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强调“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为“治国”、“平天下”打好必要的基础,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道德文化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古人已经认识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处於初始与基础的重要地位,一切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如果能够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那麽,在他们成人之後,就能对应当履行的道德规范,自觉地予以遵守,不会有所谓“扦格不胜”之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从无数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一个重要道德教育规律。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极其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与关爱,子女对父母的信任与依赖,贯穿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特别强调的“亲情”。在中国古代长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关系中,这种“亲情”关系,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的“家训”,也就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内容之丰富、涉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中所没有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家庭的作用、组成和功能也将不断地变化、发展,这是必然的;但是,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亲情联系和生养、教育子女的功能,仍将得到延续和发展。社会愈发展愈进步,就愈加需要赋予“家庭”这个细胞以新的职能和新的活力。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急速进步,更要求社会的精神文明的相应提高,而家庭教育和良好家风的形成,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没有良好的家庭美德,没有对子女的适应时代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安定。当前西方国家中一些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的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现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上升乃至发生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忽视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在道德建设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加强和培育“家庭”在新社会中各个方面的作用,重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的“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封建社会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走向没落,这种等级尊卑思想和轻视妇女的观念,不断地日渐凸现,突出地表现在所谓“三纲”的至高无上和绝对要求中。汉代以後,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於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家训”中,往往是既有其积极方面,又有消极因素;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此书并不是一般地阐述和摘录有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而是从家训教化实践的视角,遴选了从先秦到清末几千年中二百多位典型人物,将他们训育女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具体方法等,进行分类归纳,理出其历史演进线索,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对家训中的许多重要概念的历史考察,对家训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认为整个传统家训贯穿着以道德训诫为中心的主线,其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子弟成为国之用材,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实际的。本书对于传统家训缺陷的分析批判,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批判继承的原则。
