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

副标题:无

作   者:瞿林东著

分类号:

ISBN:978720003721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阐述了自先秦至20世纪初年中国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各发展阶段 上的面貌与特征,内容翔实、丰赡,尤其对中国史学之理论成就的发掘与阐 释,用力甚多,特色鲜明。全书结构严谨、新颖,于横向上把握历史发展与 史学发展的关系,于纵向上揭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表现,二者紧密结合,风格卓尔不群,脉络井然有序,凸现出各相关历史时 段之史学的独特风貌与发展趋势。本书新意颇多,文风平实,叙述流畅,高 屋建瓴,深入浅出,便于读者阅读和埋解,对全面认识中国史学面貌与继续 探索这个领域多有启迪和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一 “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二 “史学”是什么?
三 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史学史的性质和任务
一 史学史的性质
二 史学史的任务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制度和私人著史
一 史官制度的演变
二 修史机构的发展
三 私人著史的成就
第四节 中国史书的特点
一 记述的连续性
二 内容的丰富性
三 形式的多样性
第五节 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
一 历史思想
二 史学思想
第六节 史学和社会
一 社会历史的演进与史学的发展
二 史学的社会作用
第一章 史学的兴起——先秦史学
第一节 史学的源头
一 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
二 传说中的古史踪影
第二节 史学萌芽于官府
一 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甲骨文和金文
二 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书》、《诗》和国史
三 周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三节 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
一 孔子和《春秋》及《左传》和《国语》
二 《竹书纪年》、《世本》和《战国策》
第四节 历史观念的丰富和史学兴起的标志
一 历史观念的丰富
二 史学兴起的标志
第二章 正史的创立——秦汉史学
第一节 政治大一统造就了新的史学
一 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
二 政治统治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 《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
一 司马迁撰《史记》
二 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宏气象
三 “其言秦汉,详矣!”
四 历史思想——关于天人关系和古今变化的理论
五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第三节 《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
一 斑固和第一部宏伟的皇朝史
二 “上下洽通,详而有体”
三 皇朝意识和正宗思想
第四节 《东观汉记》和《汉纪》
一 《东观汉记》——最早的东汉史
二 《汉纪》——最早的编年体皇朝史
第五节 史学的多方面成就
第三章 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
第一节 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
第二节 “正史”撰述的发展
一 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二 《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和《后汉书》
三 《三国志》和《三国志注》
四 《宋书》、《南齐书》和《魏书》
第三节 地方史、民族史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第四节 家史、谱牒和别传
第五节 历史思想的特点
一 辩兴亡
二 论神灭
三 评人物
第四章 史学在发展中的转折与创新——隋唐五代史学
第一节 官修史书的主要成就
一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二 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三 新修《晋书》和《南史》、《北史》
四 国史、谱牒和礼书
第二节 《史通》——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
一 刘知几的史学批评意识和《史通》的主要内容
二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三 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
第三节 《通典》——第一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
一 杜佑的政治生涯和《通典》的史学价值
二 关于社会结构认识的新发展
三 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的成熟
四 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和传统门阀观念的冲突
五 《通典》史论的特色
第四节 通史撰述、历史笔记和其他史学成就
一 通史撰述的成就
二 历史笔记的勃兴
三 《唐书》和《唐会要》
四 民族史和中外交通史撰述
第五节 历史思想的发展
一 治国论的丰富
二 君主论的发展
三 “封建”论及关于国家起源、历史进程的新认识
四 民族论及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的发展
第六节 史家主体意识的增强
一 关于“直书”之认识与实践的深化
二 关于对修史制度的审视
三 关于信念、良史及价值观念
四 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
第五章 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的深化——宋辽金史学
第一节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
一 史家的忧患意识传统
二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撰述
