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岂之主编;海波著

分类号:

ISBN:978722407910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有生必有死,这是人类的最一般规律。生不可选择,故古人云,要死得其所,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悲惨壮烈的牺牲固然让人恸容,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在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过去人们看重现世的生活,对行将离去的人,特别是一些有痛苦和疾病的人怎样走好的问题,似乎没有很周密的考虑。其实生死是一体的,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怎样去面对死亡也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于是临终关怀这个议题成为题中之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录

  序
  导读
  前言
  发现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一 中国传统死亡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死亡观的初成
   (二)儒家死亡观
   (三)道家死亡观
   二 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一)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二)孔、老、释之临终表现
   三 佛教与传统死亡观的承接
   (一)传统死亡观的理论空白
   (二)佛教死亡观与传统死亡观的接轨
  解析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基石
   一 死因探源—__佛教的生命观
   二 死亡困惑——轮回主体
   三 死亡解密——死亡的过程
   (一)濒死期的身心状况——生有之末
   (二)死亡判定——死有
   (三)死后阶段——中有
   四 死后去向——来生
  超越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之宗旨
   一 佛教对死亡的分类
   二 死亡的提升——人天乘的追求
   (一)人天乘在中国的盛行
   (二)实现人天道的途径
   三 死亡的升华——净土的向往
   (一)印度佛教之净土
   (二)净土在中国的流传
   (三)净土修行的临终照顾
   四 生命的终极——涅槃的圆满
   (一)终极超越——涅槃
   (二)通往涅槃的实践
  佛教死亡观对中国丧葬风俗的影响
   一 佛教对中国传统丧祭仪式的变革
   (一)斋会——佛教介入传统丧仪的初期形式
   (二)法会——佛教变革传统丧仪的成熟形式
   (三)传统祭祀仪式的佛教化延伸
   二 佛教对中国传统葬式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葬式
   (二)佛教葬式之流传
   (三>佛教葬式与传统葬式的结合
   三 墓葬中的佛教因素
   (一)墓上建筑的佛教因素
   (二)墓内因素的佛教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中文书目
   二 外文书目
  跋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