本书的出版,不仅拓宽与加深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领域,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家庭美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
目录
目
录
导言
第一编
产生时期:先秦家训
第一章先秦家训概述
一、先秦的社会制度
二、先秦的家庭
三、先秦家训概况
第二章五帝至西周的家训萌芽
一、父权制家庭的出现
二、五帝“禅让”中的家训端倪
三、五帝至西周的世传“家学”
第三章周公:开中国传统家训先河
一、文王、武王的家训
二、周公的家训
三、召公、成王对周公家训思想的继承与丰富
第四章孔门家训
一、孔子以诗、礼传家
二、曾皙的耕教与曾子的身教
三、孟母教子成名儒
四、先秦名儒远训子
第五章《国语》、《左传》和《战国策》中记载的家训
一、《国语》和《左传》中的家训内容与方法
二、《战国策》中家训的进展
三、《国语》、《左传》和《战国策》中家训的特点与缺陷
第六章先秦的贤母家训
一、西周初年的胎教
二、春秋战国期间的贤母教子
三、“母师”、傅母劝行妇德
四、贤母在家训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原因
第二编
定型时期:两汉三国家训
第七章两汉三国时期家训概述
一、社会状况
二、家庭状况
三、家训进展
第八章从刘邦到曹操、刘备的帝王家训
一、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读书练字
二、汉文帝刘恒遗诏薄葬
三、光武帝刘秀训诫太子刘庄重文勤政
四、汉明帝刘庄戒皇族任人唯贤
五、刘备遗诏太子泛览兵、法各家书
六、魏武帝曹操教子任贤、用法
七、曹丕、曹睿、曹衮对曹操家训思想的继承与丰富
第九章东汉、曹魏的后妃与外戚家训
一、明德马皇后的家训
二、卞皇后与郭皇后的家训
三、樊宏父子家训
四、马援家训
五、邓训与梁商的家训
第十章世代相传的德业训子
一、欧阳生、平当、桓荣以《尚书》教子传家
二、韦贤父子以《诗》荣身耀祖
三、司马谈嘱子修《史记》
四、杨震父子德业世传
五、黄霸、尹赏、张汤、杜周以律令训子传家
六、郭躬、陈宠世传法律
七、后继乏人的科技教子
第十一章东汉时期的女训
一、班昭的《女诫》
二、荀爽的《女诫》
三、蔡邕的《女训》
四、杜泰姬诫女与儿妇
第十二章三国时期的名臣名士家训
一、诸葛亮与向郎家训
二、陆逊与张纮的家训
三、嵇康、阮籍和王昶的家训
第十三章两汉的家训方法
一、王陵母与赵苞母的亲情感动法
二、萧何、吴汉和张纯创设的自立条件法
三、石奋与隽不疑母的默示自责法
四、陈寔与范冉的正反典型引导法
五、朱宠与张奂的回忆对比法
六、东方朔、刘向等的突出重点法
七、杨王孙的以事说理法
第三编
成熟时期:两晋至隋唐家训
第十四章两晋至隋唐家训概述
一、社会状况
二、家庭概况
三、家训发展
第十五章两晋官宦世家的家训
一、王祥训子:五德立身
二、羊祜诫子:“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三、陶渊明教子:“贫不失志”
第十六章南朝君臣的家训
一、宋文帝与颜延之的家训
二、萧嶷与王僧虔的家训
三、南梁三帝与徐勉的家训
第十七章中国仕宦家训的成熟著作:《颜氏家训》
一、长于乱世,“三为亡国之人”
二、《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三、家训的原则与方法
四、继业传家的颜氏子孙
五、《颜氏家训》的历史地位
第十八章两晋至隋唐的母训
一、皇甫谧叔母励侄成名医
二、陶侃母教子成名臣
三、郑善果母教子为“清吏”
四、李歆母教子慎兵战
五、崔卢氏教子为官“忠清”
六、李景让母教子勿“无劳而获”
七、虞潭母教子“舍生取义”
八、越族洗夫人诫子孙“赤心向天子”
第十九章唐代的帝后家训
一、唐太宗集前代帝王家训之大成
二、长孙皇后的家训
三、唐代诸帝对公主的训诫
第二十章唐代的训女书:《女孝经》与《女论语》
一、郑氏的《女孝经》
二、宋若莘的《女论语》
第二十一章唐代家训形式的新发展:“诗训”与“家法”
一、唐代的“诗训”
二、唐代的“家法”
第二十二章藏族《礼仪问答写卷》中的家训思想
一、《礼仪问答写卷》的来源
二、训诫的主要内容
三、历史评价:“藏族《论语》”
第四编
繁荣时期:宋元家训
第二十三章宋元家训概述
一、宋元社会简况及对家训发展的影响
二、宋元时期家训内容的变化及其教化实践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北宋仕宦家训的涌现
一、司马光的家训
二、范仲淹、贾昌朝、包拯、苏轼等名臣的家训思想和实践
第二十五章南宋家训的新拓展
一、《袁氏世范》:“《颜氏家训》之亚”
二、别开生面的“治生”和“制用”家训
三、爱国诗人陆游的诗训和《放翁家训》
第二十六章元代的家规族训和教子诗文
一、《郑氏规范》:皇帝旌表的家规族训范本
二、耶律楚材和许衡的家训诗文及实践
第五编
鼎盛到衰落时期:明清家训
