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城背溪

副标题:无

作   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分类号:

ISBN:978750101256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宜都城背溪》主要内容:说起城背溪遗址来,我在1974.年春带领学生在宜都红花套进行田野考古实习时,便抽空去看过。那个遗址太不起眼,捡了几块陶片也不认识,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直到1983年考古发掘后,参加工作的高崇文和王文建等把陶片和照片拿给我看,才知道它十分重要。因为那时已经发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城背溪的陶器有些和它们相似,所以我断定那是比较早的遗存。后来陈振裕又带我比较全面地看了城背溪等几个遗址的器物,才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目录


壹 城背溪
第一节 地层堆积
一 南区地层堆积
二 北区地层堆积

第二节 文化遗迹
一 灰坑
二 灰沟

第三节 文化遗物
一 南区下层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二 南区上层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南区T6、T7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骨器及动物遗骸

四 北区T10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五 夏商周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第四节 小结
贰 金子山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叁 栗树窝
第一节 地层堆积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城背溪文化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二 石家河文化遗物

第三节 小结
肆 枝城北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沟
(二)灰坑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三 动物遗骸

第三节 小结
伍 青龙山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陆 孙家河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红烧土块
(二)灰坑
(三)沟
(四)石路基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四节 小结

柒 花庙堤
第一节 地层堆积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城背溪文化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二 商、西周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铜器

三 东周遗物
四 晋墓遗物
第三节 小结
捌 鸡脑河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玖 茶店子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房基
1.半地穴式房基
2.台基式房基

(二)灰坑
1.圆形灰坑
2.椭圆形灰坑
3.束腰形灰坑
4.长方形灰坑
5.不规则形灰坑
(三)沟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拾 蒋家桥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灰坑
(二)沟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拾壹 王家渡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房基
(二)灰坑
(三)水沟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和蚌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拾贰 石板巷子
第一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遗迹
一 地层堆积
二 文化遗迹
(一)灰坑
(二)水沟

第二节 文化遗物
一 石器
二 陶器
第三节 小结

拾叁 几点认识
第一节 宜都诸遗址发掘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城背溪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城背溪文化的年代与分期
第四节 关于石家河文化季家湖类型遗存

附录
附录一 宜都城背溪遗址南区出土的动物遗骸鉴定表
附录二 宜都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物碳十四年代测定表
附录三 城背溪文化的制陶工艺
后记
英文提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宜都城背溪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