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应用生理学[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冯志强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910223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把生理学知识和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有关人文知识等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构架。全书由生理学的发展、生命的基本特征、内稳态机制、细胞的功能、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其协调机制和机体的保护机制6章共55节组成,每节以整合的形式阐述一个相对复杂的生理学问题,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注重把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某些临床改变或研究进展相结合;在以生理学知识为核心的前提下,提出新的假说或尚未阐明的问题,尤其是对部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思想和精神的介绍,具有启迪读者思想的作用。本书以一种新颖的构思对生理学知识进行重组,内容全面而充实,图形的整合性强且主要为作者设计。本书主要用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和各专业本科生学习生理学知识和进行复杂问题的思维训练,对从事基础和临床教学的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生理学的发展及唯物辩证法在其中的作用
一、古代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二、近代生理学的发展
三、现代生理学的发展
四、唯物辩证法在生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五、生理学研究中应坚持的思想和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生理学的发展
一、我国生理学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对生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老一辈生理学家对我国生理学发展的贡献
四、我国生理学事业的发展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第三节 生理学研究的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
一、宏观和微观水平研究的内容
二、宏观和微观水平研究的进展和获得的成就
三、宏观和微观水平研究的相辅相成作用
第四节 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一、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二、细胞内记录技术和细胞外记录技术
三、生理学研究条件的发展
第2章 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及其两个方面
二、新陈代谢同整体各系统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兴奋性及其表现形式
一、兴奋性的概念
二、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生命的发生和运动
一、生命的发生
二、个体生长发育及其调节
三、生命的意义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第四节 生命活动中的信息传递
一、细胞信息传递研究中的主要事件
二、体内的信息物质及其运动
三、信息跨膜传递的作用及机制
四、生命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及特征
第五节 机体同环境间的协调及机制
一、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机制
二、内环境的作用和维持稳定的机制
三、内环境和外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四、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活动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
第3章 内稳态机制
第一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自动控制
一、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第二节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的机制
一、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相互作用
二、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调节
第三节 体液中的酸碱平衡及其维持机制
一、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体液中酸碱平衡调节系统的作用及特征
三、体液酸碱平衡的意义
四、酸碱平衡与体液电解质的关系
第四节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机制及体液渗透压变化
一、血浆渗透压稳定的机制及意义
二、体液渗透压的变化及意义
第五节 机体血压的稳定机制
一、机体血量稳定的调节
二、心泵血功能的调节
三、血流阻力的调节
四、反射性活动在血压稳定中的作用
第六节 吸收和排泄功能及其在内稳态中的作用
一、吸收的物质及机制
二、重吸收的物质及机制
三、吸收和重吸收的作用
四、排泄的机制及意义
第七节 机体体温的稳定机制
一、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及其平衡
二、机体体温的稳定机制
三、体温的变化及意义
第4章 细胞的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功能
二、细胞膜的被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膜电流
一、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二、膜离子电流及作用
第三节 神经细胞的活动变化及机制
一、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二、神经功能网络假说
三、神经细胞的活动变化及机制
第四节 突触传递的过程及机制
一、突触的概念和分类
二、神经递质
三、受体及其作用
四、突触传递中的电位变化机制及作用
五、突触传递的特征
第五节 肌细胞的运动功能
一、肌细胞收缩的成分
二、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及机制
三、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及其作用
四、肌张力同负荷的关系
第六节 红细胞的功能及生成和破坏
一、红细胞的功能
二、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三、红细胞的破坏
第七节 心肌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电活动及生理特性
一、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二、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生理特性
三、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作用
第八节 离子在心室肌细胞活动中的作用
一、离子在心室肌细胞电活动中的作用
二、离子浓度变化对心室肌细胞活动的影响
第5章 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协调机制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变化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二、心输出量及其变化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第二节 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意义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第三节 微循环的功能活动及调节
一、微循环的组成
二、微循环的功能
三、微循环功能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及作用
二、传出神经及作用
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四、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对立统一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形成及调节
一、呼吸运动的中枢机制
二、外周感受器的反射性作用
三、呼吸运动的外周机制
第六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在肺部和组织细胞的交换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七节 消化功能及其协调
一、机械性消化的作用
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三、消化功能活动的协调机制
第八节 饥饿和饱感的产生机制
一、摄食活动的调节
二、饥饿和饱感的产生机制
第九节 体内能量物质的运动及调节
一、能量物质的来源和在体内的运动及变化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能量物质运动的调节
四、能量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平衡
第十节 尿生成和排出的过程及其调节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四、尿的浓缩或稀释
五、调节和影响重吸收及分泌的因素
六、尿液的排出
第十一节 机体自主性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外周神经和激素对自主性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自主性功能活动的调节
三、自主性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四、自主性功能活动同整体状态的协调
第十二节 视觉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一、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二、视觉产生的外周机制
三、视觉产生的中枢机制
四、视觉功能的反射性调节
五、视觉的整体效应
第十三节 听觉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一、听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二、听觉产生的外周机制
三、听觉产生的中枢机制
四、听觉的整体效应
第十四节 疼痛和镇痛
一、疼痛产生的机制
二、躯体痛和内脏痛
三、疼痛引起的整体反应及生物学意义
四、镇痛的机制和疼痛的治疗
第十五节 机体的其他感觉功能
一、感觉形成的外周机制
二、感觉形成的中枢机制
三、机体的其他感觉及其功能变化
第十六节 运动时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及调节
一、骨骼肌不同类型纤维的功能特征
二、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三、运动时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及调节
四、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运动后整体功能的恢复
第十七节 牵张反射和反向牵张反射
一、牵张反射的作用及机制
二、反向牵张反射的产生及作用
三、牵张反射和反向牵张反射作用的对立和统一
第十八节 机体姿势和运动的维持机制
一、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联系
二、姿势反射及作用
三、姿势和运动的中枢机制
四、机体姿势和运动平衡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调节
第十九节 觉醒和睡眠
一、脑电图
二、觉醒的特征和产生机制
三、睡眠的特征和产生机制
四、觉醒和睡眠相互转化的机制
五、睡眠与梦
第二十节 记忆和遗忘
一、学习和记忆
二、遗忘
第二十一节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非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
第二十二节 大脑皮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二、大脑皮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三、大脑皮质功能的不对称性
第二十三节 内分泌和外分泌的作用及调节
一、内分泌和外分泌的作用
二、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活动的调节
三、内分泌和外分泌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十四节 激素对受体调节的作用及机制
一、激素对受体负向调节的作用
二、激素对受体正向调节的作用
三、激素对受体调节的机制
第二十五节 激素的协同作用和对抗作用
一、激素在生长发育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协同和对抗作用
二、激素在水和电解质平衡中的协同和对抗作用
三、激素在血糖浓度稳定中的协同和对抗作用
四、激素在血钙浓度稳定中的协同和对抗作用
五、激素在机体紧急状态下的协同作用
第二十六节 性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一、性激素分泌的部位和在血中的运输
二、性激素的作用
三、性激素分泌的调节
四、性激素作用的相互联系
第6章 机体的保护机制
第一节 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血液凝固和抗凝血机制
一、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的机制
二、抗凝血的作用及机制
第三节 胃内的损伤因素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一、胃内的损伤因素及其变化
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三、胃内的损伤因素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的变化及后果
第四节 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及机制
一、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紧急事件
二、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及机制
第五节 环境中的损伤因素和机体的保护机制
一、环境中的损伤因素
二、社会的防范机制对所属成员的保护作用
三、机体的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整合应用生理学[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