第二十七章明清时期家训概述
一、明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概况
二、明清时期家训发展的历程
三、明清家训内容及教化实践的特点
第二十八章明代的家训名篇
一、《许云邨贻谋》
二、《庞氏家训》
三、袁黄的《训子言》及其“功过格”
四、姚舜牧的《药言》
五、义士杨继盛、高攀龙的家训
第二十九章明清帝王家训
一、明太祖朱元璋的家训
二、《圣学心法序》:明成祖朱棣的“君道”教育
三、清圣祖康熙家训:帝王家训的顶峰
第三十章明清女训的繁荣
一、明清时期女子家训繁荣的原因
二、《内训》:帝后家训的集大成者
三、《女范捷录》和《温氏母训》
四、新妇教科书:《新妇谱》及《新妇谱补》
五、黄氏和王继藻的训子诗词
六、以身立教的李氏及家训《庭帏杂录》
第三十一章明清时期的商贾家训思想
一、古代商贾家训的萌生与演变
二、明清时期商贾家训的主要内容
三、重实践、重说理的家教方法
四、古代商贾家训的特点、价值及其缺陷
第三十二章明清的格言、警句体家训
一、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二、吴麟征:《家诫要言》
三、陈龙正:《家矩》
四、彭端吾和冯班的家训
第三十三章明清的箴铭、歌诀体家训和诗训
一、箴铭、歌诀体家训
二、明清时期的“诗训”
第三十四章明清之际反清思想家和抗清义士们的家训
一、朱之瑜家训
二、傅山《家训》
三、顾炎武家训
四、王夫之家训
五、史可法、瞿式耜和夏完淳家训
第三十五章清代前期的官吏家训
一、张英的《聪训斋语》和《恒产琐言》
二、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
三、郑板桥的家书
四、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
第三十六章清代名儒家训
一、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和《孝友堂家训》
二、张履祥的《训子语》
三、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四、申涵光的《荆园小语》
第三十七章清代的家戒、家规和族规、族法
一、蒋伊“世守”家法:《蒋氏家训》
二、石成金“传家宝”训:《天基遗言》
三、刘德新戒律之训:《馀庆堂十二戒》
四、清代的族规、族法
第三十八章清代后期家训:整体衰落与局部开新
一、林则徐家训
二、曾国藩家训:传统仕宦家训的峰巅
三、洋务派教子:家训新风
四、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家训
五、近代启蒙学者严复的家训
六、传统家训走向衰落
附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训
一、常反省,“过好政治关”
二、修养心性,向高标准看齐
三、与传统陋习决裂,倡导社会新风
四、勤奋好学,做建设者
五、“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
六、“要接班不要接官”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录
导言
第一编
产生时期:先秦家训
第一章先秦家训概述
一、先秦的社会制度
二、先秦的家庭
三、先秦家训概况
第二章五帝至西周的家训萌芽
一、父权制家庭的出现
二、五帝“禅让”中的家训端倪
三、五帝至西周的世传“家学”
第三章周公:开中国传统家训先河
一、文王、武王的家训
二、周公的家训
三、召公、成王对周公家训思想的继承与丰富
第四章孔门家训
一、孔子以诗、礼传家
二、曾皙的耕教与曾子的身教
三、孟母教子成名儒
四、先秦名儒远训子
第五章《国语》、《左传》和《战国策》中记载的家训
一、《国语》和《左传》中的家训内容与方法
二、《战国策》中家训的进展
三、《国语》、《左传》和《战国策》中家训的特点与缺陷
第六章先秦的贤母家训
一、西周初年的胎教
二、春秋战国期间的贤母教子
三、“母师”、傅母劝行妇德
四、贤母在家训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原因
第二编
定型时期:两汉三国家训
第七章两汉三国时期家训概述
一、社会状况
二、家庭状况
三、家训进展
第八章从刘邦到曹操、刘备的帝王家训
一、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读书练字
二、汉文帝刘恒遗诏薄葬
三、光武帝刘秀训诫太子刘庄重文勤政
四、汉明帝刘庄戒皇族任人唯贤
五、刘备遗诏太子泛览兵、法各家书
六、魏武帝曹操教子任贤、用法
七、曹丕、曹睿、曹衮对曹操家训思想的继承与丰富
第九章东汉、曹魏的后妃与外戚家训
一、明德马皇后的家训
二、卞皇后与郭皇后的家训
三、樊宏父子家训
四、马援家训
五、邓训与梁商的家训
第十章世代相传的德业训子
一、欧阳生、平当、桓荣以《尚书》教子传家
二、韦贤父子以《诗》荣身耀祖
三、司马谈嘱子修《史记》
四、杨震父子德业世传
五、黄霸、尹赏、张汤、杜周以律令训子传家
六、郭躬、陈宠世传法律
七、后继乏人的科技教子
第十一章东汉时期的女训
一、班昭的《女诫》
二、荀爽的《女诫》
三、蔡邕的《女训》
四、杜泰姬诫女与儿妇
第十二章三国时期的名臣名士家训
一、诸葛亮与向郎家训
二、陆逊与张纮的家训
三、嵇康、阮籍和王昶的家训
第十三章两汉的家训方法
一、王陵母与赵苞母的亲情感动法
二、萧何、吴汉和张纯创设的自立条件法
三、石奋与隽不疑母的默示自责法
四、陈寔与范冉的正反典型引导法
五、朱宠与张奂的回忆对比法
六、东方朔、刘向等的突出重点法
