关系纯由实力决定,强者掌控全局。在他俩相互为用之下,维也纳会议的安排完全被推翻。铁血宰相与高深莫测的法皇,给后来人带来了深刻影响。后者留给法国的是策略上的动弹不得;前者留给德国的则是难以企及的丰功伟业。

第六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基于现实政治的外交政策促成了德国的统一。但德国的统一却使现实政治自食其果,造成与原意全然相反的结果。德国统一后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国势与日俱增,使欧洲的外交起了革命性的变化。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应如何应对这个位于中部的新兴世人?

第七章 步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到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曾维护和平迭一个世纪之久的欧洲协调已名存实亡。欧洲列强盲目地投入两极化的对抗,最后也像五十年后的冷战期间一样形成两大阵营。多年来史学家一直在辩论谁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但我们举不出是任何单一国家导致如此疯狂地迈向毁灭。欧洲所有主要国家都有其短视与不负责任之处,而且想法很天真,正是它们一手造成了那场深植于欧洲人共同记忆中的大灾难。

第八章 卷入战争旋涡:迈向军事毁灭之路
到了一九一四年,欧洲均势已恶化成两个敌对的联盟,彼此势不两立,对可能的后果毫不在意。大规模的政治联盟加上一触即发的军事战略,这种可怕的组合注定会引起大量流血牺牲。大家忘记了俾斯麦的忠告:“终战时领袖们无法如开战时一般理直气壮,而且必将自食其果。”当大势已定时,奥匈帝国消失;参战的四个王朝中,德、奥、俄三个已被推翻,只有英国王室还保留着;两千万人死于战火之中。

第九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杀戮三年后,欧洲只见残垣断壁及热情的幻灭,此时美国挟其信心、实力与理想主义登上国际舞台。威尔逊对世界秩序的想法是标榜脱离旧世界的经验与准则另起炉灶,他和他的信徒认为,世界安全所需要的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把和平当作一个法律概念来加以维护,这种民族自决与集体安全的原则令欧洲外交官不知所措。

第十章 胜利者的困境
凡尔赛和约的监督执行建立在两个相互抵消的基本概念上。其中一个概念因太过广泛,另一个则因太过狭隘,均告失败。在战后国际秩序中遭遇最不幸的是“胜利国”法国。法国领袖知道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无法令德国永远处于弱势,福煦对凡尔赛和约看得很真切:“这不是和平,只是休战二十年。

第十一章 史特瑞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
左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外交大势的政治家,不是来自战胜国,而是来自战败德国的史特瑞斯曼。史特瑞斯曼是战后德国首位懂得善用凡尔赛和约赋予德国的地缘政治优势的领袖,也是唯一一位懂得如此的民主领袖。他明白,即使在凡尔赛的重重束缚之下,德国仍有实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由此他得出一个现实政治结论:他有机会重建德国到至少一九一四年前的水准,甚至更高。

第十二章 假象破灭:希特勒的崛起与凡尔赛和约的毁灭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以和平或至少不至酿成巨祸的方式被推翻。在这个倾颓过程之后,德国必然会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物造成的。

第十三章斯大林待价而沽
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决定外交政策,那希特勒与斯大林就绝不可能联手。但地缘政治上的共同利益是一股强大的结合力量,促使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往日仇敌唇齿相依地结合在一起。尽管斯大林与希特勒同样地妄自尊大,但他有无比的耐心。正因为斯大林深信其政治思想代表历史真理,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追求苏联国家利益,全不受在他眼中被视为虚伪的道德包袱或感情因素所阻碍。

第十四章 苏德协定
苏德协定为斯大林争取到两年时间,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则使他在六个月后,得以将远东军全部投入莫斯科的保卫战。但他低估了希特勒极端急性子的性格。斯大林赌希特勒是个理性的人,但他赌输了;希特勒赌斯大林很快就会败北,但也赌输了。只不过斯大林的错误可以弥补,希特勒的却不行。

第十五章 美国重回战场:膏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欧洲均势遭到威胁,迟早会迫使美国介入,以阻止德国称霸世界的攻势。而美国实实在在、与日俱增的实力,也必会把它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不过这一切之所以能如此迅速且彻底地实现,完全归功于罗斯福,一位伟大而勇敢的领袖。在不到三年内,罗斯福将坚决拥护孤立主义的人民带向世界大战。罗斯福以耐心沉着地达成他的目标,……
……
第十六章 三种和平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斯福、斯大福的丘吉尔
第十七章 冷战的开始
第十八章 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
第十九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第二十章 与共产党的谈判:阿登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
第二十一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干运河危机
第二十二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
第二十三章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蝶:柏林危机,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年
第二十四章 西方聪明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第二十五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第二十六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
第二十七章 越南:解脱,尼克松
第二十八章 地缘政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
第二十九章 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
第三十章 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第三十一章 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Diplomac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