三 关于史家之忧的思考
第二节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
一 司马光主修《资治通鉴》
二 《资治通鉴》在表述上的艺术性
三 《资治通鉴》的思想价值和史学价值
四 《资治通鉴纲目》和《通鉴纪事本末》
第三节 《通志》——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一 郑樵撰《通志》
二 以“会通”为主的史学思想
三 《通志·略》的史学价值
第四节 正史和会要
一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二 《新唐书》的特点和成就
三 会要体史书的增多
第五节 本朝史撰述的发展
一 李焘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 徐梦莘和《三朝北盟会编》
三 李心传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第六节 历史文献学的多方面成就
一 考异、纠谬、刊误和考史
二 目录学的新成果
三 金石学的创立
第七节 宋代史学批评的繁荣
一 《册府元龟·国史部》序和《新唐书纠谬》序的理论贡献
二 曾巩和洪迈的史学批评
三 叶适的“史法”之议和朱熹的读史之论
四 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
第八节 辽金史学的民族特色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
一 辽代史学的民族特色
二 辽代史学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三 辽代史学与民族融合
四 金代史学与科举考试
五 纂修实录和编撰《辽史》
六 金代末年的史学成就
第六章 多民族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元代史学
第一节 《蒙古秘史》及其他
一 《蒙古秘史》的史学价值
二 《圣武亲征录》和《元朝名臣事略》
第二节 《通鉴》学的发展和《通鉴》胡注的成就
一 《通鉴》学的发展
二 《通鉴》胡注的成就
第三节 《文献通考》——典制体通史范围的扩大
一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二 《文献通考》扩大了典制体通史的范围
三 马端临的进步的历史思想
四 《文献通考》的文献价值
第四节 政书和实录
一 《元典章》和《元经世大典》
二 历朝实录
第五节 修撰辽、金、宋三朝正史
一 修三史诏与《三史凡例》
二 《辽史》和《金史》的特色
三 卷帙浩繁的《宋史》
第六节 地理书和中外交通史撰述
第七章 史学走向社会深层——明代史学
第一节 实录和其他官修史书
一 浩繁的实录
二 皇朝典制史《大明会典》
三 《元史》的修撰
第二节 私家之本朝史撰述
一 私家所撰纪传体本朝史
二 私家所撰编年体本朝史
三 典制与政书
四 附论 私家之宋史撰述
第三节 方志和稗史
一 方志的兴盛
二 稗史的增多
第四节 经济史著作
一 治河、漕运与水利之史
二 农政、盐政与荒政之史
第五节 史学的通俗形式和历史教育
一 史学的通俗形式
二 历史教育的特点
第六节 晚明史学的崛起
一 王世贞的本朝史著述成就
二 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理论
三 李贽历史评论的批判精神
四 王圻和《续文献通考》
五 焦竑和谈迁
第八章 史学的总结与嬗变——清代前期史学
第一节 官修史书的主要成就
一 修撰《明史》
二 续“三通”和清“三通”
三 关于《清实录》
四 国史·方略·会典
第二节 历史批判精神和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发展
一 黄宗羲的历史批判精神
二 《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史学价值
三 王夫之史论的历史价值
四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五 《潜书》和《读史方舆纪要》
第三节 历史考证的辉煌成果
一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
二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三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
四 崔述的《考信录》
第四节 章学诚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
一 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之两大宗门
二 论“史德”与“心术”
三 论“史意”与“别识心裁”
第五节 阮元和龚自珍
一 阮元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
二 龚自珍历史思想的时代特点
第九章 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清代后期史学
第一节 史学的分化
一 传统史学的延续
二 近代史学的萌生
第二节 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一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
二 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三 姚莹的《康輶纪行》
第三节 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一 魏源与《海国图志》
二 王韬的多种撰述
三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第四节 近代意识和世界意识
一 鸦片战争后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 民族·疆域·国家
三 中国以外的世界和世界范围内的中国
第五节 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
一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的提出
二 章太炎历史思想的时代特点
附录
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论纲)
一 中国史学在世纪之交的双重任务
二 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
三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的初步认识
四 学风建设和21世纪中国史学的前景
百年史学断想
一 近百年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传统史学在近百年中的历史命运
三 史学与社会:20世纪史家怎样回答
四 端正学风,走向新的世纪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史学史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