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德育与美育心理、教学心理、教育社会心理等五部分,共十五章,概括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本书既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亦可作为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特点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的结构与类型
一、学习及其结构
二、学习的分类
三、学生学习特点
第三节 国外学习理论
一、行为派的学习观
二、认知派的学习观
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二、动机与学习
三、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外在动机及其激发
二、内在动机及其激发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二、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及其训练
三、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第四章 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识掌握的概念
二、知识的表征与种类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
四、知识掌握的意义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
二、下位学习
三、上位学习
四、并列结合学习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的种类与特征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第四节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迁移的概念
二、迁移理论
三、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四、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二、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三、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四、动作技能的培养
第三节 智力技能的形成
一、智力技能的理论
二、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
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二、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特征
三、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中小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的本质
二、创造力的测量
三、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与层次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一、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二、应用知识的解题策略
三、监控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原则
二、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技术
第八章 品德及其形成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二、品德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有关品德发展的理论
二、国内有关品德发展的研究
三、影响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品德态度概述
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四节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特征
二、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矫正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二、心理测验
三、评估性会谈
四、其他方法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二、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四、辅导策略的综合运用
第十章 美育心理
第一节 美育心理概述
一、美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美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三、美育心理学的简史
第二节 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培养
一、青少年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青少年审美心理过程
三、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青少年审美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美育的心理效应、途径和方法
一、美育的直接心理效应
二、美育的间接心理效应
三、实现美育心理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心理
一、教师的职业活动结构
二、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情感特征
二、教师的意志品质
三、教师的职业兴趣
四、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
五、教师的人格特征
六、教师的教育信念
第三节 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成效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
二、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
三、教师威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二、专家型教师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设计观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三节 不同知识类型与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一、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二、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心理差异与教育
一、认知差异与教育
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三、性别差异与教学
第二节 优生与差生的对比分析
一、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认知因素分析
二、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人格因素分析
三、差生的教育措施
第三节 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个别化教学系统
二、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三、掌握学习
四、分层教学
五、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
第十四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班集体与人际关系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二、班集体及其形成
三、班集体的群体规范与目标
第二节 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及类型
二、同伴关系的作用
三、非正式群体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互动过程与师生交往
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三、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第十五章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一节 教学交往概述
一、教学交往的涵义
二、教学交往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交往的原则
第二节 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与功能
一、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
二、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
第三节 教学交往的特征与条件
一、教学交往的特征
二、教学交往的条件
第四节 课 堂教学互动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
二、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模式
三、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特点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的结构与类型
一、学习及其结构
二、学习的分类
三、学生学习特点
第三节 国外学习理论
一、行为派的学习观
二、认知派的学习观
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二、动机与学习
三、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外在动机及其激发
二、内在动机及其激发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二、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及其训练
三、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第四章 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识掌握的概念
二、知识的表征与种类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
四、知识掌握的意义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
二、下位学习
三、上位学习
四、并列结合学习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的种类与特征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第四节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迁移的概念
二、迁移理论
三、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四、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二、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三、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四、动作技能的培养
第三节 智力技能的形成
一、智力技能的理论
二、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
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二、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特征
三、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中小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的本质
二、创造力的测量
三、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与层次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一、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二、应用知识的解题策略
三、监控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原则
二、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技术
第八章 品德及其形成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二、品德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有关品德发展的理论
二、国内有关品德发展的研究
三、影响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品德态度概述
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四节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特征
二、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矫正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二、心理测验
三、评估性会谈
四、其他方法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二、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四、辅导策略的综合运用
第十章 美育心理
第一节 美育心理概述
一、美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美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三、美育心理学的简史
第二节 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培养
一、青少年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青少年审美心理过程
三、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青少年审美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美育的心理效应、途径和方法
一、美育的直接心理效应
二、美育的间接心理效应
三、实现美育心理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心理
一、教师的职业活动结构
二、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情感特征
二、教师的意志品质
三、教师的职业兴趣
四、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
五、教师的人格特征
六、教师的教育信念
第三节 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成效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
二、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
三、教师威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二、专家型教师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设计观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三节 不同知识类型与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一、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二、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心理差异与教育
一、认知差异与教育
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三、性别差异与教学
第二节 优生与差生的对比分析
一、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认知因素分析
二、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人格因素分析
三、差生的教育措施
第三节 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个别化教学系统
二、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三、掌握学习
四、分层教学
五、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
第十四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班集体与人际关系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二、班集体及其形成
三、班集体的群体规范与目标
第二节 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及类型
二、同伴关系的作用
三、非正式群体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互动过程与师生交往
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三、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第十五章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一节 教学交往概述
一、教学交往的涵义
二、教学交往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交往的原则
第二节 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与功能
一、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
二、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
第三节 教学交往的特征与条件
一、教学交往的特征
二、教学交往的条件
第四节 课 堂教学互动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
二、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模式
三、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var cpro_id = 'u317582';
教育心理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