七、杨王孙的以事说理法
第三编
成熟时期:两晋至隋唐家训
第十四章两晋至隋唐家训概述
一、社会状况
二、家庭概况
三、家训发展
第十五章两晋官宦世家的家训
一、王祥训子:五德立身
二、羊祜诫子:“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三、陶渊明教子:“贫不失志”
第十六章南朝君臣的家训
一、宋文帝与颜延之的家训
二、萧嶷与王僧虔的家训
三、南梁三帝与徐勉的家训
第十七章中国仕宦家训的成熟著作:《颜氏家训》
一、长于乱世,“三为亡国之人”
二、《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三、家训的原则与方法
四、继业传家的颜氏子孙
五、《颜氏家训》的历史地位
第十八章两晋至隋唐的母训
一、皇甫谧叔母励侄成名医
二、陶侃母教子成名臣
三、郑善果母教子为“清吏”
四、李歆母教子慎兵战
五、崔卢氏教子为官“忠清”
六、李景让母教子勿“无劳而获”
七、虞潭母教子“舍生取义”
八、越族洗夫人诫子孙“赤心向天子”
第十九章唐代的帝后家训
一、唐太宗集前代帝王家训之大成
二、长孙皇后的家训
三、唐代诸帝对公主的训诫
第二十章唐代的训女书:《女孝经》与《女论语》
一、郑氏的《女孝经》
二、宋若莘的《女论语》
第二十一章唐代家训形式的新发展:“诗训”与“家法”
一、唐代的“诗训”
二、唐代的“家法”
第二十二章藏族《礼仪问答写卷》中的家训思想
一、《礼仪问答写卷》的来源
二、训诫的主要内容
三、历史评价:“藏族《论语》”
第四编
繁荣时期:宋元家训
第二十三章宋元家训概述
一、宋元社会简况及对家训发展的影响
二、宋元时期家训内容的变化及其教化实践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北宋仕宦家训的涌现
一、司马光的家训
二、范仲淹、贾昌朝、包拯、苏轼等名臣的家训思想和实践
第二十五章南宋家训的新拓展
一、《袁氏世范》:“《颜氏家训》之亚”
二、别开生面的“治生”和“制用”家训
三、爱国诗人陆游的诗训和《放翁家训》
第二十六章元代的家规族训和教子诗文
一、《郑氏规范》:皇帝旌表的家规族训范本
二、耶律楚材和许衡的家训诗文及实践
第五编
鼎盛到衰落时期:明清家训
第二十七章明清时期家训概述
一、明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概况
二、明清时期家训发展的历程
三、明清家训内容及教化实践的特点
第二十八章明代的家训名篇
一、《许云邨贻谋》
二、《庞氏家训》
三、袁黄的《训子言》及其“功过格”
四、姚舜牧的《药言》
五、义士杨继盛、高攀龙的家训
第二十九章明清帝王家训
一、明太祖朱元璋的家训
二、《圣学心法序》:明成祖朱棣的“君道”教育
三、清圣祖康熙家训:帝王家训的顶峰
第三十章明清女训的繁荣
一、明清时期女子家训繁荣的原因
二、《内训》:帝后家训的集大成者
三、《女范捷录》和《温氏母训》
四、新妇教科书:《新妇谱》及《新妇谱补》
五、黄氏和王继藻的训子诗词
六、以身立教的李氏及家训《庭帏杂录》
第三十一章明清时期的商贾家训思想
一、古代商贾家训的萌生与演变
二、明清时期商贾家训的主要内容
三、重实践、重说理的家教方法
四、古代商贾家训的特点、价值及其缺陷
第三十二章明清的格言、警句体家训
一、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二、吴麟征:《家诫要言》
三、陈龙正:《家矩》
四、彭端吾和冯班的家训
第三十三章明清的箴铭、歌诀体家训和诗训
一、箴铭、歌诀体家训
二、明清时期的“诗训”
第三十四章明清之际反清思想家和抗清义士们的家训
一、朱之瑜家训
二、傅山《家训》
三、顾炎武家训
四、王夫之家训
五、史可法、瞿式耜和夏完淳家训
第三十五章清代前期的官吏家训
一、张英的《聪训斋语》和《恒产琐言》
二、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
三、郑板桥的家书
四、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
第三十六章清代名儒家训
一、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和《孝友堂家训》
二、张履祥的《训子语》
三、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四、申涵光的《荆园小语》
第三十七章清代的家戒、家规和族规、族法
一、蒋伊“世守”家法:《蒋氏家训》
二、石成金“传家宝”训:《天基遗言》
三、刘德新戒律之训:《馀庆堂十二戒》
四、清代的族规、族法
第三十八章清代后期家训:整体衰落与局部开新
一、林则徐家训
二、曾国藩家训:传统仕宦家训的峰巅
三、洋务派教子:家训新风
四、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家训
五、近代启蒙学者严复的家训
六、传统家训走向衰落
附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训
一、常反省,“过好政治关”
二、修养心性,向高标准看齐
三、与传统陋习决裂,倡导社会新风
四、勤奋好学,做建设者
五、“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
六、“要接班不要接官”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家训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